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燕
(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新疆 喀什 84400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活动的决策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它对教育实践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并在一定时期内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高师本科学前专业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从而影响其为学前机构输送的教师质量,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高师教育要注重专业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入手。
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对幼师的层次和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中城市幼儿园教师岗位都要求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了提高幼教师资的层次,国家提倡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逐步合并到当地高师,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成为幼教师资的主要来源,因而,从高师这一源头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是保障学前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
自我国第一个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诞生之后,1956年教育部统一制定了 《师范学院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1978年逐渐过渡到由各高校自主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各高校根据社会发展和当地需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做了调整,培养目标已日趋多元化,培养模式更具弹性,人才培养过程更具个性化、灵活性和开放性[1]。整体而言,在我国的国情背景下,高师本科学前专业在发展进程中更多地体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尤其是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随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逐渐渗透,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初步显示了内在价值。近几年,开设学前专业的高师数量剧增,高师学前本科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偏离现象。
目前,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提前完成,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整体呈现良好态势。然而,在高师领域却催发了大量增设学前教育专业,急剧扩招生源的现象激增,致使学前专业培养目标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市场需求是高师增设专业、扩招学生的诱因。随着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办学规模等硬件指标的逐步改善,师资成为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大发展的主要瓶颈。据悉,目前我国幼儿师资缺口达到了64万,师幼比居高不下[2]。根据教育部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应达到 1:5-1:7;半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应达到 1:8-1:10[3]。而我国目前幼儿园总体师幼比为近1:23,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更高[4]。由于没有足够的合格师资,大量的非师范专业、非学前专业的毕业生和小学的老弱病残退通过“转岗”和“特岗”的途径进入幼儿教师队伍,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教师职业的专门性特征,带来了一定的教育隐患,也激发了高师增设学前专业、大力扩招学生的行为。
其次,高师学前专业发展存在着背离教育“育人”本质性的偏颇。近年来,各地高师迅猛扩招,只迎合社会需求,不考量学校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本专业教师的配备、专业开设必需的硬件指标等问题考虑不足,把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仅仅看作为社会输送更多幼教师资的工具,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但同时也引发了师资队伍质量建设的忧患。
可以说,以上现象凸显了高师本科学前专业发展中强烈的功利性,借助国家扶持幼教事业而谋生,普及与质量不能兼顾,只注重了教育的外在价值,迎合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而忽视了幼教师资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在价值。
学前教育是根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学前教师自身的儿童观、教育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行为起着指导作用。教育育人的实质就是使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内在价值的根本。因而注重学前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师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然追求。
首先,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国家大力扶持幼教事业,在经费、政策、待遇、职称等方面对学前教师明显倾斜,这也致使各地的公办园、民办园、私企及个人办园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对专业的学前师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相应的高校学前专业教师队伍却没有及时补充完善。课程体系虽日趋健全,却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能够胜任教学。造成这种畸形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高师教师硕博化倾向严重,对教师学历要求提高,使得高校门槛过高,教师队伍难以及时扩充。尤其是全国学前专业的硕博点数量较少,满足不了教师深造提高的需求。
其次,师资力量异常薄弱。一是“重教书轻育人”倾向严重。学前教育专业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工作,既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更要进行大量的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见习、实习。教师在疲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教育对象和教育价值,对学生教育育人的内在价值引导不足,导致在高师培养实践中,很多学前专业学生不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也意识不到本专业的独特性,缺乏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认为学前教师与保姆无异,没有社会地位;或者眼高手低,不屑于专业见习与实习,而就业后又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转岗跳槽现象屡禁不止;二是“万金油”式的教师运作方式倾向。针对学前专业师资不足,一些院校采取教师跨专业跨方向任课,或者聘请本校艺术系教师、当地一些从事艺术培训的人员(如群艺馆、文化宫、少儿培训中心等)、幼儿园教师等来高师任教。这一现象带来了教学成人化(尤其是专业技能类课程)、管理形式化、教学凌乱化的乱象,严重影响了学前专业的教学质量。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高师,由于引进高级人才困难,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由此可见,尽快突破制约高师本科学前专业发展的“瓶颈”师资问题十分紧迫。这个问题如果长期积压,得不到调整和缓解,不顾学前教育质量而一味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增长只能是“泡沫式”的增长。高师如果不能冷静对待这股“学前热”浪潮,将会形成代际循环,很难长久持续,到时候会造成更大的教育资源的浪费[5]。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倡导的“为了知识而教育、为了能力而学习、为了真理而学习和教育”的境界将遥不可及。
在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方面,各高校根据社会发展和当地需求做了相应调整,几所部属院校已经做了很好的表率。如华东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的教师以及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北京师大和南京师大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也将培养规格主要定位在培养“科研型”的幼教实践人才,培养目标已日趋科学化、多元化。
