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诊断作用探析

2013-08-15 00:54:01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造影剂冠脉螺旋

车 耶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西双版纳 66630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对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诊断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对冠状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支架、桥血管、冠状动脉畸形和变异等的评价方面已被证实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4层螺旋CT诊断50%冠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和93.2%,阴性预测值97.6%,多层螺旋CT(MSCT)是当前CT设备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主要的技术特征是使用多排的探测器,扫描时不是使用单层螺旋CT的扇形X线束,而是采用可以调节宽度的锥形X线束,根据采集层厚选择X线束宽度,来激发不同数目探测器,从而实现一次采集多层CT图像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1.1 抽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中入选有100例,男的60例,女的40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出了100例患者,而其他方式则检查出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则效果不足冠脉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三分之一,CT扫描时的心率70次/分以下。

1.2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探测器采用64mm×0.625mm排列(40mm覆盖范围),采用新一代高毫安输出球管(800mA峰值输出),螺旋扫描速度更快(≤0.35s/转),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数据采集和单、双或多扇区图像重建算法,时间分辨力显著提高,可适用的心率范围更大,亚毫米层厚的心脏CT扫描时间很短(约5秒),心率明显波动的可能性很小,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通过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通常能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CT图像。螺距4~6、对比剂量70~80mL、注射速率5.0mL/S、延迟扫描时间18~20s,对比剂碘海醇370。扫描完毕后即进行常规重建,根据观察部位选取部分或全部重建出的图像资料,将其转成容积数据资料装入3D软件中。

2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相关条件和注意事项

2.1 必须装备64层以上CT机,并培训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房颤、肾脏功能不良和(碘)对比剂过敏是CT冠脉成像的禁忌症。要特别关注图像质量,若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则宁可不做诊断。低心率能改善冠脉成像质量,应尽量在病人心率70次/分以下时接受检查。支架内再狭窄的CT判断尚不十分成熟,支架类型也影响支架管腔的观察。冠脉搭桥术后的CT评价较为准确,但应注意桥血管原血管吻合口狭窄的判断,后者往往较为困难。针对“胸痛三联征”(即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冠脉事件)的CT检查,需要调整扫描参数以适应三种情况的同时显示和观察。

2.2 检查前病人的准备:病人的准备是否妥当可能关系到CT心脏冠脉成像的成败,因此我们建议在进行扫描之前应确保病人做好下列准备:嘱病人扫描前4小时禁食,扫描前12小时内不要饮用含咖啡因类物品,如茶或咖啡等,以免心率加快。病人应提前至少半小时到达检查室,轻松休息以稳定心率。心率过快的病人可服用倍他乐克来降低心率,但有传导阻滞的病人禁用,对于心率波动较大的病人,应给予吸纯氧(流量为2.4L/分钟);遇到心率无法改善的病例,可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并取消检查。

2.3 扫描前的工作准备:在开始扫描前,应细致的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尤其不能忽略一些小细节,如呼吸训练不达标或心电监护仪电极的位置不妥等均有可能导致功败垂成。

2.3.1 病人的检查置位:病人的体位为脚先进,且应除去紧身内衣使病人处于较舒适的状态,同时也可避免内衣对电极的摩擦;由于整个检查过程可能较长,冬季应给病人盖上薄毯以保暖。

2.3.2 心电监护仪电极的放置:病人放置电极处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要确保电极与皮肤的连接处的导电胶没有失效;在放置电极之前,应让病人将双臂举至头上,即处于扫描时的位置,然后再将三个电极分别置于两侧锁骨下和肋弓下,否则电极会因为手臂移动时牵拉皮肤导致电极移位,从而造成心电信号的降低或减弱。

2.3.3 呼吸训练:心脏导联电极连接完毕,病人的心电图即会显示,这时应对病人进行屏气训练,通常为吸气后屏气,在进行呼吸训练时要对病人进行与扫描时间相等或略长的屏气训练;在病人屏气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率变化,同时反复进行几次,看心率是否有波动。

3 冠状动脉扫描方法

3.1 小剂量预试验法:经肘静脉用20G套管针以4.5ml/s速率注射15-20ml浓度为370mgI/ml非离子型造影剂,作升主动脉根部平面连续25秒-30秒同层动态扫描,测定升主动脉根部时间密度曲线及造影剂到达峰值时间,扫描启动延时时间为峰值时间加9±1秒。

3.2 对比剂跟踪手动触发:选择自动跟踪扫描程序,感兴趣区(ROI))设于升主动脉根部,阈值设为250HU,延时4S,选择高压注射器联动扫描(SAS),延时1S,经肘静脉以5ml/s速率注射70ml浓度为370mgI/ml非离子型造影剂,以相同速率追加注射生理盐水50ml,注射开始联动CT进行同层动态扫描,观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变化,当时间密度曲线爬升突然变陡时,即时手动触发启动冠脉扫描。

4 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

4.1 按冠脉主干、前降支、左旋支、右冠(LM、LAD、LCX、RC)显示情况,冠脉重建图像 质量评价分四级,评价冠状动脉3-4级分支血管 显示情况。

4.2 质量评价分四级:

A级:各支血管显示清晰,无伪影,满足冠脉分析、诊断要求

B级:一支以上血管存在阶梯等伪影,但不影响冠脉分析、诊断

C级:一支以上血管显示欠清、存在明显伪影等,不能作出肯定的冠脉分析、诊断

D级:一支以上血管显示不清,不能用于的冠脉分析、诊断,CT冠脉成像失败

4.3 结果:一、小剂量预试验法测定造影剂到达峰值时间为12.5s-22.8s,扫描启动延时时间为21s-31.3s,平均为26s。冠脉重建图像质量评价A级:103例,占69%B级:30例,占20%C级:14例,占9%D级:3例,占2%。

5 总结

近年来,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心血管影像学开拓了全新的领域。64排螺旋CT是目前有效可靠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之一,对病变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血管管腔狭窄程度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作为对冠心病早期筛选的检查之一。对于冠状动脉,由于增强后其内密度明显高于它周围组织及心肌密度,因而易于辨认,为三维重建提供了可能性。对于冠状动脉远端,由于其管径细小且扫描至此时造影剂浓度下降,重建效果不如近段,远段病变常被夸大或因不能重建而难以发现。另外扫描至远端时冠状静脉已经显影,其与冠状动脉的鉴别亦为重建难题,由于重建血管欠光滑,因此EBCT扫描对于冠状动脉造影示不规则的血管价值如何,尚待进一步对照研究。对于冠状动脉,EBCT三维重建的可靠性较大。

[1]卢艳红.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M].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3(2):72-75

[2]孔凡彬,曹伟,张行等.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M].山东医药,2010,47(35):53-54

[3]韩晓瑞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不同重组技术的比较[M].放射学实践,2009,22(1):82-84

猜你喜欢
造影剂冠脉螺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