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漱溟的文化保守主义

2013-08-15 00:50苏日娜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保守主义梁漱溟态度

苏日娜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论梁漱溟的文化保守主义

苏日娜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梁漱溟被定位为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位代表人物,他以独特的思想发挥了其他人所难以取代的历史作用。他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从“接受”到“否定”发生着变化,并最终认为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

梁漱溟;文化保守主义;传统文化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梁漱溟始终被认为是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独特的思想使其在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在梁漱溟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着要以中国传统的文化、固有的民族精神来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来挽救民族危亡。任何文化都没有好坏之分,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强国是因为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中国却是由于文化“早熟”、“不合时宜”而陷入发展的困境。任何文化都包含着一种生活态度,而中国文化所包含的协调、平等、人性的态度正是人类未来面临问题时所需要的一种态度。因此,中国文化在未来世界必将复兴。

1 梁漱溟早期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在中国的近代思想史中,梁漱溟被定位为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位代表人物。然而,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并不是完全“保守”的。在多数保守派对西方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时候,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却是审慎的、客观的。他认为“我的提倡东方文化与旧头脑的拒绝西方文化不同”[1]349。梁漱溟首先肯定了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特长,“一个便是科学的方法,一个便是人的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1]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科学与民主。他在这两方面将中西文化做了对比,在科学方面,中国的手工劳动都是依靠工匠们代代相传的“手艺”,而西方却是把一切零碎的经验、知识,系统化成一种学问,这就是科学的精神。在民主方面,中国历来是要有个皇帝当家作主的,否则没了这个管事的人,社会就会一片混乱;而西方的政治生活原则却大相径庭,公众的事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和决定,个人的事是私事,他人是无权过问的。梁漱溟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个人自由,是民主精神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此时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并不是完全否定的。

虽然梁漱溟肯定了西方文化中“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但他并不赞同陈独秀等人提出的无条件地吸取西方民主与科学的主张,认为“要对其态度改一改”[1]528。同时“批评的把中国原来的态度重新拿出来”[1]528。梁漱溟指出,无论西方文化如何先进,都不能全盘照搬,因为西方文化从根本上是不同于东方文化的,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也有其弊病,不加辨别的照搬只能增加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而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梁漱溟并不像顽固派那样固守着不合时宜的传统毫无改变,而是希望在改变“旧事物”、发展“新事物”的同时,要回归到“中国原来的态度”中去,即一种注重协调、平等、宽容的文化精神。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梁漱溟都是以一种理性、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以求寻找出解决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良方。

2 梁漱溟对中西方文化态度的转变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出版以后的数年间,梁漱溟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他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中宣布了自己思想的这种变化,即中国民族的未来之道并不在于学习西方,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出路。那么,梁漱溟的思想何以发生如此的转变呢?回首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这将近40余年的民族自救运动,前后不知道换了多少种方式,牺牲了多少生命,却屡试无效,越来越糟。究其原因,近代中国的失败全在于文化的失败。“其实一民族之有今日结果的情景,全由他自己以往文化使然……中国的失败自然是文化的失败,西洋的胜利亦是他文化的胜利。”[2]104陈独秀和胡适对这一观点也持肯定态度,但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失败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化本身已经落后,与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不符。而梁漱溟则认为,中国文化的失败有“他毁”和“自毁”两方面的原因。所谓“他毁”,指的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入侵,进而所造成的一种“外力破坏”,即中国在“外交、军事上的失败,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失败”[3]50;所谓“自毁”,是指“为外力破坏所引起之几十年来的民族自救运动”[3]51,它包括“对西洋的模仿追趋和对固有文化的厌弃反抗”[3]51。比较“他毁”与“自毁”,梁漱溟认为后者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败更为重要的原因。当西方的船坚炮利、优越的政治制度打开中国的大门时,中国民族向来在文化上的自大被打击得荡然无存;当民族命运危殆之时,中国民族的仁人志士又纷纷掀起民族自救运动,内审外观,自然觉得西方优胜而自我不足,于是自救运动就从向西方学习开始。而梁漱溟认为,民族自救运动屡试屡败的原因就在于此。

