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思考

2013-08-15 00:50王晓琴
大庆社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大庆市战略性大庆

王晓琴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3)

目前,大庆市正处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攻坚阶段,尤其需要积极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它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人才要素,人才竞争力的提高能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获得根本性飞跃。因此,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长期智力支撑。虽然大庆市历来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是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来看,人才紧缺仍然是当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致命“短板”。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的现状

截至2011年底,大庆市共有新兴产业人才47,483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32,203人,占67.82%。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产业分布情况

本次人才调查统计按大庆市重点发展的“现代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六大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计。

截至2011年底,在大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从事现代装备制造人才14,470人,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数的44.93%;从事汽车制造人才113人,占0.35%;从事新材料人才3166人,占9.83%;从事新能源人才4462人,占13.86%;从事电子信息人才7422人,占23.05%;从事生物工程人才2570人,占7.98%。从行业分布上看,大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相对集中在现代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行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汽车制造则相对缺乏,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人才少的可怜。

大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各类人才情况如下:党政领导人才98人,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数的0.3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177人,占12.97%;专业技术人才7308人,占22.69%;技能人才20,546人,占63.80%;农村实用人才48人,占0.15%;海外人才26人,占0.08%。通过数据分析,能够看出目前技能人才在大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海外高端人才还不足千分之一,严重匮乏。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问题分析

大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无论在“量”还是在“质”方面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大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存量相对不足。大庆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新兴产业人才储备方面先天不足。从问卷调查看,75%被调查企业面临人才紧缺问题,按照紧缺程度,分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大庆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引进石油化工、石油石化装备、汽车制造、商贸流通等集群产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5000人左右”,而目前我们的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目标。一般意义上讲,新兴产业的合理人才比例约为:企业总人数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18%~22%,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占45%~55%,而大庆分别占12.97%和22.69%,可见其中的差距。

2.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大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主要是通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缺乏。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和人才产业分布不合理问题尤其凸出。虽然,我们现在对人才的定义是“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高学历高能力”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才方面追求的标准。从前面数据可以看出,大庆人才产业分布不均现象非常明显,人才主要分布在现代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行业,其他产业人才相对不足。创新人才少,智力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低,是显著特点。目前,高层次人才多数存在专业知识单一、创新能力差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不能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人才培养力度不足。“十一五”期间大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培养各类人才仅占同期全市企业培养人才总数的1/4左右。其中,技能人才培训占60%以上,高层次人才参加培训较少。主要是因为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急功近利思想比较强,比较偏重于对人才的引进与使用,从而忽视了人才素质的提高。同时,培训的效果不明显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不重视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培训时,缺乏全面、系统、长远的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只侧重于满足当前岗位急需的技术技能培训。在企业里,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多数来自于“实践经验”,得到系统更新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很难直接与世界前沿技术、核心技术接轨。

4.人才外流现象显现。在大庆,本市生源的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回大庆工作的人虽然比较多,但90%均选择石油石化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主观上很少有人愿意去新兴产业企业工作。同时,由于受地域、观念、用人机制、用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庆市新兴产业领域每年都会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人才外流。在调查中发现,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的政府激励扶持力度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大庆有个别人才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各级财政对新兴产业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投入偏少。人才的工资待遇及福利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探索,人才缺乏展示其能力的舞台,还缺乏新兴产业人才相关的服务设施,人才公寓、专家公寓的数量相对较少且相关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同时,大庆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也影响到新兴产业人才的就业选择。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庆市各职能部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用人主体政策调控效果不明显,人才政策的导向效应还没有形成。同时,市场没有发挥应有的配置人才的作用,结果导致用人主体在招人、用人时随意性较大,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的统一认识。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人才政策和环境不完善,人才吸纳功能不强

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发达城市相比,大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政策还有不合理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还不够优化,城市尊重人才的氛围和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1)在思想上,由于长期以来受地域、经济的影响,思想不够解放,创业环境不够好,影响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热情。一些部门对新兴产业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到位,扶持力度不够。(2)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缺乏科学性评价,比如,在引才时缺乏针对性,学历要求比较高,但是地方政府在人才户籍、医保、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没有显示出政策优势,保障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3)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缺少有效措施等。

