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时期陈云的群众路线思想及其现实启示①

2013-08-15 00:5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陈云群众工作

严 昊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1]。综观建党以来的历史,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传家宝一直被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而如何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更是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而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陈云作为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延安时期不仅自觉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而且对群众路线的内容、意义及如何贯彻群众路线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并学习延安时期陈云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对于当下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一、延安时期陈云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倡导的,而坚持群众路线更是实事求是作风的体现。陈云认为,争取群众、发动群众,是党的各项工作中的决定一环。延安时期,他在主政中组部的工作实践中就十分重视树立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

(一)坚持为群众“当差”的观点,以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共产党人是为群众“当差”的,这是陈云一贯坚持的观点。所谓“当差”,就是为老百姓做事情,为人民群众服务。他曾明确指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是遵循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意见办事的”[2](P380)。他在谈到共产党员应具备的条件时说,因为是共产党员,是群众信仰的先进队伍中的一份子,所以,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把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革命的、本阶级的和党的利益”[2](P138)。基于此,各级政府和党员必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否则,这样的政府就不是人民的政府,这样的党员就蒙上了官僚主义的灰尘,这样的政府和党员就会因失去群众的支持而无立身之地。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谋福利,遇事和群众商量,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群众才会感到党是为他们办事的,是和老百姓一条心的,是值得信赖的。故而,陈云要求各级党组和党员干部应在实际工作中密切与周围群众的关系,了解群众的心声,集中群众的智慧,制定正确的政策,带领群众前进。

(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保证党的事业顺利进行

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使得陈云愈发地感受到,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主体力量,而群众的实践是党的认识和智慧的源泉。1939年11月,针对当时某些地方工作的薄弱环节,陈云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出,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坚定不移、到处适用的办法就是:“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2](P169)这是因为,一方面群众对自己的问题有着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另一方面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只有在群众中才能讨论出合时宜、合实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后,他又多次强调,“没有人民,就没有英雄”[2](P258),任何英雄好汉死了,地球照样会转动,革命不会停顿。反之,所谓的好汉们一旦失去了人民群众这一土壤,就难以扎根而一事无成。所以,陈云认为,根据地建设“要站住脚,就得有群众”[2](P315),有了群众,经费有了来源、生产有了发展、军队有了支持,事情也就好办了。而“没有群众,一定失败,死无葬身之地”[2](P315)。基于此,他始终认为;“群众的发动,是党、政、军一切工作发展的基础”[2](P191),更是民族振兴、党的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三)维护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以明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陈云认为,“共产党人是主张改善民生的”[2](P159),党的各项工作的最后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因此,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心中要始终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使每项工作尽可能的给群众带来实惠。这样,才不致于与党的工作宗旨相背离,才能制定出合乎实际、顺应民意的工作方针,也才能使制定出来的利民政策为民众所认可,并变为群众自觉为之奋斗的行动。“陕甘宁地区是中国西北荒凉贫困的地方”[3](P105),再加上“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边区进行严密封锁,断绝了一切外援”[3](P105),边区经济进入了最困难时期。面对着这样的现实情况,陈云强调,即使在困难时期,我们的工作也不能以损害或者牺牲群众的利益为代价。1944年12月,他谈到:面对着财政危机,中国共产党是与人民群众一道,通过发展生产的办法来解决财政困难,而国民党当局则是通过加重老百姓负担来解决之。可以说,相较之下,“前者达到丰衣足食,后者弄得民穷财尽。”[2](P283)陈云不仅在工作中自勉,而且还常告诫其他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工作应着眼于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这一根本立场。

(四)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以评价党员干部及其工作的好坏

在1940年,陈云就指出:“当权的大党,领导干部很可能成为官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2](P221)他主张,要克服官僚主义,就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注意群众呼声,改进领导方法。陈云认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干部们是应该扎根于群众、服务于人民的。因此,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理所当然地就是评价党员干部及其工作好坏的标尺。在主政中共中央组织部期间,陈云曾多次强调,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脱离了人民群众,不为人民谋利益,而是为私利活着,就有变质的危险。鉴于此,群众工作的好坏、对人民是否尽到了责任,是测量支部工作好坏、党组织巩固程度的重要依据,是考验谁是优秀党员的重要标准。因此,他在考核和选拔干部时,特别重视考察被选拔对象与群众联系的密切程度,并多次强调,与群众有密切联系是选拔干部和考察党员中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他指出:“对一个人,如果群众普遍认为是好的,便不会有什么问题”[2](P176)。反之,不被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也就失去了当干部的基础。在陈云看来,评价某项工作也正如评价某个人一样,“凡是对群众、对革命有必要的工作,都同样有价值,做好了都同样有功劳。”[2](P274)否则,就是没有价值和毫无意义的。

