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丹萍 郑玲飞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20)
术中压疮已成为国内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指患者在术中受压部位于术后几小时至6天内发生的组织损伤,其中以术后1~3天最多见[1]。有报道[2]妇科腔镜截石位发病率为16.67%。阴式手术常取截石位,压疮好发于骶尾部,为了预防压疮发生,我科采取临手术前安普贴粘贴骶尾部皮肤预防压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选择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住院行阴式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0~85岁,体重43~80kg,其中盆底重建手术20例,阴式子宫全切术和/或阴道封闭术34例,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18例,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O)21例,阴道壁修补和/或会阴陈旧裂伤修补7例,手术时间1.2~3.0小时,将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
1.2 方法:⑴对照组:按常规术前晚清洁皮肤,临进手术室前,将骶尾部皮肤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洁,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⑵实验组:除按上述常规方法护理外,另加安普贴外用,将骶尾部皮肤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洁,待干燥后,使皮肤有轻微张力下舒张,将安普贴拆除外包装及保护膜后直接贴在骶尾部皮肤上,压平,中间不留气泡,临术前开始使用至术后3天患者能下床活动,或待其自然脱落。术后3天内对两组患者骶尾部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记录。
1.3 判断标准:根据压疮分级标准,红润期(Ⅰ期):皮肤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解除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仍持续红肿。炎性浸润期(Ⅱ期):皮肤红肿变硬,皮肤颜色转为紫红色,表皮水泡形成。浅度溃疡期(Ⅲ期):表皮水泡破溃,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流出。坏死溃疡期(Ⅳ期):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组织扩展,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可深达骨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资料及压疮发生情况见表1,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P<0.05),Ⅱ、Ⅲ期压疮主要发生在对照组,使用安普贴后治愈。
3.1 骶尾部没有足够的肌肉和脂肪附着,其特殊生理结构是压疮的好发部位,阴式手术时取膀胱截石位,臀部与手术床紧贴,两腿屈髋屈膝放于腿架上,力学关系使骶尾部长时间处于压力和剪切力的汇合作用下;同时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术中冲洗液、血液积聚会阴部,易造成受压部位的皮肤潮湿增加;而高龄患者皮肤的抗压能力降低又是压疮发生的另一因素,术后紧接的6小时去枕平卧体位使得骶尾部继续处于受压状态,综合作用导致老年阴式手术患者极易发生压疮。
表1 两组患者资料及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3.2 安普贴是法国优格公司生产的水胶体敷料产品,由内层水胶物质和外层聚氨酯背衬组成,为半透明自粘性敷料。内层的水胶体成分可加快受压部位皮肤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充血状况。背衬可以起着屏障作用,直接阻碍术中冲洗液、血液对皮肤的侵蚀;另外因其本身的柔韧性,分散了压迫压力,降低了局部压强,极大地避免了局部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3.3 有研究发现皮肤轻微张力下粘贴透明膜,膜与皮肤会具有一个良好平整接触[3]。我们在实验组中,先使皮肤有轻微张力下舒张,再将安普贴平整贴于骶尾部,没有产生膜下皮肤皱褶,皮肤始终保持良好光滑度,既透气又防水,降低了压疮发生率。
3.4 本研究中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2.91%,高于文献报道,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年龄较大有关,尽管实验组压疮发生率大大降低,但仍有3例患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压疮,提示我们在临床护理中,术前要根据Braden评分表认真评估筛选,对极高危患者要提早干预,最大程度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1]何晓珍,樊翌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7-9
[2]周楠,黄绿香.我国手术中压疮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2):95-97
[3]潘建兰,周玉坤,江华容等.早期张力下粘贴透明膜预防及治疗骨科患者I期压疮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