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美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突出核心 关注过程 体现价值
——大连市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及教学建议
王天美*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通过对大连市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和学情诊断,提出教学建议。
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教学建议
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命题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化学》,体现新课标修订的方向,如“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实验教学”等。试题结构参照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与2011年中考相比,2012年试题题型结构、内容结构、能力层级保持稳定,难度变化不大,区分度较好,能兼顾中考毕业和升学两方面的考查功能要求。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要求,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重视基础,突出对核心知识的考查
试题立足于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中的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的覆盖率为100%,三级主题的覆盖率约为70%。试题重点考查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和基本计算等核心知识。例如,第53题考查物质的微粒观;第54题考查爆炸的条件及防范爆炸的措施;第55题考查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第56题考查常见酸碱盐的性质;第57题既考查金属的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又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第58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等重要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
2.联系实际,体现化学的重要价值
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生产和社会实际。试题以元素与健康、食品中的营养素、常见食品的酸碱性、甲醛和黄曲霉素等食品安全、水的组成与净化以及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常用洗涤用品的清洗原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用的金属材料、常见盐的用途、典型的大气和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背景,考查了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第48题配置生理盐水,治疗胃酸过多;第49题治疗缺铁性贫血;第50题解决“神九”宇航员的生活问题;第54题面粉加工车间的安全问题;第56题治理工厂排污问题;第58题金属冶炼问题等。联系实际的目的是引导教学关注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真切体会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化学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大作用。
3.回归教材,引导教学减负增效
大多数试题的内容与情景素材源于教材。例如,选择题和填空题大多取材于教材;简答题中的第53题源于教材中的习题;第54题取材于教材中的“粉尘爆炸实验”;第55题源自教材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第56题源于教材中的习题;第57题部分内容取材于教材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回归教材的目的是引导教学抓住根本,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学好教材,避免盲目的题海训练,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关注学习过程,加强对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主要以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选择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设置情境,侧重考查与学生实验参与程度显著相关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原理的灵活应用、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分析推理等实验与探究能力。例如,第54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粉尘爆炸”实验原理的理解;第56题考查学生能否“设计实验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第57题关注学生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和理解实验改进原理的创新意识。
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在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进一步落实“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进一步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课标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因此,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化学课生动有趣成为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指标。
例如,教师在进行《物质的溶解》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景:“如何把化工厂的工作服(不同的工作服上沾有不同的污渍,污渍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铵、润滑油、碘)洗干净?”将要学习的物质的溶解知识镶嵌其中。学生对这样的实际问题感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溶解现象及相关概念,同时也能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卷面失分情况看,需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尤其是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基本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建构,也要关注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意识。
例如,第54题考查的是爆炸的条件及防范爆炸的措施。很多学生并未从原理上进行解释,而仅仅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说明学生对爆炸发生条件的掌握主要停留在文本内容上,而并非真正理解,因此不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相比以往考查燃烧条件的试题,学生对爆炸条件的掌握程度不如对燃烧条件的掌握程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对燃烧条件和爆炸条件的要求程度是相同的,教材中对两个知识点的处理也是类似的,主要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相应的认识,再通过生活、生产的具体事例来加深理解。如通过“粉尘爆炸实验”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结合生活、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爆炸事故或防爆措施等理解和运用知识。教师应从学生对类似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反思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予以调整或加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探究具体内容由3方面扩展到4方面,增加了“(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实验活动。”这是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层面最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也是为了保障教学落实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充分挖掘实验的教学功能,不断改进实验教学。不仅要做实验,而且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要重视实验过程,还要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后的交流与反思。
实验教学时应注意,演示实验一定要保证成功率和可视效果;分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前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学习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素养和实验能力;探究实验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装置,实验后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流与反思,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家庭小实验安排前教师要进行指导,实验后既要展示,也要交流和评价。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认识规律,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摒弃包办代替和训练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尽可能建立在学生的亲历亲为的基础之上。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课题,从有效教学设计入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新授课阶段要尽量减少学生因单纯记忆造成的学习负担。记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要建立在实验感知、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化合价可以借助口诀记忆,概念和原理要抓住关键词,注重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开展化学用语竞赛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初学和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适度进行典型练习有利于其掌握基本应用;对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必须关注其是否理解,能否灵活应用,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阶段应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应用,可以围绕某个实际问题组织探究学习。例如,对于试卷中的第56题,可以设计专题“对××河水质的调查研究”。类似的教学设计还有“食品保鲜问题研究”“暖宝宝的奥秘”“神奇的生石灰”等。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亲身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阅力]
G632.3
A
1008-388X(2013)01-0061-03*
2013-01-06
王天美(1963-),女,辽宁大连人,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