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小官场

2013-08-15 00:54王淦生
未来教育家 2013年1期
关键词:留人领导学校

王淦生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教师

前些时候,北京大学因配备了11 位校长助理而惹得舆论鼎沸,称“高校行政化”依然坚挺,北大“沦陷在权力的跑马场”中;近日,媒体又爆出江苏宿迁一所乡镇中学的领导班子成员中,除校长和党总支书记外,还有六名副校长、一名党总支副书记、一名工会主席、两名副校级督导员——区区一所普通乡镇中学,竟安排了12 名校级领导。面对此况,众网友又按捺不住了,认为“学校领导太多”,并质疑道:“这到底是学校还是官场?”

我估计这些质疑的网友都没怎么在学校待过。其实眼下的学校(上至名牌大学,下到偏僻村小),哪一所不是各种处、科、室应有尽有,高、中、低层干部一应俱全?

外面的学校我不是太了解,只能说说身边的学校。本地有这么一所新建的高中,寥寥十来个班级,学生不足六百,教师不满五十。可论起学校的各种机构,那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防止教师流失,决策层想出了“位子留人”的绝招,谁要是有点长处,出点成绩,都可以提拔到中层和校长助理的位子上。结果,算一下“脱产”“半脱产”的领导班子成员共有二十余人,近乎教师总数的一半。每一个小小的处室一般都有五六位正副主任。官员多了,分管工作也就“细致入微”,甚至可以细化到某一教研主任分工专抓某班某学科某一教师,某一后勤主任分工专抓学校的空调、电灯……如此具体而微的分工,据说强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又稳住了部分意欲“东南飞”的教师之心,具有一石二鸟之效。

我不清楚上述“人盯人”式的管理模式是否经得起理论的论证和实践检验,故不敢造次,在此妄加褒贬。但作为一般教师,要在一种由“专人看管”的氛围中工作,只怕未必能够工作得主动舒心。因此,欲通过此举去调动起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恐怕也只能是领导者的一厢情愿。

更为重要的是,如此“官员济济”实在是一种人才资源的“内耗”。时下,优秀师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资源)相对匮乏,且不断外流,而能够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的,往往又都是各科的教学骨干,其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当在一般教师之上。我们的决策者倘在教师中一律来一个“教而优则仕”,而某些被提拔者一入“仕途”便抛下自己昔日的“长项”,或是视教学工作为“副业”而专司管理之职,这势必会使相当一部分教学骨干荒疏了自己的教学业务。此举,小而言之,于教师的自身发展有碍;大而言之,对学校的发展乃至对教育事业无益。再说,“脱产”“半脱产”型的干部一多,必然会加重一般“布衣之士”教育教学工作上的负担;而在学校的福利待遇等方面,不少学校的领导成员往往又要占到一些“级别”上的优势,比如学校领导层的绩效工资往往比一般教师高出一截——如此工作负担上的轻重失衡,福利待遇上的等级之差,很容易造成教师与领导之间的情绪抵触,以致成为影响学校工作的潜在威胁。

常言道:兵不在多而在精。而“官”多了恐怕也未必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选拔领导干部时,还是应当在“精”字上多做文章。对优秀教师,可以在评优、晋级、福利等方面适当作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对“欲攀高枝”者还是提倡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大可不必都弄个“师长”、“旅长”干干。选拔干部,要将那些真正具有教育管理才能、有献身教育之志、无贪图私利之心的人推上领导岗位。同时,应根据学校的级别、规模,严格控制学校机构的大小与干部的数额,以免让校园成“官场”。至于对那些不具备领导才能、无意于“高升”或是去意已决的先生,还是尽早投鱼入泉、放虎归山,好让他们到最适宜发展的位置上一展宏图。这恐怕才是于公有利、于私有益的明智之举。

正如过于虚胖必然导致人体机能障碍一样,我们也无法指望一个庞大臃肿的机构会出现高效率。这一点,对于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决策者来说,应当是再明白不过的管理学常识。

至于那些一把“交椅”才可以留住的先生,依我看,不留也罢。

猜你喜欢
留人领导学校
引才难留人难 西部高校如何突围
点把点的他留人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因病施治化解医院“留人难”
学校推介
县级医院怎样留人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