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杰,周秀华,包 颖
(1.长春大学 园林学院,长春 130022,2.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哈尔滨 150000)
苗木立枯病研究进展
武术杰1,周秀华1,包 颖2
(1.长春大学 园林学院,长春 130022,2.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哈尔滨 150000)
根据苗木立枯病的症状特点,本文对发病因子及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采取化学防治手段的弊端及利用土壤真菌间的拮抗作用寻找高效抑制苗木立枯病的生物防治菌株的生物防治措施是亟待解决的任务。
发病因子;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苗木立枯病又称为幼苗猝倒病,为苗圃常见病害。该病寄主范围广泛,主要危害针叶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云杉等针叶树育苗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率严重时高达70~90%,甚至造成绝产。部分阔叶树也能感病,如柞树、杨树、桦树、刺槐、桉树等。有时1~2年生草本花卉及球根花卉也可受害,如一串红、彩叶草、瓜叶菊、香石竹、鸢尾、秋海棠等。
发生在播种后,苗木出土前,由于土壤板结潮湿,种芽窒息腐烂;或者是由于种子质量差,加之不利的土壤和环境条件,导致种子刚萌发就受到真菌侵染,幼芽腐烂死亡,从而造成苗床严重的缺苗现象。
发生在幼苗出土后2个月内,此时苗木茎幼嫩,尚未木质化,真菌自根茎部位侵入寄主植物,随即根茎处产生水渍状腐烂并变细软,幼苗倒伏死亡。
1~3年生幼苗均可发生,一般是由于苗密、通风不良及土壤湿度大等原因造成的。真菌侵染幼苗嫩叶和茎部导致腐烂,发病植株的茎、叶上常见及块状菌核。
也称根腐型,多发生在幼苗出土2个月以后,苗木已经木质化,在有利的发病条件下,真菌自幼苗根茎部侵染寄主植物,导致根茎部皮层腐烂,幼苗输导组织被破坏,地上部分失水萎蔫,但不倒伏。
苗木立枯病的侵染性病原主要有三类真菌:卵菌门的腐霉菌,危害松、杉苗木的主要为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半知菌门的镰刀菌,危害松、杉苗木的主要为尖镰孢和腐皮镰孢;半知菌门的丝核菌,其中茄丝核菌危害严重[1]。三类真菌均属于土壤习居菌,可长期存活于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当条件适宜时侵染苗木。腐霉菌和丝核菌多在苗木出土前后侵染,而镰刀菌常于幼苗生长后期进行侵染。
2.2.1 土壤温度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地表温度过高,使根茎产生日灼伤,为病原菌的侵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温度对幼芽生长不利时,出土前立枯病加重,使出苗率降低。腐霉菌在土温为18~22℃时易侵染幼苗,镰刀菌以土温为20~28℃时危害苗木严重,且镰刀菌引起的松苗立枯病有随温度升高而加重的趋势。丝核菌一般在土温12~23℃致病较多。
2.2.2 土壤湿度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一般来讲土壤湿度高对立枯病发生有利,如圃地积水,造成根系窒息,病害发生严重。尤其是在幼苗出土后,如果遇连雨,嫩茎长期不能木质化,易大面积发生猝倒。
2.2.3 气候因素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气候因素中,降雨和日照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最大。如果雨日和雨量多,一方面加大了土壤湿度,另一方面降低了气温和土温,使日照量减少。从而延长了幼苗的出土时间,且幼苗出土后木质化程度低,易受病菌侵染[2]。
2.2.4 栽培措施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长期连作感病植物,如茄科、瓜类植物会导致土壤中存留大量病残体,为病原菌的腐生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利于病害发生。种子质量差,发芽势弱,发芽率低,发芽后生长不良,易被病菌侵染。在北方,如若播种较迟且覆土较深,或揭草帘较晚,当幼苗出土时正值土壤高温,根茎部易受日灼伤,导致病菌侵入。另外,使用未经腐熟的生肥,由于杂菌较多,也易导致病害的发生[3]。
陈吉祥对樟子松苗立枯病的生态防除技术的试验研究证明:立枯病的发生与苗木生态环境条件有十分密切制约关系,用微气候应用技术改善菌木生长环境能有效的防除立枯病,且经济适用[4]。闫法霖等对樟子松播种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的研究指出立枯病的发病规律与前茬作物感病、雨天操作圃地粗糙、肥料未腐熟、播种不及时等有关,其防治方法从圃地选择、土壤消毒、合理施肥、细致整地、种子消毒和催芽、药剂防治等多环节、多角度进行立枯病立体防治[5]。李鹏锐等对油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的幼苗等进行了立枯病研究,指出防止松苗立枯病要严把“三关",即土壤关、种子关和管理关[6]。杜飞等从圃地选择、土壤消毒、种子处理、苗圃管理几个方面探讨了松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7]。
综上所述,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育苗技术、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不同方法应用于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各有其特点,但任何单一的手段控制苗木病害难以奏效。因此,综合防治是控制苗木立枯病的根本途径。