(三)吸引人才的载体不多、渠道不畅

调查结果表明,大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引进主要还是以传统的人才招聘方式为主,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够强,效果也较一般。90%的企业表示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其中,人才来源渠道不畅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很多用人单位特别希望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招聘平台,创造人才招聘和引进的条件,增强人才招聘的效果。新兴产业人才配置还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在大庆市新兴产业领域还没有从事人才服务的专门机构,没有面向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市场。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缺乏对人才有足够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和引才的“绿色通道”,这就阻碍了各类人才进入大庆工作和创业。

(四)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据调查,大庆市现有高校(含职业技术院校)中多数都设置了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学科,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起点不高,师资力量不强,没有形成体系。在专业设置上,没能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各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发展不平衡,针对性不强。这样的专业设置与大庆市新兴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更不能满足大庆市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同时,培养的新兴人才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够强,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人才培养培训、专业研究等方面,政府、企业、学校缺乏良性互动机制,在产学研方面合作不够紧密,没有给人才学术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学校不能很好的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抓得不够理想,影响了人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在继续教育方面,主要是灌输课堂理论,很少发挥人才的自主性,到其他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培训的效果一直不够理想。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根据大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及人才成长规律,从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使用与激励三个方面,提出大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引进方面,大庆市要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眼光,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引才的成功做法,根据大庆城市实际情况、城市的定位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引才举措,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合理流动。

1.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宏观调控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人才统计分析研究,科学预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走势,合理引导人才流向和人才资源开发建设。政府部门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和人才供给状况进行宏观调控,不断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信息库,为更加准确地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供参考。同时,需要从战略高度建立高端人才动态信息库和预警机制,逐步完善重要岗位、重要人才安全管理措施,为人才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

2.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市场体系。重点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开放、灵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流动机制和统一有序的新兴产业人才市场。通过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监测预警机制,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2]

3.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措施。对紧缺的高端人才进行柔性引进是大庆市的一贯做法与成功实践。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现状,可以实施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比如,可以通过短期聘用、咨询、讲学、项目合作或聘请专家顾问、客座教授等柔性引进方式,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人才和智力,为大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带动和促进本地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要积极探索大庆籍海外人才信息的收集与建库管理,建立海外人才回乡创业的有效吸引机制。

(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党政部门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格局,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在落实好大庆市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符合本市现实以及长远需要的战略性人才培养体系。

1.发挥高等院校培训优势,建立产学研运行机制。目前,大庆市内高等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导致本地人才培养后劲不足,所以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优势,鼓励、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院通过政府统一规划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立足长远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本土人才,从而获得发展的后发优势。[3]鼓励高校和企业共同进行项目开发或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开发出一条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新途径。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以提升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的产业竞争力。

2.完善社会培训体系,搭建人才学习交流平台。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联合,建立与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职业培训的社会网络,发挥它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在职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行业组织、社会办学机构主要围绕人才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进行培训,为各类各层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提供专业培训。

3.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培养人才的力度,注重在实践中提高人才素质。企业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首先,企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针对产业发展特点及现实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其次,企业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为各类人才成长、施展才华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并注重根据人才的个性特点和企业未来需求对人才实施个性化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尤其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级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人才,实现人才学习终身化、制度化,让人才也能够实现科学发展。

(三)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使用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这是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开发员工潜能、造就良性竞争环境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运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克服传统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人才身份终身制,逐步建立起一套让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人才效能能够充分发挥的用人机制。

2.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化收入分配形式,鼓励人才与企业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允许和鼓励各类专业人才以发明、专利、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4]让人才价值得到相应体现,让贡献得到相应回报。

3.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通过发放奖金、提高福利、评先表彰、升职加薪、观光疗养、带薪休假等多种形式,对表现突出、为企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奖励。

[1]张明磊.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陈莎莉,张纯,袁方值.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J].对外经贸,2012,(3):93-95.

[3]李健.大庆外包园服务外包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2,(2):137-138.

[4]程洁红,周全法,洪燕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4):97-100.

猜你喜欢
大庆市战略性大庆
李大庆
大庆市博物馆公众考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逐梦冰向未来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大庆市盐碱地治理措施探析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