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中学的师道与跑道

2013-08-15 00:54
未来教育家 2013年1期
关键词:常州中学学校

陈 明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教师

1980年,恰逢江苏四大名校在全省招生。由于超常发挥,我有幸被常州中学录取。时年15岁的我,告别家乡,只身来到常州,踏入常州中学的大门。

从那一刻开始,我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地方!我撒欢于母校宽阔的操场,遨游于图书馆无穷无尽的书海,躺在如茵的草地上,看着白云在碧蓝的天空中飘过,一朵接着一朵,带着我的遐思和梦想。我喜欢教室的宽敞、集体宿舍的有序、晚修时日光灯下的明亮和宁静,以及老师们谆谆教诲的温馨……悠悠30年过去,在我们的记忆中,最难忘的不是一次次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是那片运动场,还有老师们可敬的面容。

英语老师张湘湘,是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的研究生。第一堂英语课,记得她穿着一套藏蓝色的西装。那节课上我们安静极了,大家都被张老师的仪容、气质、打扮所震慑。那种端庄、文雅,在那个刚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年代,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我们的审美标准。她看到我们省招班学生有一点急于求成,就寓意深长地对大家讲:“成长、发展、成才、成功,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最后的胜出需要智力、毅力和体力等综合素养的提高。”

恽正平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教务处主任,他接人待物永远是措置裕如、分寸恰好、滴水不漏,这是家庭出身与文学历史共同熏陶的结果。记得恽老师上鲁迅的《药》,从写作背景、段落大意、文章结构到表现手法,条分缕析,最后以“药,药?药!”归纳主题思想,言简意赅。他的精辟讲解,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更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阅读和欣赏文章,可谓终生受益。

蒋溢涛老师是我们的化学老师兼副校长。除了繁重的学校管理事务外,蒋老师还带我们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化学课。他工作效率高,常常是上午考完试,下午就将批改过的试卷发到我们手中,让我们惊讶不已。我们高二时,蒋老师调到教育局当局长,同学们都舍不得他走。蒋老师说:“你们放心,即使我到教育局工作,也会坚持把你们带到毕业!”他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上任局长后,在一次“学雷锋”活动中,还和我们到常州汽车站一起擦栅栏和窗户。这次平常的义务劳动,折射出当时常州教育界从局长、校长到教师的忠于职守、身体力行。蒋老师的专业能力与人格操守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班主任方道成老师,是我们最难以忘记的,他教数学特别认真,而且很有方法。在他的教导下,我们班高考数学平均达到106分。他还特别关爱我们,高二年级的“五一”节期间,他通过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联系车辆带我们到无锡、苏州去春游,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让我们开阔眼界,放松身心。早晨五点我们从学校出发,一路饱览惠山、梅园、鼋头渚等风景名胜,又游览苏州园林,并在虎丘塔下合影留念,直到晚上九点才结束旅行。这次春游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特別值得讲述的是,老校长、教育家史绍熙先生,他早年就读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一生钟爱教育事业。他曾三度振兴常州中学:在抗战后的废墟上重建学校;在新中国的曙光中发展学校;在文革的浩劫后再铸学校。他四十年如一日,将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和精力,奉献给了常州中学这片培养英才的摇篮,奉献给了常州、江苏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

每天清晨五点半,史校长都会走进校园,陪学生晨练;上午到教室听课,和师生交流;中午到食堂转转;晚上看着学生宿舍熄灯后,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校园。

史校长重视因材施教,他曾经在我们班会上讲:“过去有一段时间,在教育界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就是片面性、一刀切、一律化。结果个性切掉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得不到充分发展。对此,我是很反对的,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情况:智能、特长、爱好、兴趣各不相同。教材一样,个性就得不到发展,特长、爱好、兴趣就遭到压抑,就会埋没人才。我一直主张早、晚自习课要让学生自己学习,不能去占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要让学生在自习课中按各人爱好,看自己喜欢的书。省招班学生基础好,你们要立志成为对人类社会有作为的拔尖创新人才,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打好底子,要全面发展而不要平均发展,要有选择地追求卓越,争取将来到社会上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有所突破。”

