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潍坊科技学院 艺体部音乐教研室,山东 寿光 26260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情感对一个人品德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1]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情感体验的教育是无法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才能有效地去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人性化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1986 年,在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何东昌同志曾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2]而音乐教育正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审美性和情感性,它可以实现人对自身的完美塑造。学者肖川曾提到:“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柔情,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3]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情感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教师取得成功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力量。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格,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情感教育是学生人格和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情感教育。
音乐是无国界的,也是一门极富感染力和穿透力的情感语言,好的音乐往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以情动情,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比其它学科更具有说服力。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音乐教师,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的音乐课主要以鉴赏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来吸引学生,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情感目标。如《黄河颂》是冼星海于1939 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课本上只是介绍了颂歌的定义并进行了简单的歌曲分析,而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却没有详细介绍,这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的内涵不利。所以,在鉴赏前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活年代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相关情况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外,还应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把握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要表达的内涵。如古琴曲《梅花三弄》,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琴的构造、音色特点,并通过鉴赏作品感受博大精深的古琴音乐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所以笔者精心制作了课件。首先,通过图片讲解古琴的构造,让学生初步认识古琴;其次,通过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古老乐器的历史;再次,具体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题目的由来,并通过聆听、哼唱“梅花”的主题音乐,帮助学生欣赏作品;最后,通过视频分段赏析,讲解作品,使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最终达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另外,通过赏析作品,还教育了学生应学习梅花的高洁品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音乐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形象,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实践,才能把音乐中的情感转化为个人的品质需要,并不断丰富。所以,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情感的共鸣。
潍坊科技学院每学年、每学期都有大量的如合唱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晚会以及常规音乐社团活动等与音乐实践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进了彼此的互动和交流,更加深了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和了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某晚会上学校合唱社团表演的手语歌曲《感恩的心》就是一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总是抱怨很多,觉得别人为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而不知道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配合完成这首歌曲的学习和表演之后,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父母那种伟大无私的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和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之恩都有了新的认识。演出后就有学生主动给老师送去关心,很多学生会主动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一下,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表示感谢。这表明艺术是很容易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
总之,情感是教师教学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情感体验是音乐教育的灵魂,音乐教学必须融入情感教育,并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将其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始终保持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和人格感染,让学生在艺术享受的同时得到情感的体验,体会各种复杂的情感,完善学生的情商,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顽强拼博的精神。
[1]列宁.列宁全集[M].第2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曾炎宣.大学综合性音乐教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4]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