首先,苗圃地是苗木生长和培育的大环境,因此保障苗木健康成长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科学选用圃地;其次,科学播种,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采用地膜覆盖,并适时早播,使幼苗出土后能够避开高温天气,降低病害的发生率;第三,严把种子关,优先选用当年或前一年秋季采摘的优良饱满种子,在购买种子时要有明确的产地来源,不得使用未经检疫和无产地标记的种子[8-10]。
土壤是苗木的生育场所,一般土质差、肥力低、盐碱重,则病害重,可以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来提高苗木的生长势,增强苗木的抗病力。再者由于苗木立枯病的病原菌来源于土壤,可以在播种前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控制或杀死侵染来源,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方法。孔令欣进行松苗立枯病的防治中指出,用五氯硝基苯、10%甲基硫化砷、65%敌克松、硫酸亚铁、福尔马林等化学试剂对土壤进行药物处理,可以达到杀死病菌的目的[11]。
在播种前可以先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或者让药剂随种子一同进入土壤,均可达到相似的效果。可选用的药剂有以多菌灵为主的混合剂和以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剂等[12-13]。范竹姗等采用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和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种子,就发芽值、总发芽率和成活率来看,防治松苗猝倒病的适用性良好[14]。
在病害发生时,作为一种急救措施,化学防治首当其冲。幼苗出土后,可喷洒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12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贠慧玲等用几种药剂对苗木立枯病的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药效试验证明,森保1号有效控制了立枯病的发生,枯死率显著减少,最佳处理为0.75mg/L浸种+0.55mg/L喷苗[15]。窦中江等进行了药剂防治苗木立枯病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菌灵和硫酸亚铁溶液对幼苗进行喷雾,能有效的防治对樟子松苗期立枯病[16]。
有研究表明,木霉菌株T-C14和T-43对腐皮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次生代谢产物含有抑菌活性物质,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焦喜来等研究了引进木霉菌株对苗木立枯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其对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三种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并对木霉菌株进行发酵,发现用乙酸乙酯提取发酵液所得到的提取物对立枯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及抑菌效果为最好[17]。另外,于汉寿等在苗木播种的同时施用了壳聚糖,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防治防治苗木立枯病有一定效果,并且能够促进苗木的生长。壳聚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其非选择性地提高了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数量,从而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18-19]。
目前,苗木立枯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以栽培技术措施为主、以土壤及种子处理为辅的防治策略。在苗木出土后病害发生时还是极大程度地依赖于化学药剂。化学药剂的使用,虽然给园林、林业生产带来了很高的效益,但长此以往各种生态问题也会纷至沓来,如对植物产生严重药害、土地板结、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利用土壤真菌间的拮抗作用,开发生物农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寻找能够高效抑制苗木立枯病的生物防治菌株,乃是今后的研究趋势[20-21]。
木霉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拮抗性化学物质抑制或毒害植物病原真菌,包括抗生素和一些酶类。许多木霉菌株可产生抗菌素类物质,如:木霉素、绿木霉素、胶霉素、抗菌肽等。木霉制剂具有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产品无农药残留等优点,作为最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在国内外被广泛研究。木霉在对植物病原真菌产生拮抗作用的同时,还能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势和抗病力。目前,木霉菌剂在生物防治药剂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世界各国也不断涌现出多种商品化木霉制剂,将其应用在农林业、花卉及药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以木霉作为生物防治菌种防治苗木立枯病也是今后研究的热点[22-27]。
[1]刘晓霞.花卉苗木立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防护林科技,2006(3):118-119.
