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视唱教学中的调性感觉训练方法浅析

2013-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3年15期
关键词:音程调性音准

李 嘉

(嘉峪关市第六中学,甘肃 嘉峪关 735100)

一、视唱教学的内涵

何为视唱,通俗的说法就是看着谱子演唱。视唱是指用唱名来唱出音符,也就是视谱即唱。那么什么是视唱教学呢?视唱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主要通过班级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视唱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它不是单纯的音乐教学,而是融入了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巧的综合教学课程。在视唱中,会存在音与音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连接或者叠置的关系即我们所说的音程关系感觉。视唱中的“调性感觉”,就是指调式各音级之间的相对于主音间的倾向关系,这两种关系的掌握是视唱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视唱教学的目的

视唱是音乐综合的技能训练,是音乐语言与音乐感觉融为一体的最直接、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学生在实际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视唱练耳虽然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目的却是训练学生对乐感的表现与体验。因此,在训练时要做到有表情地视唱,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记号的表现、注意力度、乐句划分、节拍律动等。视唱教材大多是优秀的音乐作品或是民歌,有表情的演唱可使学生获得一些音乐语言,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表现力。

在音乐教学中,视唱应该是其基础,也就是说要注重视唱教学。很多人会单纯地以为视唱教学的目的是掌握视唱的技能。其实不然,视唱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加强学生的音乐记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这一视唱教学目的,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三、视唱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视唱教学中,我们可以熟能生巧,在教学的最开始让学生选择熟悉的歌曲去唱,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通过对音程、节奏和读谱知识的训练,为唱好新的乐曲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视唱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视唱水平,先易后难,逐步地增加视唱难度,以此提高学生的视唱水平。

视唱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实践活动,需要学生掌握视唱技能,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联系不断积累听觉经验,通过感知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符号的理解。

视唱教学是一个综合教学的过程,学生的识谱、音准、强弱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掌握。不仅要尝试新歌还要增添器乐曲目,从而既扩大学生的视唱面,又使得学生的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情况,学生在进行视唱的时候,如果单独地利用音程进行衡量,无法明确地指出哪里有不正确的音,就是会发现这首曲子很难听,主要是因为曲子的调性不够好,事实上就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好,也就是调性倾向关系不稳定,一些音唱得不够准确。

在音乐视唱中存在一种“律”,不过这种律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可能综合着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及纯率等全部或者其中的几种。例如,琴跟唱就使用了十二平均律。事实上,为了使曲子更加动听、和谐,一般会在三度音程唱得相对小一些,这样视唱就更符合纯律的要求。还有在音程度数为大六度跳进时,这时候音程关系相对会大一些,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突出调性的倾向感;而“导音”进入“主音”的小儿音程,为了更加贴近五度相生律,音程会唱得相对小一些,很多的音程关系都存在类似的现象,这样会使得调性关系更加协调。对于音程结构相同,当时在唱法上略作变化的现象,是受到音准的作用。音准是什么,在视唱中,音准的定义是既符合音程的感觉又符合调性倾向的感觉,也就是制定音程和调性倾向关系之间的调节机制,是两者实现统一和谐的关键。

四、调性感觉训练方法

视唱中的调性感觉指的是对调式(这里主要指大、小调式)各音级之间相对的稳定与不稳定及共同倾向于主音的感觉。如果学生对调性的感觉较差,那么视唱就不能顺利地进行。所以中学音乐教师要重视学生调性感觉的训练。下面介绍在视唱教学中调性感觉的训练方法。

首先,加强对调性倾向关系的感觉的训练,这些关系包括主音、属音和导音等。当在训练中遇到调式变化较多的曲子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指导学生。视唱基础的稳固需要对调性关系感觉良好。

人们对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定义的得非常清楚,将节奏比喻成旋律的骨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节奏将高低和长短不同的音组织起来,再通过赋予其生命力,从而形成音乐旋律。音乐主要是依靠节奏的有序和无序的变化来实现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节奏就是音乐的灵魂。音乐视唱教学中也通常将节奏的掌握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传统乐理中,判断调性关系远近的重要依据是两个调性所使用的共同音级数目的多少。共同音越多,调性关系越近,共同音数目越少,调性关系越远,这就对音乐节奏和节拍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对掌握浮点节奏、切分节奏、三连音及椅音和休止符等节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视唱谱例中,每一首曲子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要根据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来结合曲谱进行相关的讲解。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结合重点进行讲解,并且要求学生多进行练习,尽量精讲多练,这样才能保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曲子中的难点和重点,要进行强化性练习,掌握这些重点节奏,做到举一反三。当然对于音乐节拍的培养也是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学生要分析乐曲节拍的强弱规律,并在划拍和视唱中表现出来。节拍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音乐韵律进行掌控,视唱基础的稳固需要对调性关系感觉良好。

