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芳芳
陕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 041000
亚硝酸盐俗称工业用盐,主要是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味微咸,颇似食盐,易溶于水。主要用于工业原料,亦有用作肉品发色剂,医疗上主要用作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及血管扩张剂。一般摄入0.3-0.5g即可引起中毒,摄入3g可致死。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源性紫绀症或肠源性青紫症或乌嘴病。中毒原因:常见中毒病人,多由于烹调食物时,误将亚硝酸盐作为食盐使用、饮用含多量硝酸盐的井水、进食较多短期腌制的菜类或已腐烂的青菜、服用某些药物,如大剂量磺胺嘧啶、次硝酸铋等、解毒时用量过大。亚硝酸盐中毒大多数是由于误食而引起。亚硝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误食后在消化道吸收入血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的作用,使正常的Fe2+氧化为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亚硝酸盐同时还阻止正常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因而造成各种组织的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血管舒缩中枢有麻痹作用;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导致周围血管极度扩张,发生周围循环衰竭等。临床上发绀及缺氧表现突出,主要表现为面色发青,口唇紫绀,静脉血呈蓝紫色。严重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典型表现发绀与呼吸困难不成比例。
一般资料:18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28-55岁,平素体健,属同一企业职工,食用了职工食堂的午餐而引起中毒,发病时间在进食后0.5-2小时陆续发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血中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有关,主要中毒症状为缺氧表现,如头晕、头痛、乏力、心慌、气促、恶心、呕吐及紫绀(尤以口唇、指端更明显),继而出现烦躁、嗜睡、呼吸困难、血压降低、肺水肿、心律失常、惊厥、昏迷、呼吸与循环衰竭[1]。将亚硝酸盐中毒分三度:10例属轻度,仅有口唇、耳廓、指甲及皮肤、黏膜呈轻度紫绀;7例属中度,有明显紫绀和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心悸、呼吸急促,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如烦躁不安;1例重度,呼吸由急促转为抑制,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至40%。
结果:18例患者经解毒、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紫绀症状明显改善、均于8-72h全部好转出院。回访均无不适,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启动急救系统:患者入本科后,迅速地做出诊断。问清中毒事故发生地点,中毒原因、类型、人数,了解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例数,立即上报启动急救系统,超过3人应向疾控中心汇报,并进行认真分诊[2]。迅速通知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做好抢救物品、药品、器械、洗胃的准备工作。护士长对参加抢救的人员进行分组,定人定责:①抢救指挥组由相关领导、科主任及护士长负责指挥抢救工作,通知检验科、药房与相关科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②病情记录组,对患者认真地逐一登记,并分别用代表病情轻、中、重的蓝、黄、红3种颜色的腕带系在患者左手腕上。安置好患者,避免在忙中重复就诊和漏诊。做好病情护理记录。③急救组,以业务骨干为主的抢救小组,尽快向患者或(和)伴随者了解中毒情况,采取相关的急救护理措施,测生命体征、瞳孔及尿量的变化,建立静脉通路。
立即催吐、洗胃、导泻:护士掌握洗胃原则:给予中毒症状轻、清醒且能合作者迅速口服催吐洗胃,使得胃内未吸收的毒物迅速排出,直至呕吐物澄清无味为止;对于中毒症状重者行电动洗胃机温清水洗胃,洗胃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洗胃完毕,20%甘露醇注射液胃管内注入,以促进毒物尽早排出体外;催吐患者口服导泻。
吸氧,予以高流量吸氧,鼻塞吸氧5L/分,缺氧明显者,面罩吸氧流量5-8L/分。
药物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病情应用特效拮抗剂[3],特效解毒剂-亚甲蓝是一种还原氧化剂,它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使其转变为正常血红蛋白,恢复组织的正常输氧功能,以发挥解毒作用。用量是1-2mg/kg。一般采用静脉推注,18例患者均给予1%亚甲蓝1-2mg/kg,稀释于50%葡萄糖溶液20-40ml中行缓慢静脉推注。根据中毒情况及解毒效果,1-2h后重复使用1次,每日剂量不超过200mg。同时葡萄糖具有氧化作用,同时高渗葡萄糖可提高血液渗透压,能增加解毒功能并有短暂利尿作用。静脉推注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保持输液管道通畅,亚甲蓝对血管刺激性强,应防止药液外漏,造成血管损伤,组织坏死。联合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而脱氢的维生素C又被谷胧甘肽还原,作用于高铁血红蛋白达到解毒作用。
对症治疗:①抗休克、纠正低血压:糖皮质激素能对抗无菌性炎症,稳定细胞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发挥抗炎抗休克作用。同时采取休克体位,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及时准确的遵医嘱用药。②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可酌用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能量合剂等,频繁抽搐者给予安定或苯巴比妥,昏迷者酌用纳洛酮。③维持心肺功能:使用呼吸兴奋剂,纠正心律失常药等。
予以心电、生命体征监测,做好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并发症,尤其注意血压的变化,因为亚硝酸盐中毒可使平滑肌松弛,引起周围血管极度扩张,发生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严密观察用药后皮肤、黏膜、口唇、指(趾)甲颜色变化,因少量的亚甲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但较大剂量时患者可出现红细胞脆性增加、头晕、腹痛、心前区痛、大汗、兴奋、谵妄、神志不清、心电图T波倒置等情况。因此观察皮肤、口唇、指(趾)甲色泽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心理护理:此类患者由于是突发事件,患者及家属对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不能正确应对。往往情绪比较激动、烦躁、紧张、担心死亡或对预后甚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在急救的同时,我们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加强心理沟通和交流,适时讲解毒物的性质,常见症状以及治疗方法,交待注意事项,给患者以鼓励和关心,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饮食护理:病情稳定后,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以促进毒物的排泄。
出院指导:嘱避免进刺激性饮食,多饮水,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不吃韭菜、菠菜、腌菜等含亚硝酸盐的食物。维生素C片0.1g,3次/日,连续3天,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1 张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5.
2 于慧敏,张艳云.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51 -252.
3 李志芳,张学英,张顺涛.急性重度亚硝酸盐中毒1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