[2]王太春,孔祥峰,冯江涛.苗木立枯(猝倒)病的防治[J].林区教学,2008(2):118-119.
[3]朱开元,王国荣,沈朵朵,等.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67-170.
[4]陈吉祥,樟子松苗立枯病的生态防除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158.
[5]闫法霖,任东,张维维,等.樟子松播种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J].辽宁林业科技,2008(2):61-62.
[6]李鹏锐,刘岩,刘岚.防止松苗立枯病要严把“三关”[J].甘肃林业,2007(1):35.
[7]杜飞,张胜奇,许志远,等.松苗立枯病的研究与防治[J].防护林科技,2006(73):119-120.
[8]张纪宝.苗木立枯病的防治[J].吉林农业,2013(1):68.
[9]朱国海.浅谈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1(9):52.
[10]黄溪明,闫凤玉.综合防治松、杉苗木立枯病[J].河北林业,2005(2):29.
[11]孔令欣,松苗立枯病的防治[J]中国林业,2007(5):48.
[12]申国涛,苗木立枯病的化学控制技术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6):86.
[13]周秀华,崔磊,马艳丽,等.苗木立枯病的杀菌剂筛选[J].北方园艺,2011(23):136-137.
[14]范竹姗,王晓秋,刘景江.杀菌剂处理种子对松树幼苗猝倒病的防治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8(5):42-45.
[15]贠慧玲,杨海裕,王丽芳.苗木立枯病的防治[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2):102.
[16]窦中江,李铭.干旱区樟子松立枯病综合防治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8,28(4):104-105.
[17]焦喜来,尹大川,Ilan Chet,等.哈茨木霉T28对苗木立枯病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J].中国林副特产,2013(3):12-14.
[18]于汉寿,吴汉章,张益明,等.水溶性壳聚糖对水稻恶苗病和油菜菌核病的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1998(5):38-401.
[19]段新芳.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及其在农林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1998(3):9-13.
[20]周秀华,崔磊,武术杰,等.三种拮抗菌对苗木立枯病病原菌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24):167-169.
[21]郭润芳,刘晓光,高克祥.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2002,18(4):180-184.
[22]朱双杰,高智谋.木霉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机制[J].菌物研究,2006,4(03):107-111.
[23]杨春林,席亚东,刘波微,等.哈茨木霉T-h-30对几种蔬菜的促生作用及病害防治初探[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06):1603-1607.
[24]Howell C R.Mechanisms employed byTrichodermaspecies i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current concepts[J].Plant Disease,2002,87(1):4-10.
[25]Sunil C Dubey,M Suresh,Birendra Singh.Evaluation of Tricho-dermaspecies againstFusarium oxysporumf.sp.ciceris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hickpea wilt[J].Biological Control,2007(40):118-127.
[26]Harman G E,Howell C R,Viterbo A,et al.Trichodermaspecies opportunistic,avirulent plant symbionts[J].Nat Rev,2004(2):43-56.
[27]邓勋,宋小双,尹大川,等.高效木霉菌株筛选及对针叶苗木立枯病的生防作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3):282-294.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venting Drooping Disease of Seedlings
WU Shu-jie1,ZHOU Xiu-hua1,BAO Ying2
(1.Landscape College,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2.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ess,Harbin 150000,China)
Starting from the symptoms of drooping disease of seedlings,this paper discusses infection factors,occurrence regularity,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etc,pointing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chemical control approach.It considers that the urgent task is to use antagonism between soil fungi to look for biological antagonistic strain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drooping disease of seedlings.
disease factor;affecting factor;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research progress
S432
A
1009-3907(2013)12-1606-04
2013-11-08
武术杰(1965-),女,吉林长春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学及植物保护研究。
责任编辑:
程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