其次,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恰当地使用跟琴视唱的练习形式,以此加强独立视唱能力的培养。在视唱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并不习惯于从调性倾向方面进行思考,他们通常只考虑音准和节奏,对调性倾向关系心中并没有概念。但是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调性倾向关系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只考虑音律和节奏,就不能准确地把握独立视唱的过程。因此,老师要恰当地使用跟琴视唱的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视唱能力。当老师教一首新的练习曲时,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用琴来带学生唱,而应该让学生先自己感受一下,对该曲的调性倾向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缓慢地、独立地进行视唱,不断加强他们对调性倾向关系的体会,即使出现调性不稳的情况也不要立即用琴对照,而是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和纠正。

在视唱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所掌握的视唱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一旦出现一些较为生疏的乐谱,就无法流畅和准确地视唱;二是学生能够在乐器伴奏的情况下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学习,甚至只要两三遍就能够流畅地唱出来,但是在初始时没有相应的乐器进行扮演带唱,一首曲子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唱出来,并且可能会出现错误。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独立视唱能力有待提高。究其根本就是学生不能够较好地掌握音程和调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利用乐器为学生进行新曲带唱,这种视唱教学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是存在较大的问题。这种视唱只是在模唱,学生无法在视唱的重要方面进行训练,造成独立视唱能力较差,当一首新的曲子出现时,学生无法实现独立视唱。

如何进行乐器模唱和学生独立视唱能力的培养之间的矛盾调解呢?笔者认为,对于初次接触音乐的中学生而言,采取与乐器模唱的方式是必要的,这时的学生无法正确地掌握音准,音乐素养比较低,因此要利用这种模唱的方法让初学者熟悉视唱。当学生进行一些基础视唱训练的内容,就应开始进行独立视唱练习了。这时候,一首新曲子一开始不能够利用乐器进行带唱,可以现从曲调的主和弦引和音程进行相关的联系,同时在理论上对音程关系和调性倾向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进行一些独立性视唱练习,在练习中不必过于着急,而要保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调性倾向关系和音程关系,并且对其进行掌握。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情况,例如音程关系掌握不好和调性不稳等情况,这时候不要立即进行乐器模唱,可以将这些问题单独提出进行分析、比较和纠正和再练习。

最后,在中学音乐视唱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泛唱的训练,尤其是当学生对音准和节奏有了比较稳定的基础上,要加强泛唱的练习,训练学生视谱即唱的能力。当然在泛唱练习中学生必须对调性关系进行积极的思考,正确的体会才能顺利地演唱出来。这种泛唱的练习过程,往往是练习曲在学生头脑中处于一种半生不熟的状态,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因而对加强音程和调性感觉的训练有很大的好处,能够发挥精唱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当学生把一首歌唱得很熟的时候,眼睛还未看到音符就已经唱出来了,这时学生就会失去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积极动脑筋去思索,对曲子的调性倾向的感觉也会失去,这样的练习就是毫无意义的。而在泛唱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锻炼自己的音程和调性感觉把握能力。所以在视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泛唱的训练。

五、结语

视唱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音乐视唱教学中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对视唱中调性感觉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孙虹,许敬行.视唱练耳1-4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

[2]尤家铮,蒋为民.和声听觉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3]孙从音,范建明.基本乐科教程(练耳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卢睿琦.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认识[J].浙江师范大学报,2005(2):117-120.

[5]鞠芳.法国视唱练耳教学给我们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3):78-79.

[6]周新华.声乐基础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7]杨瑞敏.加快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J].中国音乐教育,2003(2):3.

[8]熊晓辉.对当代音乐人类学发展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9(3):53.

猜你喜欢
音程调性音准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调性音乐中“非结构因素”的延长与扩张——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