同时,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反复修订,课程模块设置趋于结构化,注重了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的比例分配。已有研究者通过对6所部属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得出目前各高校的课程模块设置趋于科学化,逐步趋向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本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须完成的专业课和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总量的规定标准[6]。
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在科学价值日益完善的同时,人文价值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教育的全部价值的核心和精华即“有助于人们接受人类精神文化,并在文化的传递与接受文化的过程中,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陶冶”[7]。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最稚嫩的幼儿,需要幼儿教师具备善良、纯真、责任与创新等良好品质,而这些品质必须在高师阶段的职前教育中就开始培养。近两年陆续上演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虽只是极个别幼儿教师的行为,却深深伤害了社会对学前教师的感情和认同。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因而,人文价值的回归是当今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呼唤。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8]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即教育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高度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和合共生。在幼教师资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关注“知识内容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生命内涵的领悟”、“职业理想的坚持”。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时首先要坚持追求人性的完美与和谐,进行“完整人”而不是“知识人”的塑造[9]。
高师培养的幼教师资,必须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价值观,方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正如刘焱教授反复强调的“即使缺乏幼儿师资,也绝不能让不合格的教师上岗,否则会严重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不负责的”[10]。教育是不允许任何人做实验、以幼儿的成长为代价的。因而建设一支合格、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实现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成为目前高师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心。
幼儿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传统学前教育观念将知识、道德和技能强行灌输给儿童,遵循“学习成长”,而现代学前教育观念尊重儿童天性,趋于“成长取向”,倡导还儿童自己的天性[11]。这也意味着高师学前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与学前教育一线的需求保持一致,在教育理念上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是将来从事学前教育一线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学前教育质量,所以一定要在学前专业学生的职前教育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国家即将采取教师资格证与学历教育分离的政策,是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最好考验。高师必须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理念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以培养全科教师为主,专科教师为辅;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要根据教育本身的迟效性和长期性特点,增设职业类课程模块,并配备一定的特教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师与当地的幼儿园要建立合作共同体,建立教育实习、专业见习基点,指导园所办园理念,形成长远、长效的用人机制,促进学生提前体验职业角色,增强学生的职业愿景,加强学生内在的职业意识和强烈的职业认同感。
因而,高师学前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时要树立全面的专业发展意识,以培养兼具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统一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成人”与“成才”同步,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巧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综合性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
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12]。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职前培养来进行的。高师学前专业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全面高效的职前培养,就必须先建设好自身的师资队伍。
首先,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高师学前专业师资队伍紧缺是目前阻滞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独特性,要求学生既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具备基本的身心条件和艺术素质。这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加了难度。面对现状,高师要结合本校实际,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发展创造条件,在鼓励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的同时,加强校际联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专家引领,充分发挥高师的科研优势,鼓励教师深入到学前教育一线,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切合学前专业特点。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组织游戏是幼儿教师必备能力,是职前教育的培养任务之一。高师要依据专业特点,注意本土性和民族性的结合,立足本地经济、文化以及本校、本系的实际调整教学模式。如学前毕业论文可以采取学生完成一堂优质课教学、组织一次游戏、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等形式来代替纯理论的文本研究;高师学前系部和当地幼儿园形成合作共同体,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及时消化和内化提供便捷的实习基地,不再停留在“书斋式”的理论灌输,尤其是《导学案设计》《幼儿园游戏》《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
“百年人生,立于幼学”。目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已经被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师作为学前师资培养的摇篮,任重而道远。在学前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掌舵护航。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百年中国幼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张以瑾.学前教育师资短缺如何解决[N].中国教育报,2013-03-10,(2).
[3]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N].中国教育报,2013-01-24,(1).
[4]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www.gov.cn/gzdt/2012-08/30/content_2213875.htm.
[5]曾莉.学前教育“春天”背后的隐患[J].基础教育研究,2012,(12).
[6]王迎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7]教育价值--MBA智库百科 http://wiki.mbalib.com/wiki/.
[8][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1.
[9]安燕.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价值探析[J].教育探究,2013,(8).
[10]刘晓东.从学习取向到成长取向:中国学前教育变革的方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4).
[11]杨莉君,康丹.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6,(5).
[12]虞永平.学前教育的价值审视[N].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