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晓雪
这本书是为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以娓娓道来的笔调将陈老先生传奇的一生、高洁的品质、“活教育”的思想完美呈现。此书共分七辑:少年心路、青年天使、育儿新曲、鼓楼岁月、情系儿童、风雨人生、老骥伏枥,讲述了一代教育家从苦难出生到私塾启蒙、从新式教育到飘洋留学,以及回国后身体力行、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开创中国式幼稚教育先河,并终其一生为之奋斗不止的动人历程。
本书作者鲁黎女士,是一位端庄可亲的幼儿园园长,谈吐优雅,气质如兰。她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研究者和践行者,长期以来带领自己的团队奋战在幼儿教育的第一线,将陈老先生的教育思想绽放出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现代教育思想缘起于欧洲,自德国学者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一书,形成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主的传统教育学派后,历经一个世纪之久。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批判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在做中学”新的三中心说,从而在西方教育界出现了现代教育学派与传统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理念,直接影响了陈鹤琴这一批早期教育家对中国现代教育之路的探索。晏阳初的“平民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以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共同给中国的教育界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滋润着新一代的青年。陈老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核心理念是关注儿童,以儿童为中心。在此基础上,他制定了一套“五指活动”的课程改革方案,直到现在,这一方案依然是幼儿教育的珍贵宝典。
陈鹤琴“活教育”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对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借鉴,也离不开对长子陈一鸣成长经历的观察记录与分析研究,更离不开他亲身创办中国第一所幼稚园的教学实践活动。不管是抚养自己的七个子女,还是教育幼稚园里的其他孩子,陈老先生都能满怀对儿童的热爱,做到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从他们的立场出发来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给孩子讲故事,他能使用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声情并茂中紧紧抓住他们的心;陪孩子做游戏,他能放下长辈的姿态,与他们打成一片,在和乐融融的氛围中做到寓教于乐;为孩子设计玩具,他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利用常见的物什,开发出简单有趣的玩具。
读完本书讲述的72个小故事,深深打动你的,不只是其中有趣的情节,读完此书,每一位读者自然会不禁掩卷深思:从事幼儿教育或即将从事幼儿教育的读者,一定会思考如何将“活教育”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改进现代幼儿教育的现状;普通的读者,难免会思考如何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践行“活教育”的理念,促进小孩更好地发展。
距离陈鹤琴先生创办第一所中国幼稚园已有将近一个世纪之久,幼儿教育也已经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展现一片繁盛景象。然而,陈老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并未走向每一所幼儿园,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也偏于结果,不注重过程,剥夺了儿童自己探索求知的机会。在这种情形下,将此书推荐给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为人父母者,实在是怀着一颗真挚的心,希冀未来祖国的花朵能开得更加繁盛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