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晶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根据我国最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尤其注重的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能用英语流利有效地进行书面和口头的交流,同时增强文化综合素养,促进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多元化”人才培养是广大高校求生存、促发展的必然之路。
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指与某种特定学科和职业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特定目的和要求所开设的相关学科,如外贸英语、营销英语、法律英语等专业英语。ESP是最早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Robinson于1991提出首先将英语分为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两大类,再根据学习者使用英语的最终目的将ESP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一直以来,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对ESP的教学和研究已经成熟;而在国内,特别是各类高校,各种形式的ESP教学研究和实践近年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蔡基刚指出,ESP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这些对ESP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都引起了英语教师的关注。刘润清也指出,ESP教学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以ESP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既避免了同基础英语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交叉重复,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发展后劲,以及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均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深入研究ESP的理论,把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引入ESP教学,对于中国大学ESP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Content-basedInstruction“内容依托教学法”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简称CBI,是指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活动,是一种通过学科内容教学达到习得外语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将语言教学和学习者要掌握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的语言教学手段。与传统理念的语言教学模式相比,CBI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教学设计围绕学科内容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利用学生个人的学科背景知识和经历,将外语教学依托于学科内容,使学生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在外语交际的形成过程。此外,CBI教学使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绝对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既传授知识,又要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在CBI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模式已经从传输知识转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通过教师合理的指导,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成为自律、自主的学习者。因此,在参加该教学活动时,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更深层次地学习外语,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完善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广大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经过两年通用英语(EGP)的学习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瓶颈阶段,随着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的兴起,基于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设计引起了高度的重视。2011年5月20日,中国修辞学会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及大连外国语学院联合组织了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研讨会,主要探讨我国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CBI)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下的特别用途英语教学(ESP)探索,以及关于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新思路的探索。第五批全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辽宁省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也属于ESP研究领域。然而,国内针对高职高专和职业教育中的ESP教学研究较多,针对普通本科院校ESP课程设置研究较少;近期兴起了针对英语专业的以内容为依托教学模式,但针对公共英语教学的CBI教学模式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ESP理论和CBI模式设置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研究尚属于不完整阶段。通过对20所高校进行810份关于该校是否设置四级后续课程的调查,只有370名同学所在的学校开设了每周两个学时的四级后续课程,而另外440名同学所在的高校则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终止了相关的课程设置。而调查问卷显示,有266名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342名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占到总数的85%。在调查后续课程设置的目的的问卷中,66%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后续课程是为了就业,25%的同学是为了考研。调查结果显示,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的设置非常有必要,符合当前大学生择业深造的发展趋势。
首先,课程的设置要具备连贯性。课程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英语到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要四年不断线,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当前,由于针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展还比较少,教师在选择四级后课程的教材的时候,要最大可能地避免选择那些仅仅为了学习语言学习而编写的学习材料。实际上,各学校完全可以让自己的专业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的特点搜集资料、编写教材等,也可参考选用国外的成熟的教材。但最重要的是,要以课程内容为出发点,适应学生学习基础的高层次需求。
其次,课程的设置要具备实用性。学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是否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校应当开设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后续课程,真正满足学生走上社会的需求。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后,可以出国继续深造,或者考取硕士研究生,或者就业。因此,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适合学生多种需求的英语课程能够极大地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下一阶段的目标。
最后,课程设置要具备科学性。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灵活选课。比如,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些必备的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同时可以兼顾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其他一门或者几门课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协助学生选择适合学生后续发展的课程。
后续课程的选择范围很宽泛,在教学中的选择也比较自由。可以是社会学科,也可以是自然学科,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热门的电影、动漫、电视剧等。只要学生通过运用目的语,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进行学习,就能达到学习目标语言的目的。但是,前提是所使用的教材要真实,教材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语料,并且与专业相关,设计练习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时都应体现专用英语的社会。
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即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建立在学生将来工作需求基础上的,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探寻能使学生理解和产出规范语言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各个高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情况,为学生提供形式各样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四级后续课程,从而吸引大多数学生加入到英语四级后的教学课程中来。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做到因材施教。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作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
考核方式方面,首先要明确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所占的比例。由于课时设置有限,教师要明确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既不能占得过大,这样无法准确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不能占得过少,这样也不利于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笔者自身四个学期十二个自然班(45人标准班)的调查显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在40%和60%最为合理。其次,考核过程中要平衡口试与笔试的比重。以口试为辅、笔试为主,双管齐下,平衡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引进能力测试的机制并设定对自主学习的检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科学地设置和检测。当然,规范平时考试的内容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规范考试的内容,才会使后续课程的设置更加系统,使这门课成为有内容、有实质、有创新、有系统的专业课程。
ESP理论和CBI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目的是:既要培养学生习得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成为有综合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大学毕业后的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地灌输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的工作,加强教师的队伍的建设;同时,教师也通过自身的学习培养较强的ESP理论知识和CBI教学模式意识,灵活采用这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总结在教学中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把成功的经验进一步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超越自己。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发展的网络资源,比如通过学习网络培训课程等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
当然,仅仅依靠教师本身的学习活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当注重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与有经验的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ESP理论和CBI模式教学最新策略。然而,当前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英语教师普遍教学任务重,课时多;除了基本的教学活动以外,已无暇顾及培训等活动,更没有精力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及其所需的技能。这极大地阻碍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改革进程。因此,学校方面也应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任务,让教师有时间了解和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能积极地调整外语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真正在外语学习中受益。
ESP理论和CBI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了语言学习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兴趣,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可谓一举两得。这一教学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的中心从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对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的一种实质上的改革。该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前途光明,需要进一步大胆地实践和积极地创新。
[1]Robinson P.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 York:Prentice Hall,1991.
[2]Stryker S B,B L Leaver(eds.).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odels and Methods[C].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4]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