(五)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以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

1939年6月,陈云在谈到党的基层组织问题时指出,若要使党的方针、政策和口号能具体深入到群众中去,就需要党的支部做好教育和宣传解释工作,善于引导群众前进。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善于引导群众逐步走到党的周围,进而帮助群众在各种斗争实践中提高其政治觉悟,以使群众“相信我们党的一切口号、主张就是他们的切身的要求,并且为这些口号、主张而努力奋斗。”[2](P149)同时,陈云指出,我们不但要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同时也一定要教育他们尽自己应尽的义务。教育他们尽义务,要比引导他们享受权利困难,但我们一定要这样做。他强调,越是在困难时期,任务越重,越是要提高群众的觉悟,以使群众能够辩证思考、放眼长远,进而与我们一道共克时艰。

二、延安时期陈云群众路线思想的现实启示

研究并学习延安时期陈云的群众路线思想,对于我们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凝聚人民群众的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制定政策和措施时,应充分考虑群众的认识高度和承受程度,以保证改革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攻坚克难、逐步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推进,必然会有一些触及到深层次性社会矛盾的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而要保证这些政策和措施能获得广大群众的理解、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坚持以陈云关于我们的工作应着眼于维护好群众的需求和利益这一根本点的思想为指导。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摆正心态、正确对待,搞好调研和听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出台后,能为群众带来可以感受到的实惠,绝不能以漠视甚至牺牲群众的利益为代价。同时,也应考虑到群众的认识高度和心理承受程度,切不可超越群众的认识高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片面追求推进改革的速度和力度。当为了群众的长远利益而必须牺牲其暂时的眼前利益时,就应该以鱼水之情,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耐心做好信访接待和调处化解工作,以实际行动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群众积极关心、乐于参与改革的实践,以汇聚各方面的正能量,进而助推全社会共筑“中国梦”。

(二)进行社会管理时,应切实关注和改善群众的生活,以维护社会稳定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陈云强调,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当权的党要把它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当前,我们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是否从群众迫切要求的问题入手,是否从群众最高兴的工作做起,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搞好社会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关注和改善群众的生活,党和政府才能获得被支持、被拥护的土壤和力量源泉,人民群众也才会在参与的双向互动中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谋发展;也只有充分关心群众疾苦,并切实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其安居乐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动和组织群众筑起一道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铜墙铁壁。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影响群众生活的新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房价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关注的焦点,进而认真地去解决相应的民生问题。

(三)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时,应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问题,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能否凝聚各方正能量、同圆“中国梦”的大问题。陈云认为,人民群众是民族振兴、党的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也是克服官僚主义,切除腐败这个毒瘤的重要依靠力量。因此,在整顿党风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发动广大群众,用他们雪亮的眼睛去监督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行为。一方面,要牢记陈云关于共产党人是为群众办事的勤务员的教导,教育全体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提高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性,巩固其反对消极腐败和蔑视党纪国法的纪律观。另一方面,要根据陈云关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评价党员干部及其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的思想,注重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整顿党风、取信于民的着力点。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对举报人身份及其反映情况的保密水准、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激励机制等举措,以助推形成强大的社会反腐败力量。这对于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搞好党风廉政建设颇有裨益。

(四)进行共同理想和信念教育时,应有效做好对群众的文宣工作,以提升价值认同

陈云认为,党的主张和政策的贯彻与落实,需要在人民群众中做好教育和宣传工作。当前,党和政府应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果的深切感受上升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认同,使之内化为民众的共同理想。一方面,要将“中国梦”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扩大其可接受性。比如,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在中共的卓越领导和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为世界所肯定,每个爱国的炎黄子孙也为之自豪。这样,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旗帜下,共筑“中国梦”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做好因势利导。在抗击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审慎思考、科学应对,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赢得了世界的肯定;而在面对大灾大难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的迅速反应、高效动员和尊重生命,中国人民的守望相助、和舟共济,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基于此,我们应该做到因势利导,宣传事实、教育人民,使之坚定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共筑“中国梦”的价值认同。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1).

[2]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钟文.百年陈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陈云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