为什么梁漱溟又重新主张要回归中国民族所固有精神呢?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认为西方、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是三种不同“路向”。西方文化所走的是第一路向,以意欲向前为其根本精神,是一种奋斗的态度;中国文化所走的是第二路向,以意欲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态度;印度文化所走的是第三路向,以意欲反身向后为其根本精神,是一种逃避的态度。这三种不同的文化路向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而中国历史上的一切伦理和礼俗制度,是从人生第二态度按照第二问题来解决和建造的。西方人本就走在第一路向上,他可以沿着第一路向继续走,进而走向第二路向、第三路向,就算没有外来文明的输入,也可以顺其自然的开辟出后面的路。而中国人一开始就走上了第二路向,自然无法回头去重新走第一路向。中国和西方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就在于这两者走在不同的路向上,凡是认为中国因为落后而没有发展出“民主和科学”、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事实上中国已经不能发展“民主和科学”、不能进入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走的是第二路向,而民主与科学、资本主义等都是第一路向的产物。“中国之与西洋有所不及则诚然矣;然是因其不同而不及;或更确切言之,正唯其过而后不及”[2]106。因此,本在第二路向上的中国非要放弃固有的态度而去重新走第一路向,向西方学习而摒弃中国固有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自救运动必然会走向失败。

梁漱溟对于中西文化态度的变化主要是对中国应该走怎样的道路来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种探讨。对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并不是否定西方文化,也不是认为西方文化不好,而是中国是否适合走学习西方文化的道路。梁漱溟早期对西方文化中民主与科学是肯定和赞扬的,认为中国可以学习西方,只是要把“态度改一改”。而后来,在他提倡彻底走回中国原本的道路上来之时,也不是因为西方文化不好所以不去学习,而是因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不同的“路向”上,因此无论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都无法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基于这种判断,梁漱溟认为民族自救还是要回到中国固有的道路上来,秉持固有的民族精神,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有所突破。否则,就像邯郸学步,学不像别人,还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一民族真正生命之所寄,寄于其根本精神,抛开了自家根本精神,便断送了自家前途”[2]109。

在梁漱溟看来,文化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各有其特点。之所以出现西方发展蒸蒸日上,中国却面临亡国危险的原因并不在于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而是西方文化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文化却过于“早熟”、“不合时宜”。梁漱溟将“早熟”的中国文化比作一个聪明的孩子,身体发育未全却智慧早开,这违背了身体与智慧相应发展或智慧随身体发展而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早开的智慧不仅影响了身体的发育,反过来身体的发育不全也造成这个孩子整体发育情况欠佳。所以,不是因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而没有像西方国家那般发展强大,而是由于中国在经济与社会没有发展到第二路向那个层次的时候,文化已先于社会的发展走在第二路向上了。梁漱溟把“不合时宜”的中国文化定位在未来,认为中国文化是未来的文化,它既不同于追逐物质享乐的西方文化,也不同于绝对禁欲主义的印度文化,而是一种安分、知足、调和持中的态度与价值理念。梁漱溟强调的是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中国文化的复兴,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与信仰,使梁漱溟的思想染上了一层保守主义的色彩。

3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当中国社会亟待要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现代化时,梁漱溟却试图用传统的儒家文化治疗现代社会的病痛,挽救民族的衰落。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使他成为人们眼中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保守并不代表落后和固步自封。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保守”也许更合时宜。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物质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可人心的问题也同时突显出来了。在现代化不断推进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在“向外逐物”,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随之而来的却是道德失范、信仰缺失、价值观变质等精神层面的问题,人的自我价值感、道德感和尊严感都差不多丧失殆尽了。正像韦伯所说,现代性的“铁笼”把人都禁锢了,异化了,价值观和信仰的缺失是现代化所带来的恶果,也是人类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一时刻,我们也许更需要像梁漱溟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来呼吁和提倡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重新找到价值观和信仰再生的力量。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日益增多,全球价值观趋同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此时,强调与重视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更对保持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社会主义繁荣发展的中国,提倡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而且对保存和延续文化以及再现人的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1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2]梁漱溟.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第4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3]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On Liang Shu-ming’s Cultural Conservatism

SU Ri-n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1,China)

Liang Shu-ming is a representative of cultural conservatism in China.His unique idea is hard to be replac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a.His attitude to western culture is not consistent and he thinks that the road to national salvation will be explor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end.

Liang Shu-ming;cultural conservatism;traditional culture

D092

A

1009-3907(2013)01-0090-02

2012-08-25

苏日娜(1986-),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

沈宏梅

猜你喜欢
保守主义梁漱溟态度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柏克的法律思想探究——保守主义者的节制与审慎
现象保守主义与塞拉斯两难——显像的规范化解读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梁漱溟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态度决定一切
践行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智库:外交政策创议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