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视野下的学生评教体系探讨

2013-08-15 00:50姚少霞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评教后现代主义评价

姚少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225)

网络新媒体视野下的学生评教体系探讨

姚少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225)

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很多高校都使用了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评教存在一些局限性。评价的执行鲜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以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为基础,试图推广网络新媒体应用,完善学生评教体系,突出学生的评教作用,促进师生的对话交流,保证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同时也促使教师理解评教的实质意义,达到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评教;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新媒体教学质量

1 现有评价体系的存在问题

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很多高校都使用了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方便快捷的网络系统使全体学生能简单直接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评价反馈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学校民主化管理精神[1]。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评教存在一些局限性。许多学者针对其科学性、有效性作了分析研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评价指标一般从学校管理角度设计,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难以充分发挥其评教主体作用。评教内容由教学管理者设定。对于他们来说,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他们的目的在于“监控”和“管理”。他们往往从专家的权威视角做出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产生直观感受和基础体验,做出的是强调过程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两者评价目的、高度与视角不一样。因而对于学生而言,评价指标项目内容会显得抽象,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难以掌握评价标准的内涵。

(2)评价单一。从内容上说,一般由教学管理者统一设计,学生在固定的模式内容上给出分数,限制了学生的评价思维。而且他们大多从学校管理立场设计,难以顾及学生现实中的方方面面。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也容易造成评价偏差,毕竟课程特点、课程性质会存在差异性。

(3)评教量化使评教流于形式。有学者说过,“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评价是一种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的过程。”[2]但在实际操作中,评价的目的似乎更多是在于教师教学能力证明,而分数是被看作教师评选评奖的门槛之一。至于改进,光凭分数难以体现问题所在,教师只能通过教学管理部门得到评估结果,却不知其中的细节,无法从中了解自己教学的不足。而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导致教师只注重结果,忽略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为了提高分数,教师可能会迎合学生,降低教学要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如果教师没有坚持原则,随意放任学生,那么对于学生是无益的,“以评促教”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没有真正把学生的评教主体地位突显出来。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而学习与评教是息息相关的。学习是评教的内容,评教促进学习。因此评教同样需要解放思想,承认学生的中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服务学生,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2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对学生评教的启示

笔者称之为“教育理念”而不是“教育理论”,是因为笔者觉得,后现代主义本身没有统一的理论。它的存在是“向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提出挑战——要求在教育研究中容纳一切规则、方案和标准,向僵化凝固、缺乏想象力的理性主义研究方法告别,促进教育研究生气勃勃的自由发展。”[3]有学者精辟地将其总结为“反对中心主义”,“倡导多视角、多元化”,“推崇对话”[4]。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教。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其教学关系是单向性的。而后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起辅助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教体系,从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考查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所起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更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

(2)多元化的评教。后现代主义主张多元化,强调差异性。它“允许采用任何方法,容纳一切思想,摆脱僵化的形式理性,将人类从传统方法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而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方法群落。”[4]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评教多元化可以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及评价方式的兼容性中。就评价内容而言,学生可以对教师当节课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可以表达自己对于教师课堂设计的肯定或期望,内容不受约束,体现学生多视角、多维度的思考。至于评价方式,除了权威的教务管理系统以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增设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渠道。

(3)推崇对话的评教。后现代主义强调人本主义,关注弱小群体,注重个体感受。后现代主义教育提倡人文的关怀。而语言是师生交流谈心的良好工具。学生向教师倾诉所思所想,教师聆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以语言交流的方式,师生彼此拉近距离,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所倡导的对话式教学也有类似的观点。[5]。

同样,评教也需要重视双向对话。毕竟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比专家、教学管理者有更直接、更强烈的体验,他们更有发言权,他们的话语也更具有代表性。而教师也不应该被隔阻于学生和教学管理者之间。师生间直接对话,互相切磋,交换意见。师生间达成共识,共同完善教学过程。

3 基于现代网络新媒体的学生评教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网络新媒体(以下简称为新媒体)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具备海量性、共享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等特征的媒体形态。本文所提及的新媒体主要指以网络为载体的交流方式,如博客、微博、微信、qq、飞信、论坛等。这些交流工具区别于传统主流媒体,用户草根性强,使用门槛低,深受年轻人欢迎。它的高科技、交流性强特点,迎合年轻人时尚活泼的个性。把新媒体引入评教体系中,可以丰富评价体系,加深了解学生的教学需求,同时也会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而“引入”这个行为本身,其实就是放低姿态,贴近学生,以他们的方式与之交流,促成良好的沟通。

