高尚奉献教师故事电影表现教育的深度问题

2013-08-15 00:50邓洪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邓洪波

(广西区党校 哲学教研部,广西 南宁 530021)

1 三部国产高尚奉献教师故事电影名作的成就

本文所说的教育仅限于学校教育,包括按学校的设立原理和管理要求进行的非全日制,远距离等非正规教育。所说的故事电影指以连续性的影像表现生活,一般是虚构的故事性文学体裁,这当然也包括电视连续剧,但为了陈述上的方便,我们还是将这里所说的故事电影简称电影分为广义和狭义二种,广义的电影是符合上述定义的所有对象,狭义的电影指传统意义上的,适合在电影院放映的,时长一般是一个多小时,至多不超过四个小时的电影,这当然也适合在电视台和互联网放映,而电视连续剧虽然在技术上也能在电影院放映,但在受众市场上既不现实也没有这种历史。本文所说的电影,如不作特别说明,是指狭义,不属狭义时,则用该对象的小类名称如电视剧等。

由于最近50年来世界和我国的教育事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作为几乎是以人类全体为观赏对象的电影,很讲究雅俗共赏及题材的广泛性,于是,教育必然地成为许多电影不得不涉及或者是有意表现的内容,有相当部分的电影是以教育为中心内容,如电视连续剧中,反映重点高中教师率领学生升大学的《命运的承诺》等。这其中有一部分讲述的是高尚奉献教师的故事,高尚奉献教师,指以个人所得的最大利益为标准,本来可以有更好的谋生选择,却为了公众的教育事业选择当教师,并且当教师后综合福利实际状况较差的人。1990年代以来,我国有三部这类电影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他们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凤凰琴》,由著名央视主持人倪萍主演的《美丽的大脚》。

他们的大致内容是,《一个都不能少》:某山区水泉小学原来的高教师请假一个月,由年仅13岁,只有小学毕业,做小学三年级的算术题甚至还不如学生的女孩魏敏芝代课,工资只有50元并且还是待后再付。后来有个调皮的男生张慧科辍学去城市打工,魏敏芝前往城市,历尽艰辛,在电视台的帮助下将他带回课堂。《凤凰琴》:一山村小学4个民办教师的最大愿望是转为财政编制内教师,他们的办学条件很差,为了得到数目并不太多,但机会却非常少的奖励,计划用来改善办学条件,谎编学生高入学率,被新来不知进退的年轻女代课教师张英子告发,奖金打了水漂,双方暴发了冷战,后来终于有了一个转正指标,四名民办和代课教师同意将其让给病休民办教师明爱芬,但明爱芬填表第二天就去世了。《美丽的大脚》:乡村女教师张美丽在吃水都相当困难的恶劣自然条件下,努力教好学生,即使北京来的短期志愿教师夏雨介绍她到北京工作也不为所动。

这三部电影获得成功的简单标识是,赢得了包括普通人和专业学术人士在内较好的社会口碑,都获得较有名望的电影节奖项,如国内的金鸡奖、百花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而成功的内在详细根据是,他们内容都非常真实,特别是《一个都不能少》,许多细节的真实性达到了烛幽洞微的程度。三部电影都表现出了主人公在艰苦状况下对工作负责的高尚品格,提出了有关我国农村教育状况令人失望的重大问题,具有相当强的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深刻的思想性。如《一个都不有少》的魏敏芝虽然不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她答应来代课实际上只是看管学生,很大程度是为了那50元报酬,但却表现出了极为执著的百折不回的负责精神,由于我国文化及多年源自体制等方面的影响,社会上渎职司空见惯,魏敏芝这种精神特别抢眼和感人。《凤凰琴》所表现农村民办教师对转正的合理渴望,但实际上却极为艰难的状况,催人泪下。《美丽的大脚》讲述苦旱的西北农村的贫困,教师和学生艰苦的实际,令人唏嘘。这都给受众以强烈的心理震撼。

