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洪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 200433)
高等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目的,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适应当代公共卫生形势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医疗保健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断增大,这就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拥有针对老年人健康和疾病问题预防与控制的决策人才,另一方面要拥有针对老年人健康和疾病问题预防与控制的实施人才,而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关注程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所以,在预防医学专业中,要加强老年人健康和疾病问题预防与控制的教育,加强老年人健康和疾病问题预防与控制课程的设置。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人口的大幅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严格控制人口政策的实施,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其他国家更严重。200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专家预计2025年将达到 18.5%,2050 年将达到 26.2%。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加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老年人是很多疾病的高危人群。2008年我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两周患病率为46.6%,慢性病患病率为64.5%,两周就诊率为30.3%,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因此,我国需要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以便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节约卫生资源,减轻老年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给我国的卫生系统带来的负担。
我国预防医学专业的公共卫生教育中关于老年人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的专业课主要包括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社会医学等。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课程中具体针对老年人健康与疾病预防的课程较少,缺少系统性的课程,只在某些课程的某些章节中有简要介绍,如在《社会医学》课程中关于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中,对老年社会医学做了简单介绍,简要介绍了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评价、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社会因素以及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社会措施,但是内容不够具体[2]。
对于老年人健康与疾病问题介绍较为系统的院校与专业是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7年制)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方向,其专业课程设置除了包括常见传染性病、中毒、伤害等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与控制外,也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的预防与控制,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慢性病的流行规律、预防控制方法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方法;具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的能力。主干学科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学等。总的来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的公共卫生专业课程设置中关于老年人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教学还有待加强。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以及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一些传染病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病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是新发传染病和各种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公共卫生工作及公共卫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公共卫生教育唯有改革创新,解决影响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才能承载维护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目标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明确公共卫生教育领域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核心能力基本要求,是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也是公共卫生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2006年7月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暨中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正式通过了所制定的《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Public Health Education,ERPHE),并作为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倡导性学术文件。现代公共卫生和公共卫生教育日益凸显其博大的人文精神、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多元的文化特征、严格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人与环境的和谐、国际视野和全球合作,以及与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因此,ERPHE的制定从公共卫生实践对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和核心能力的需求出发,参考国际经验,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前瞻性地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涵盖6个领域,共37个条目。其中领域3是关于群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的,第17个条目是“理解妇幼、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人群以及职业人群的卫生问题及卫生保健需求”。这就要求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中,必须要重视老年人健康和疾病预防与控制课程的设置。
4.1 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要及其影响因素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受到很多社会、人口、经济学因素的影响。如,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等会受到居住状态的影响[3-4]。因此,应该通过公共卫生教育,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哪些因素会对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要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便针对具有不同特征的老年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策略。
4.2 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 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也会受到很多社会、人口、经济学等因素的影响。如,居住状态、经济收入、社会支持水平、治疗的费用、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就诊程序的复杂程度、就诊的距离长短以及交通便利程度等都会对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产生影响[5]。因此,应该通过公共卫生教育,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哪些因素会对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产生影响,以及什么样的影响,以便针对具有不同特征的老年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保障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
4.3 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加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危人群。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慢性病患病率为64.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老年人不仅患慢性病的几率高,而且往往多病共存。如澳大利亚80%的老年人患有3种或3种以上的慢性病[5];上海某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88.7%,患一种慢性病的占39.2%,患有2种慢性病的占28.1%,患有3种慢性病的占15.7%,合并4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5.7%[6]。因此,老年人患病以慢性病为主,容易同时罹患多种疾病,病程长、进展慢,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如果不对老年人的慢性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其必将占用大量的卫生资源,给我国的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需要对老年人的慢性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以便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节约卫生资源。
21世纪是老龄化时代,在预防医学公共卫生教育改革中,应该依据老年人健康和疾病需求,加强老年人健康和疾病预防与控制课程的设置,如开设老年流行病学、社区医学、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保健等“课程”,但是对老年人课程体系具体设置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24,31,36.
[2] 卢祖洵.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55-261.
[3] Liu LJ,Sun X,Zhang CL,Guo Q.Health-care utilization among empty-nesters in the rural area of a mountainous county in China[J].Public Health Rep,2007,122(3):407 -13.
[4] 刘丽娟,任为民,王 悦.“空巢”对上海市老年人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9):672-673.
[5] Caughey GE,Vitry AI,Gilbert AL,Roughead EE.Prevalence of comorbidity of chronic diseases in Australia[J].BMC Public Health,2008(8):221.
[6] 吴玉苗,刘春辉,刘 申.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3):441,54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