(1)新媒体评教,还学生评教之本。新媒体的“新”是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的。两者的传播机制大相径庭。传统媒体的信息源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他们操控话语权。受众被动接受信息,两者间进行单向交流。而通过新媒体,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成为信息源。受众可以与信息发布者进行多轮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受众也转变成信息发布者。

信息发布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如同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的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教学,单向灌输学生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管理者从宏观的“管理”角度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被动配合。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沟通的良好平台。部分学者已经着手研究新媒体与教学的整合[6]。笔者在此也斗胆假设新媒体与评教的有机结合。

新媒体评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释放。运用新媒体,学生可以注册,轻松成为信息发布者(如博主、发帖人、发信人等),发布个性化信息,不拘泥于学校现有的内容标准,自由发表言论,真正成为评教的主人。同时,利用虚拟世界,学生可以表达现实感受,给他们提供自我排解的途径,有助于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

(2)新媒体评教,表达即时体会,有效促成形成性评价。新媒体不受校园网局限,利用电脑、手机或者无线保真(Wi-Fi)访问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简单的心情博文或进行语音聊天。而博文、短信等会清晰地记录下来。翻阅这些记录,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点滴体会。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于教师的评价在当下可能欠缺冷静。但事后他们往往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通过新媒体,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从开始对教师的偏见到后来如何转化为尊敬。这些原始性材料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也侧面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教师而言,文字、语音等形式记载的材料有一定的实质作用,能更有针对性地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修正自己,完善教学。

新媒体评教中,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直接参与设计评教,从原来的管理者转变为真正的服务者。他们可以为每位教师建立论坛、博客等,通过监控,收集相关信息,为教师们建立电子档案袋。从学生的评价中,他们大致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同时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也可以觉察到教师的治学态度、教学水平,从而更加客观、全面评估教师,为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

(3)通过新媒体,实行多向交流。新媒体是信息开放的平台。以微博为例,它设有“评论”和“转播”的功能,在人际网络中起到延伸的作用。用户通过微博平台,不仅为了发布信息,更希望获得其他人的响应。学生通过微博就教师的教学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做出评论,接受学生的意见、听从学生的建议;又或者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向学生解释自己考虑的各方面因素。其他学生如果支持该学生或教师,可以再次做出评论或转播他们的信息。通过不断评论、转播,博文广泛流传,人际网络产生复杂的互动,师生间以这种方式交流,有利于消除误解,达成共识。

通过新媒体,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换意见,毕竟学生的群体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4 结语

本文依托后现代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试图把新媒体引入评教环节中,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但需要强调的是,引入新媒体,不表示推翻现有的教务评教系统。毕竟教务评教系统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新媒体引入评教体系中,是作为教务系统评价的有力补充。因为利用新媒体的方式评教更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教学理念。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观精神。

诚然,新媒体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网络教学信息反馈的收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此外,对学生发布信息的监督也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然而,新媒体的普及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高新技术日趋成熟,新媒体与业界也将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新媒体运用于评教体系,便是指日可待。

[1]钟英.学生评价教学管理的理论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0(6):27-28.

[2]陈玉昆,赵永年.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01.

[3]王枬.西方现代教育思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9-362.

[4]王景英,梁红梅.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12-118.

[5]巨瑛梅.试析保罗·弗莱雷的教育思想[J].外国教育研究,1999(4):7-11.

[6]林书兵.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3):16-20.

Analysis on the System of Students’Evaluation on Teach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Network Media

YAO Shao-xi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

Students’evaluation 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i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It is this reason that network instruction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universities.Yet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there exist limitations like the neglection of students’subject position.This article trie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network media on the basis of post-modernist educational concepts to improve students'evaluation on system.With the utilization of new media,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teaching evaluation.Moreover,it encourages talk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rovides guarantee for the valid formative assessment.Meanwhile,it helps teacher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n teaching;post-modernist educational concept;new media;teaching quality

G41

A

1009-3907(2013)12-1645-03

2013-04-16

姚少霞(1981-),女,广东南海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张晓辉

猜你喜欢
评教后现代主义评价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