2 三部国产高尚奉献教师故事电影名作的局限

这三部电影对教育反映的局限也是明显的,第一,他们都没有直接反映我国农村教育存在这些困难的必然原因及解决办法。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因为发达国家教育实际提供了只要有关人员重视,简单实施即可圆满解决的经验,并且社会已具有这一条件。第二,三部电影都存在有关教育理念严重不正确的嫌疑,这样说或许过分了一点,但说没有表现出正确的教育理念,却丝毫没有夸张。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点,这三部电影表现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状况,第一是教学硬件相当差,校舍都极为简陋。在《一个都不能少》里,粉笔是一天只能用一根。在《美丽的大脚》里,甚至需要女教师张美丽亲自上校舍的屋顶修瓦。第二是教师的待遇出奇的低下。《一个都不能少》的魏敏芝月报酬只有50元,只有当地社会劳动报酬平均线的一半。《凤凰琴》没有直接说到民办教师的待遇,《美丽的大脚》没有说张美丽是什么性质的教师,但事实表明他们的待遇也很低。

再来看第二点,三部电影使人感到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是,教师的学术水平高不高,甚至是否合格并不重要。其实,这对于教师职业来说,是首要的问题,即如果教师学术水平不合格,那么什么工作负责,良好的待遇等,统统免谈,因为这是误人子弟,最终导致国家贫弱。

其实,电影是完全能够克服这一局限的。发达国家几百年来的实践,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现成的经验。首先,关于教师,正确的理念应该是,必须具有合格以上的专业学术能力,并且是水平越高越好。有心教好学生和能够教好学生并不是同一概念,学术水平不合格的人当教师,能教出优秀的,甚至仅仅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不可能的。在生活实际中,是存在学术能力不合格教师的学生也有优秀者的现象,但其一是非教师因素起作用,多种前因可以促成同样的结果,如学生从其他渠道如家长处得到教育等。其二是效率问题,即不合格教师比优秀教师教育效率低。所以,发达国家都将对教师的要求分为清晰的层次,首先是学术能力,这是基础,并且用外部的科学的统一考试准确鉴别,即区分出多个不同学术水平等级,只有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当正式教师,教师的学术等级和报酬呈正向关系,即高等级比如二级教师比低等级比如一级教师资格工资高。只有具备这一前提之后,才进一步到岗位的绩效要求,并且以学生参加外部统一的科学的学业考试成绩为绩效要求的核心内容。绩效高者报酬高,达不到要求则不能再当教师。这样就从外部迫使教师对工作负责。于是规律就是,学术水平不合格者,再有负责心,也教不好学生,而学术水平合格以上者,如果没有外部制度压迫,他们或许因不负责而教不好学生,但有了外部制度压迫,他就不得不负责,而他又有足够的能力,于是就能教好学生。

如德国近几百年来所产物质产品质量一直相当精良,思想产品也层出不穷,这和重视教育的质量和公平度有关。远在1559年,德国的维腾堡公国就实行了义务教育法,1763年德国各地全面实现义务教育,1806年立法规定只有通过国家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德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因为质量精良可靠,在世界上一直得到免检优待,2002年,德国8253万人口,有普通教育教师67.42万人,职业学校教师232.61万人,即德国每27.5人中,就有一人是非大学教育学段的教师。美国、日本、以色列,瑞士等国家也是如此。[1]至于报酬问题,也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即全国至少全省教师的待遇是统一的,同时工作生活条件越差的地区同等教师的待遇越高,并且如果没有教师自愿在劣等地区工作,则采取轮岗的方式,如日本、韩国公办教师属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到边远地区教学,工资上升25%,每名教师轮流去5年。发达国家没有民办教师之说,因为给教师报酬是政府永远不能推卸的责任。私立学校给教师的工资如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线,政府补足学校所付和国家最低标准的差额。有代课教师,但是指还没有通过法定教师学术资格考试,即还没有正式教师资格,临时聘用的教师,其资格工资是正式教师的85%,但一通过考试马上升为一样。许多国家不存在编制的问题,即所谓编制是指当年教师的实际在职数量,教师离岗后即不再是教师,退休后在另一系统领养老金。[2]

基于然,在先进国家的高尚奉献教师故事电影里,限我们所见,没有教师报酬低,身份低的内容。如国际教师电影名作苏联的《乡村女教师》,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教师,均不存在报酬低、身份低的问题,影片着重表现的是有关教师职业的崇高性,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内容。

所以说,这三部电影的成功仅仅在于反映了问题这一浅层次,没有能够进一步开拓到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办法的深层次。所以关键是电影的制作者有没有这方面的理念和知识,以及有志于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社会责任心。

