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410011)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和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比较,临床不常见到,临床的组织学分型和特点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晰[1]。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同时结合病理学分型以及免疫学分型,对其进行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基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其中3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年龄在35~76岁之间,平均为47.6岁。胃和回肠肿瘤性穿孔各1例;患病时间在0.5~5年之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中,3例位置在胃,2例位置在回肠,1例位置在结肠。所有患者的标本均运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进行固定,用石蜡包埋后进行切片,用HE染色光镜进行观察。
2.方法:所取的组织进行化学染色,用石蜡包埋同时进行连续切片,运用多种抗体标记 CEA、CD20、EMA、LCA、CD10、CD45RA、Ki-67。阳性细胞主要表现胞浆为棕黄色或者为浅黄色,如阳性细胞超过50%就可诊断为阳性病例。
3.临床分期:按照Musshoff的AnnArbor的改良分类。用胃肠道淋巴瘤为例:①IE期:瘤组织累计胃肠道管壁;②IIE1期:瘤组织累计了邻近的淋巴结;③IIE2期:瘤组织累及了远处的淋巴结;④III期:瘤组织累及横隔两侧;⑤IIIS期:瘤组织累及脾组织;⑥IIIE+S期:瘤组织累及了横膈两侧和脾;⑦IV期:瘤组织累及骨髓和其他非淋巴器官。
4.临床表现:胃肠道淋巴瘤归属于淋巴结外淋巴瘤,可见于T细胞性淋巴瘤和B细胞性淋巴瘤,但后者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B细胞性淋巴瘤中最多见的为MACT淋巴瘤,约为结外淋巴瘤的30%~50%。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非特异性消化不良、腹部肿块以及腹痛等症状,肿块多呈息肉性或者溃疡性,穿孔的患者对为肿瘤性溃疡。
对所选的胃肠道淋巴瘤进行组织学分类,根据部位的不同分类如下。3例MACT发生在胃部,其中有2例发生了大B细胞转化,转化为高度恶性的MACT-LA。1例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在胃,1例发生在回肠,1例Bccrkitt淋巴瘤在结肠。其中胃及回肠穿孔各1例。
鉴别诊断:男性的婴幼儿、儿童以及青少年多见淋巴组织息肉样增生。对见于回肠末端,对为单发或者多发结节,还有一些表现为突入肠腔的息肉样物质,常引起肠套叠或者肠梗阻。光镜下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炎细胞侵润或者形成淋巴滤泡。印戒细胞癌主要表现为CEA阳性或者粘液染色,这时即可确诊[2];未分化癌的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标记的CD/LCA系列抗体阴性,而上皮性标记CEA、CK、EMA阳性;类癌的主要表现为:EMA、CK、S-100、CEA、5-HT阳性而淋巴细胞标记 CD、LCA 系列抗体阴性。
胃肠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性淋巴瘤和B细胞性淋巴瘤的比例为1:4,B细胞性淋巴瘤的比例远远高于T细胞性淋巴瘤[3]。B细胞性淋巴瘤中最多见的为MACT淋巴瘤,其次为大B细胞性淋巴瘤。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和肿瘤的病理分型以及分化程度息息相关,和胃肠道以及淋巴结内其它的淋巴瘤相比,MACT属于低度恶性的淋巴瘤,属于惰性肿瘤,大多数患有MACT的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除了发展到晚期的肿瘤侵润骨髓外,其它的很少侵润骨髓,患者的预后程度和其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手术切除、放化疗等均会使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5年的生存率约为91%,10年的生存率约为75%。但是MACT淋巴瘤可以转化为大B细胞淋巴瘤,后者为高度恶性的淋巴瘤,患者预后很差,因此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胃肠道MACT淋巴瘤的认识和重视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在转化为高度恶性肿瘤前进行手术切除,同时辅助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法。
1 张菊芬.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7):1062-1063.
2 汪易岚,郑曙云.肠道T细胞淋巴瘤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7):670 -671.
3 楼君.原发性胃淋巴瘤8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