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海外归国人才的现状分析

2013-08-15 02:46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海归园区

吴 帅

海外归国人才,是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但国内又紧缺,可以从外国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引进。海归人才往往更加具备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会起到相对较佳的理想效果。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状况与政策概述

据苏州市工业园区网站介绍,苏州市工业园区是江苏省苏州市政府直辖的一个经济功能区,面积约288km2,其中,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区80km2。2011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4.3亿元,增长23.4%;新增实际利用外资19.35亿美元,增长4.6%;完成进出口总额770亿美元,增长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增长21%。

园区管委会大力支持人才招聘。政府也很专业,能为企业提供需要的条件,且有办事效率高,反馈迅速等等优长。在资金方面,园区主要根据学历,为海归人才提供一次性补贴,对创业初始很关键。另外,住房、医疗、家人生活教育等诸多方面有优惠政策。园区的交通发达,基础设施优良,利于海归人才的发展与生活。

二、基于人才集聚指标分析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的现状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苏州园区回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近5000人,外国专家总数1800人。下面将从人才集聚的相关指标对园区海归人才进行现状分析。

(一)人才集聚与相应指标

人才集聚是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指社会上已积存和正在生成的分散人力资本通过流动向某一特定区域集中,从而形成较大的群体人力资本的过程[1]。人才集聚在本质上是一种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经济效应。人才集聚利于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不仅实现人才的自身价值,还能产生集聚效应。人才集聚可以分为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类型。园区还是以政府主导型为主,通过政府渠道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投入教育培训资金,采取人才回流政策等等。园区政府需要以“有限政府”来定位自己,采用预防式管理,引导并与相关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社会事务。

对影响人才集聚的相应指标可以从政府政策,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工作环境等四个主要因素考量。经济发展是影响人才集聚最基本的一个指标。依据Weber·A的人才集聚理论在此将其作为一级指标,则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集群规模大,医保设施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等作为次级指标;政府政策为一级指标,支持科技创新,科研经费支持,科技成果奖励,住房补贴到位等是二级指标;工作环境的二级指标有岗位适合自己,工作心情舒畅,单位提供参与决策机会,单位培训体系好等;社会文化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其二级指标为良好治安环境,提倡创新,提倡宽容,提倡竞争[2]。

(二)项目组调查的数据情况

项目组以目前在园区工作的海归就业人才为对象进行问卷的发放,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280份。男性67.9%,女性31.7%;26到30岁为36.7%,31到 40岁为 41.3%,41到 50岁为 17.8%;博士为62.3%,硕士为23.0%,本科为13.0%;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分别占到35.4%和19.8%,一般管理人员包括行政人员占到19.0%,专业技术人员占到22.8%。对收集数据用SPSS13.0作了因子分析。

(三)基于相应人才集聚指标的海归人才现状分析

采用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变量之间相关性。KMO的判断标准是:KMO>0.9非常适合;0.8

表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16个因子得分分别表1所示。均值总体反映了受访对象的意向。除了住房补贴到位一项显得苏州工业园区还是让海归人才不甚满意,只得了2.80分,其余各项都大于3,说明海归人才对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对他们的政策,社会文化,工作环境还是倾向满意的。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在大多数海归人才看来还是很高的,这也与事实符合。

三、苏州工业园区如何储备与吸纳海归人才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经济结构,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医保水平

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成就十分辉煌,大多数在园区工作的海归人才对此倾向很满意。但是园区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是存在,以出口和外资为主的外延式增长方式目前出现了制约性障碍。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政府必须优化经济结构,促使产业朝集群式规模经济效益方向前移。目前制造业存在着短板,而园区政府在《苏州工业园区2011-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其实也应该看到园区有着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强大的制造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会是园区的支撑。如何优化制造业,促进电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摆脱现在依靠大量劳动力的局面,以海归人才与国内高素质人才等为主要力量是目前园区的一大挑战。

交通设施方面,园区的道路规划相比市区和其它大多数城市还是相当好的。而人们出行主要依靠公交车,出租车还比较欠缺。尤其实在独墅湖科教区一带,打车难随处可见。在此情况下,园区除了增加并优化一些公交车线路,需要在独墅湖科教区等海归人才大量聚集的地方开设专供出租车定点以方便出行。

海归人才对医保设施从因子得分3.18看出仅仅是一般的认同。九龙医院是园区唯一知名的具有较好医疗设备的医院。可以在独墅湖科教区附近再建设一座高质量医院以方便就近服务。园区尤其是科教区周边锻炼地点不少,但是器材缺乏。园区适当投入资金购置器材作为公共设施服务以加强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提高住房补贴,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住房补贴到位一项因子均值仅为2.80,是最低的一项。园区经济发达,房价居高也难免。然而住房是生活基本,海归人才解决不了住房也无法稳定留在园区。所以在房价居高难降的现状下,政府必须要增加住房补贴金额,解决海归人才后顾之忧。公积金,住房补贴是人才很看重的两项政策。

园区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还不是很高。受调查的海归人才们对科研创新,经费支持,成果鼓励三项指标只给了3.77,3.33,3.36略高于3的分值。园区政府的科研态度明显还不是很重视。科研的重要性甚至决定了民族的盛衰与否。园区对科研的支持必须要超过现状,再投入更多的资金与决心。

(三)倡导兼容并包与竞争学习的园区文化

目前园区提倡创新,提倡包容,提倡竞争等指标都没有能达到4分值,显示了园区还没有能形成很让海归人才满意的学习型文化氛围。园区需要增强与其它发达工业区交流,如天津的滨海新区,上海的浦东新区等等。通过增加的交流促进竞争意识,给驻扎本地企业动力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理念与技术。

园区现有的人才评价机制不是很科学的,尤其在高校科研机构一块,沿用论文数量的大众选择。这样并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园区需要以同样先进的科学评价机制配合先进的经济发展与整体规划。另外要提倡并营造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奖励成功者,包容并激励暂时失败者。园区需要在不断的成功与挫折中获取比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时代创业精神。

(四)外资企业还需引进,政府应该组织海归人才再培训

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提供设备场地、共享设施和系统培训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4]。园区孵化器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海归人才分布在园区不同的行业。同一行业的人才也分布在不同的机构,有外企,国企,机关单位,高校科研所等等。针对海归人才反映的单位培训体系好指标因子得分3.38,园区政府或相关组织可以采取同一行业地集中分批再培训。海归人才回国之际很多时候会不了解国内一些状况与实际生产技术。通过专业化再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促进投资收益的更快捷回报。

目前园区外资企业繁多。然而,更多的海归人才进入园区的前提必然要有足够的高质量企业容纳。国内高质量企业存在数量短缺与理念技术落后的现状,所以需要更多地引进国外知名企业。除了多元化,国外知名企业还可以起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功效。

四、结语

本文对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的海外归国留学人才进行了分析,基于人才集聚指标的因子分析得出一个宏观的海归人才现状。本次项目还调查了海归人才对工作生活的希望与需要。其中大多数都选择了子女上学与户口问题。中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对于海归人才而言无疑是无奈的。园区作为先进地区,在某些方面需要挣脱体制束缚,先前一步。

依据人才集聚指标得出的因子分析显示海归人才对园区总体比较满意,但也没有过多褒扬,且住房补贴一项让他们中大多数人还是显得忧心忡忡。如何更好的吸引并且留住海归人才需要园区进一步的努力!

[1]宋美丽.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0(2).

[2]Weber·A ,The theory of the lovation of Industries 1929.

[3]朱星宇,等.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54.

[4]陈海秋.企业孵化器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10(1).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园区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