3 挖掘高尚奉献教师故事电影深度的途径

(1)尽量从根本上全面地反映社会问题。世间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和其它事物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许多表面现象总有形成这一现象的逻辑原因,这些原因往往隐藏得较深,人们只有具有水平足够高的学术眼光,并且了解到足够的实际情况,才能发现。许多表面性质的现象变化的情况如何,往往和这些逻辑前因变化存在正向的关系。基于形象大于思想的规律,文学作品只要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并且反映的深广度达到一定以上,这种规律往往就能表现出来。如鲁迅的《孔乙己》反映了科举制度负面的一面,如考试的内容不科学,制度设计得不够合理等对部分读书人的毒害。巴金的《家》反映了封建意识对人性人权的摧残。这都揭露了中国社会落后的一面,能唤起人们进行民主革命,以及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等。

这三部电影其实都有许多这类内容,并且影片已间接地表现出来,只是制作者估计是并不有意表现,于是没能给受众直接作出明白的说明,并且也不予以特别的篇幅表现。除了上述属于政府管理的内容外,还比如,这三部电影表现的小学所在农村虽然都很穷,但这却不是教师待遇那么差,学生境遇那么窘迫的理由。比如,在《一个都不能少》里,村民的房子已较好,公路上有那么多的机动车,这都说明当地农民平均收入达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形成这样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农民不重视教育,于是构成了农民越愚昧越不重视教育,不重视教育于是越愚昧的恶性循环,这样,影片的深度和现在就不可同日而语。

(2)在正确反映教师的优秀上下功夫。自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1948年公映以来,限笔者所见,我国这类电影还没有哪部的成就超过这部黑白片。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优秀的教师将人们教育成了同社会和大自然合作,人格完善的文明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贡献。我国也制作过主题亦是歌颂教师职业伟大的电影,如《烛光下的微笑》,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获得了著名的奖项,但成就仍然是远远不能和《乡村女教师》比肩,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因为质量上确实存在差距。如《烛光下的微笑》的内容是根据上海一名优秀女教师的事迹改编的,现实生活中那位教师是正常的年老去世,电影却将主人公王双玲写成是患了重病仍然坚持教学,带学生,结果导致身体衰弱仅40多岁就英年早逝,这鲜明地体现了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理念,即教师职业是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己。《美丽的大脚》也是如此,剧末特别安排张美丽因为学校谋求经费,在卖马铃薯的路途中遇车祸去世。这使得受众看后感到教师这一职业异常艰辛,使得许多优秀人才对从教畏而却步。

《乡村女教师》也写了农村教师的艰苦,但主要是荒僻等自然环境,以及在乡村社会环境的艰苦,但教师的待遇是较高的,也得到社会的尊敬。《乡村女教师》在这种底色的映衬下,通过教师培养人才的工作成果,表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伟大,如同瓦连卡在片后露出幸福,极有成就感的微笑着说:“这(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孩子们!”使人看后感到热血沸腾,许多本来可以从事其它社会职业的优秀人才,因此走上了从教的道路。《乡村女教师》这种处理之所以收到更好的受众心理效果,还是因为它切实符合生活实际,并且更加合理。

教师优秀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广博度,不怕麻烦,努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素质教育等。如《音乐之声》反映的就是家庭教师玛丽娅按照教育规律,用爱心和科学引导所教的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即所谓娱教于乐,形成全面文明素质的故事。同样赢得了世界性美誉。

(3)鼓励优秀教师编剧和出演。电影优秀的基础是真实,并且真实的细致程度同优秀程度成正比。在《一个都不能少》、《凤凰琴》、《美丽的大脚》这三部电影中,《一个都不能少》真实程度最高,其对社会人际关系表现得十分细致,对魏敏芝这个农村女孩的心理和言行表现得极为逼真。相对而言,《凤凰琴》就粗糙得多,《美丽的大脚》则有一定距离。教师电影还有一个特点是编导演者都当过学生,对学校生活和教师都不陌生,这也保证一定真实度。如《乡村女教师》的主演玛列茨卡亚就说,她表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十几岁作为少女时的体验。这三部电影在表现教师和教学的真实细致度上还都有差距,如果能做到更细致,就使人感到作者拍这电影不过是告诉受众一个故事,这种感觉不是宣传的宣传反而更令人信服,因为受众感到自己的独立判断权得到尊重从而更有感染力。

所以一个很好的办法是由教师参编这类电影,目前名牌大学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语文教师社会存量已不少,他们中不乏编剧的高手,并且在历史上并不缺乏成功的前鉴。

[1]张可创,李其龙.德国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冯增俊.新世纪国际基础教育丛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