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面向”与教育家办学是时代的统一

2013-08-15 00:54:50峰/文
未来教育家 2013年9期
关键词:景山升学率题词

敢 峰/文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书赠北京景山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以下简称“三个面向”),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指明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是30年来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回顾30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和出现在前进道路上的严重雾霾,无不与我们对“三个面向”的理论认识不够和改革实践不足紧密相关。

在“三个面向”题词发表30周年之际,通过回顾、反思,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进行一次再学习、再认识,把我们的思想认识真正提高到“三个面向”的高度上来,奋发有为,励志改革,十分必要。

由于对“三个面向”见事迟,认识低,贻误了教改的最佳时机,致使应试教育坐大。

应当承认,在“三个面向”问题上,我们是见事迟,认识不高的。特别是在题词发表后的一段时间内,表现得尤为突出,竟连当时一些教育工作的主政者,也把它仅仅看作是邓小平对景山学校这一所学校的题词而已,甚至还打听“景山有什么背景”,似乎与教育界没有多大关系。时在上海市教育局工作的吕型伟(著名教育家)感到不对,恰遇张承先(时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两人在讨论中意识到“三个面向”题词的重要性,张承先回京后很快在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学习“三个面向”,这才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但此时的认识多停留在一般化上,未能转化为改革的实际行动,未能对整个基础教育产生重大的实际影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中国的基础教育经过拨乱反正和恢复元气之后,有个“走向何方”的问题,是回复到“文革”前17年的道路上去?还是在新形势下另辟新路?新路又是什么?对这个重大的根本问题,“三个面向”正是高屋建瓴、纲领性地给出了回答。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开天辟地地在教育上提出这样宏伟的方针啊!要实现这样的方针,就必须大力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是根据时代的需要、教育的实际和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总体性的综合改革。因此,“三个面向”的题词,实际上是写给整个教育战线的。至于“为什么以题词的形式在国庆节前夕书赠景山学校,并于国庆节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我认为,景山学校的创办原本就是教改试验的需要,是应教改之运而生的“探路者”,在新形势下,邓小平对景山学校在改革试验上寄予了很大希望,同时通过《题词》的发表,意将“三个面向”的思想传播到全国。这样的推断是符合逻辑的。

正是由于见事迟和认识水平低,如何按照“三个面向”来改革教育的问题迟迟被“束之高阁”。错失良机,致使教育改革贻误了近十年的宝贵时光,使得应试教育日益泛滥,教绩、政绩都同拼夺升学率直接联系在一起,教育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教育上的“马太效应”反映得极为强烈。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按人才成长规律育人才,几成向隅之泣。在20世纪90年代,中央虽发出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但由于教育改革未能跟上,终未能扭转这种局面。

贻误了按照“三个面向”和中国的实际对教育进行先导性试验和总体性改革的最佳时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难免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不按照“三个面向”奋力开辟出教育的新航道,不采取坚决、及时、有力的改革措施,教育必然会被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孽根”上发展起来的应试教育所控制,形成“一个面向”——升学率“靶的”,使教育的“船队”争先恐后,不顾一切,拥挤在狭窄的、拼夺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峡谷”中。这就是近些年来基础教育的现实。

对于这种状况,虽然大家极不满意,但又都感到“难能为力”,被应试教育的“风”推着走,裹着走,身不由已。特别是广大家长也卷了进来,更加大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这就好比校长、教师、家长头上都戴着一个应试教育的“金箍”,但谁在念“咒”?谁是“唐僧”?说起应试教育,大家都不赞成,但做起来,似乎谁也逃脱不了,而且不少人还特别卖力。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教育在冥冥之中被应试教育的幽灵“绑架”了。“绑架者”是谁?是一种已形成泛滥之势的自发力量,是由相关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评估、教育资源配置、舆论导向以及升学和择校驱动等综合因素形成的强大力量。应试教育虽早已有之,虽古今中外都有,但从来没有像近年来在中国这样泛滥。它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应试教育是“魔”不是“佛”,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负能量。

走教育家办学之路,走重在奠立学生人生基石,不搞应试教育但也不怕考试的路。

治教如治水,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应试教育已成泛滥之势的今天更是如此。在宏观上,首先要搞好教育发展的“水利工程”,广开学路,广开才路,广开就业和自主创业门路,同时把被人为破坏了的“教育生态”治理好(如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均衡等)。这主要是国家和各地区教育工作的主政者及相关部门须认真考虑的应兴应革之事。对于广大校长和教师来说,则应挽起手来坚定地走出一条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在奠立学生人生基石,不搞应试教育但也不怕考试的路。这样才能彻底战胜应试教育,把广大家长争取过来,挽狂澜于既倒。这就是当前的教育家办学之路,或者说,这就是当前走教育家办学之路的一个显著特征。

提倡教育家办学,总会遇到一个问题:谁是教育家?哪些人是教育家?还有人说,现在没有教育家。后者这话虽然说得过分了,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特别是从高端人才和显人才的意义上来看,确实有“四望寂寥”之感。这也是多年来历史、环境因素和教育的实际状况等诸多因素造成的。那么,可不可以先放下“谁是教育家”这个问题,提倡大家走教育家办学之路呢?“提倡教育家办学”和“走教育家办学之路”,双轮驱动。按时代和社会需要办教育,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教育,其中持之以恒、成效卓著、桃李满天下者,不谓教育家也是教育家。未来教育家,大多都在当前走教育家办学之路的人中间。逆定理也成立:不走教育家办学之路,不在这条路上锻炼成长,要成为未来教育家就是一句空话。

