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干部队伍培养与选拔机制的思考

2013-08-15 00:51
关键词:干部队伍干部管理

林 忠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知识传播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管理队伍,二者缺一不可。现代大学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建设好高校的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真正实现教授治学、民主治校,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选拔干部、培养干部、考核干部。

一、把握用人导向,坚持选拔任用标准

德才兼备一直是党中央选人用人的主旋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他说过:“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1](P526)所谓“任人唯贤”,毛泽东提到“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1](P527)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出发多次提到干部的“四化”问题,他说“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2](P264)“选人要选好,要选贤任能。选贤任能这个话就有德才资的问题。贤就是德,能无非是专业化、知识化,有实际经验,身体能够顶得住。”[2](P396)江泽民提出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只有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才能客观公正、准确无误地评价和识别干部。胡锦涛提到“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他对干部提出了“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二十四个字的要求。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短短二十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新时期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高校选拔任用干部也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提拔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广大师生信得过”[3]的干部。首先,坚持以德为先。道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简单可以“善恶”分之,具体则有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道德的多样性、易变性、隐蔽性等特点决定了道德评判的困难。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综合分析高校的领导干部,评判干部的品德主要有四点:一是从履职情况看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和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中考察干部,更能真实反映干部的品行,因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二是从急难险重任务中看干部的胆识意志,从关键时刻、敏感节点、大是大非看干部的立场、原则、态度;三是从日常生活中看干部的社交圈子、兴趣爱好、作风情趣;[4]四是从对待名利荣誉的态度看干部的名利观,着重考察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能不能保持清醒头脑。其次,突出能力和水平。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考察干部把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推进落实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最后,注重工作实绩,选拔任用干部,要特别重视基层历练、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提倡和鼓励甘于奉献、勤于实践的精神,注意从院系管理服务一线提拔中层干部。

二、着眼长远需要,多渠道选苗育种

人才资源是高校的第一资源,高校不仅需要一批专业上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在行业上有影响力的能工巧匠,也需要一支具备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苗育种”是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既要着眼长远需要又要结合当前实际。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后备队伍建设,就要增强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努力培养和选拔一批素质优良、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队伍。

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优秀的人才选到后备干部队伍中。选拔过程既要基于工作业绩,更着重看干部的发展潜力,既不求全责备,也不降格以求,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广泛推荐和发现优秀人才。选拔周期应以定期集中调整为主,以日常动态调整为辅,实行系统化的选拔方式,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在危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优秀干部,根据用人部门的工作情况,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形成梯队。

干部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同时需要有良好的氛围、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培养和选拔干部中,高校要努力实现“三个突破”。一是突破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缺乏交流的局限。可以把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干部输送到党政职能部门,或是把党政部门干部交流到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强化对优秀干部的交叉培养和塑造。二是突破求全责备的观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更多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人才也有其缺点,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优点和特长。对待人才,要善于发现和发挥他们的长处,在人才培养上要扬长避短,要从发展眼光去发现人才,敢于重用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三是突破青年干部难以独当一面的束缚。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一线是干部历练的主阵地,要坚持注重从基层选拔使用年轻干部,在基层锻炼培养年轻干部的原则,消除对青年干部的种种顾虑,大胆把优秀青年干部放到院系和职能部门去磨练。

三、立足发展实际,在使用中培养人才

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和锻炼,是促使干部成才成长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干部成长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在战争中学习战术。要提升干部素质、促进干部成长,高校要有意识地给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干部参与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中,加强对干部的实践锻炼。高校在干部的培养中,主要表现为针对性和实效性两方面。

突出干部培养的针对性。高校干部的培养要根据工作需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类别实行分类培养,既注重全面性,更突出针对性。加强学者型干部的行政管理培训,使这部分干部尽快实现从学术研究的批判性和创新性向行政管理的程序性和事务性转变。在管理干部队伍中,大部分都是从专业技术岗位上转型的,他们在专业知识、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上都具有较高水准,但他们对于高校的行政管理缺乏系统地学习和训练,没有相应的管理知识和理论指导,没有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5]高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管理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加深基础管理理论的学习,用新的管理理念来武装他们的头脑。

增强干部培养的实效性。高校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实践锻炼,注重培养和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一是把党政职能部门的优秀干部安排到系部担任主要领导,让他们在教学一线磨练意志。二是从系部选拔优秀的干部到党政职能部门任主要负责人,增强他们的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三是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决策能力。四是放手、放权、放心地让干部参与到学校的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心工作中,对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和青年干部委以重任,让他们在实际锻炼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五是加强干部的角色锻炼。坚持多岗位的摔打磨练,按照交叉任职、轮岗锻炼的原则,把优秀干部交流到社会资源相对较少的“冷”岗位或社会资源相对丰富的“热”岗位锻炼考察,检验他们的适应性。采取和有效落实以上措施,能使干部在实践工作中得到培养和造就,不断提升其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明晰发展思路,规范干部队伍管理

高校干部一般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如果引导得当,成就需要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工作动力。如果一个人需要借助外界的力才动一下的话,那么他还会需要第二次、第三次外力,而有效的激励能让人自身产生动力。干部队伍建设的理想状态是让干部具有敬业、务实、进取的精神,这种状态不完全是靠制度管理,更不是靠奖金产生的,而是教职工自愿自觉的体现。他们都以完成任务光荣,完不成任务为耻,只有这样才能使干部队伍充满生机活力,从而保证学院健康发展。如何使教职工产生内部动力?在管理学中有多种流派和观点:组织学家注重构建工作流程,他们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多变的,只要把工作按照合理的更换方式组织起来,就能获得最有效的工作结构和最完满的工作态度;工业工程管理学家认为职务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把一个人置于最有效率的工作过程中来满足他的需要;行为学家注重人际关系,认为良好的工作态度能产生有效的工作与组织结构。高校干部队伍有着鲜明的特点,在进行规范管理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

其一,促进职务的丰富化。丰富的工作内容能使高校干部从多方面展示才华,有效地激励高校干部的工作热情,为干部提供精神满足和成长的机会。对那些综合素质比较好,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可以让他们跨部门兼职,利用寒暑假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跟班学习,到任务比较重的岗位接受锻炼和考验。要加强年轻干部的岗位交流与培养,使他们熟悉不同岗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二,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给干部更多的自主权,在保留责任的前提下减少控制,提高每项工作的个人责任,允许干部自主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管理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6]

其三,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要坚持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机制。以综合考核评价为主要方式,以考核结果应用为关键环节,努力把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评价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结合起来。重点考核协调能力、执行力以及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履职情况,实行主要领导评价和干部群众评价相结合。

其四,建立退出机制。“吐故”方能“纳新”,出口不畅将成为干部管理的瓶颈,制约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打开“出口”,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用任期制构建制度化的干部退出机制,干部通过竞选产生,也通过竞选淘汰。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test/2008-08/20/content_1075279.htm,2008-8-20.

[4]江秀乐.加强高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8-10.

[5]李秀英.试论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高校干部队伍建设[J].教育探索,2008(12):70-71.

[6]张立.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80-81.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干部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