早在那个年代,史校长就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论述创新与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在常州中学进行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我们班后来有些同学在事业上取得突出成绩,不少是得益于史校长的谆谆教诲。同学孙智宏,在南京大学读书期间,对数学研究特别感兴趣,经过多番周折从地质系转到数学系,后来到淮阴师范学院当教师,在数学研究方面展现出特殊的才华。他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学论文三十余篇,其研究工作赢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赞扬,数学中的“Wall-Sun-Sun 素数”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表现出常州中学学子较强的研究实力和特殊潜质。

常州中学人半数是体育狂,这里要说一下“占场子”。中午和下午最后一节课后,各班都要派跑得最快的同学去抢占篮球场地和乒乓球台。这两个地方从来都不会闲着,最为壮观的是,天热时,同学一律穿着短裤,有的光着脊梁,统统剃着寸头,大家每每自嘲说,“这不是不雅,是君子不拘小节。”大家的心思的确不在装扮自己,而在争当强者。

常州中学的400米灰渣跑道,在当时是很像样子的。跑道虽好,我们却感到“不过瘾”,因此清晨常常到校外去越野跑。

朱润增老师是我们的体育老师,每天晨练时间,他亲自带领我们跑步、爬楼梯、做高抬腿,等等。每回开学初,懒散了一个假期的我们总是受不了,腿涨得难受,要两三个星期才能适应。但是,正是长期的坚持,让我们的体能、耐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不断得到增强。

我从一个初中不爱运动的小个子,成长为班级乃至学校的体育运动积极分子,尤其在长跑方面展示出兴趣和能力。每天早晚,我都会坚持在操场上跑步。由于持之以恒、严格科学的锻炼,我长跑的耐力与速度提升幅度很大,在800米、1500米比赛中,我总是全年级的前两名,仅次于体育班的专业运动员水平。

常州中学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每学年各班级都有一个星期的劳动课。当时,我们班的劳动课主要是从化粪池中挑粪,给学校的松树施肥。活虽然又脏又累,但我们感到很幸福、快乐。这种劳作中,不也蕴含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深刻意涵吗?

校园内那几棵高大健硕的雪松,在我们一代代学子的悉心呵护下,长得郁郁葱葱。高中三年,母校用她那浓荫蔽日的巨大松冠,庇护我等莘莘学子,让我们失意时得于依偎,疲倦时得到抚慰,欢乐时得以释放。

从高中时起,我似乎开始领悟到什么是为人师表之真谛。老师们身上散发出的高洁儒雅之气质,就如同在校园百年苍松之间,倾泻而出的七彩阳光,以缤纷各异的华彩照射在我们世界观初步形成的人生阶段,不断引领着我们向往美好,追求卓越。

现在已说不清,在常州中学求学的短暂三年,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具体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被称作“省招班”的我们这一批学生,是常州中学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群体。虽然在后来社会的急剧变革中,我们都曾历经诸多人生变迁与沉浮,但在常州中学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无疑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我们开始懂得奉献、变得勇敢和找到人生标尺的启蒙时期。

我大学虽读的是工科,却辗转走入学校,走近教育,且一直对学校教育文化生活的奥妙与魅力情有独钟,心迷神往,也很乐意把她作为自己终身劳作的田地,这也许就是常州中学文化潜移默化熏陶的结果吧。母校给我的财富就是如此丰富,无论我走到哪里,母校的精神与传统,都在我的血脉里流淌……

30年光阴,没有抹掉那三年的记忆。回首往事,我渐渐明白:一个教师的优劣,不在于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他是否开启了学生的兴趣。正如评价一所学校的体育成就,不应只看其运动尖子能达到的水平,而应看它所惠及的范围。

猜你喜欢
常州中学学校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常州梳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