不搞应试教育,但也不怕考试,这是一条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路。我在北京景山学校和北京力迈学校就是坚持走这条路,一些真正办得好的学校和教得好的老师,都在坚持走这条路。一校不能擎天,众志可以成城。虽然,这些学校和教师在当前形势下难占优势,甚至有的还处于边缘和重重困难之中,但我相信,他们终会战胜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

其实,一些条件好的重点学校理应带头走这条路。但实际也难。为什么?因为他们也被牢牢捆绑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了。今年升学率排第一,明年排第二,这个压力让人受不了。还有重点学校升学率,清华、北大的升学率,简直就像打靶竞赛一样,环中有环,最中间还有靶心。“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我看,在应试教育中,咱们还是下决心“激流勇退”为好,不去争这个名次,不当应试教育的“领头羊”,即使有天大的压力也硬着头皮顶住,下决心转向走教育家办学之路,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引下,立志进行教改实验,做开拓新航道的勇士,展现新的教育风流。基础差的学校,更不宜在应试教育道路上比拼,当陪衬。不如从实际情况出发,实实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论是否上大学,将来都有出息。

总之,要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从狭隘的“一个面向”(面向升学率)中解放出来 ,在广阔的“三个面向”的光明大道上开拓前进。这就是当前我国教育家办学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中国,“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教育家办学之路是时代的统一。

走“三个面向”的教育之路和走教育家办学之路,在当代中国是统一的。“三个面向”的教育之路该怎么走,怎么具体化、实际化,要经过教育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改探索来实现。

从来单一的“奉命教改”是难以搞好的,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实践经验,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方面结合起来。

进行教育改革,一定要有教改“志愿军”作各种各样的探索和试验。我在北京景山学校和后来办北京力迈学校,都是靠教改“志愿军”。这两所学校一脉相承,从教改起家,以教改立校,与教改同命运,所进行的都是在一校范围内重构基础教育改革试验。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我们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到,不重构教育的大厦是不行的,这才是包含在题词中的“应有之义”。

因此,我在离休后重返教育战线,从北京力迈学校创办开始,就坚定地提出:北京力迈学校是在“三个面向”指引下的一所进行重构基础教育改革试验的民办学校。总体设计思路是:一、使学生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二、把学生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教学生立志,好学,奋斗。三、优化和强化现代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智能的培养。语言、文化课程重心下移,数理化课程重心上提。四、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五、教养与教育、教学并重。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制定了重构基础教育实验纲要,在一校范围内逐步开展了这项实验,称此为培养人才的“根苗工程”,同时宣布了学校办学的“四出”目标:出人才苗子,出经验,出新的教育思想,出教育家。把重构基础教育与“力迈无差生”作为前进道路上要奋力攻克的“两座雄关”,坚决同应试教育分道扬镳。

正战酣梦好,力迈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时,没想到由学校拆迁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竟使试验中断了。无奈!我写了《教育星空中的一支“短笛”:也谈我理想中的学校》一文,将十年教育改革试验的心得和认识浓缩成千字文,向教育界和社会汇报并告别。另外,还写了一首诗《赠同仁》:“慷慨高歌壮远征,雄关如铁志如云。十年教改崎岖路,毋忘力迈相聚情。”我多么深情地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从各自情况出发,进行教改试验,汇聚成新的教育潮流啊!

当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有两个世界第一:一个是规模第一,功莫大焉,令人欣慰,但尚待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一个是应试教育第一,害莫大焉,令人羞愧,亟需警醒、降温、引导、改革。应试教育就如同“温水煮青蛙”,开始无动于衷,现在水都要沸腾了,还不赶紧往外跳!对于教育主政者来说,扬汤岂能止沸,要立即釜底抽薪!这些话虽然难听,但确是实话、真话、好话。在纪念“三个面向”题词发表30周年之际,说这些话,就是为了要拨开遮眼的乱云迷雾,使我们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奋力使教育的舰船驶离应试教育的危礁险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改革创新开辟出新的航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航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毫无愧色地肩负起自己的时代使命。

未来教育家,应是肩负时代使命的教育家;是敢于逆应试教育潮流而前行的教育家;是在“三个面向”旗帜下,立志改革创新,奋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航道的教育家;是在新的历史情况下脚踏实地,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学,教书育人,不搞形式主义、繁琐教学、追逐时髦的教育家;是行为世范、为人师表、远离不正之风的高尚的人。在未来教育家璀灿的星空中,希望有更多的年轻教育工作者,成为其中明亮的一颗。这就是我—— 一个84岁老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期望。

猜你喜欢
景山升学率题词
题词
光子学报(2022年8期)2022-09-23 05:23:48
功亏于溃
杂文月刊(2019年15期)2019-09-26 00:53:54
杂文月刊(2019年16期)2019-09-25 06:56:34
专注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题词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19:46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财讯(2018年6期)2018-05-14 08:55:50
首页题词
题词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