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连红,李丽兰(福建省泉州市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 362000)
霰粒肿切除术是眼科门诊常见的小手术之一,由于其生长于上、下眼睑内,手术须很好的控制出刀的力度和深度,以免误伤眼睑血管,引起术后眼睑并发大量出血,严重者可致眼睑穿通,影响眼睑闭合功能。本院于2012年12月急诊接收1例主诉“右上睑霰粒肿切除术后5d,眼睑突然大量出血1h”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15岁,主因“右上睑霰粒肿切除术后5d,眼睑突然大量出血1h”于夜间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3/69mm Hg。正常面容,中等营养,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专科查体:右眼视力1.0,上眼睑肿胀、翻转上眼睑中部可见一垂直睑缘的手术切口,深且表面出血,角膜透明 KP(-),前房中深,虹膜纹理清楚,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未见明显异常;眼底镜检查:双眼视网膜平伏,视盘边界清,黄斑区中心凹反射存,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迂曲;左眼视力1.0,以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眼压为右眼15.0mm Hg,左眼13.6mm Hg。双眼视野正常,凝血全套未见明显异常。既往:5d前患者曾于当地诊所行霰粒肿切除术,术后稍渗血,未予包扎。本院即采用绷带加压包扎,留院观察半小时后敷料干燥,无渗出,嘱复诊。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炎症肉芽肿,主要由于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脂性分泌物潴留而形成。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人,以上睑多发[1]。主要表现为眼睑皮下有隆超的肿块,闭眼时更明显,可触及一个或数个圆形硬结,大小不等[2]。霰粒肿的生长缓慢,初期不易察觉,患者常以眼部异物感和眼睑沉重感及眼睑表面可见突起肿物影响生活质量和外观入院[3]。目前对于初期霰粒肿,一般早期较小的霰粒肿,采用保守治疗,可通过热敷或者理疗按摩疗法,促进消散吸收。较大者采取手术切除,术中一定要将囊壁摘净,以防复发,切口于睑结膜面,取垂直方向,肉芽组织突出于结膜面时,应同时剪除。
眼睑的血流供应来源主要有两个:颈内动脉的分支(包括鼻背动脉、额动脉、眶上动脉及泪腺动脉等分支),颈外动脉的分支(包括面动脉、颞浅动脉、眶下动脉、内眦动脉的分支),血管丰富,相互吻合成弓。其中,颈内动脉的分支泪腺动脉沿外直肌上缘至泪腺,较大的分支为睑外侧动脉与睑内侧动脉,形成睑动脉弓,霰粒肿手术时常容易损伤该血管支引起出血不止。大量的临床资料表面,当霰粒肿切开术后,常有较少量的渗血,加压包扎后可止血。根据病史、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本例患者考虑为霰粒肿术后未予切口加压包扎,且切口过深,伤及睑动脉弓所致。
[1]赵家良,惠延年.眼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
[2]卫玉彩,魏素琴.袖珍眼科手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
[3]彭安锦,肖志军,郭小桃.在显微镜下行霰粒肿切除术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8,19(1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