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江西 南昌 330003)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窗口之一的革命旧址纪念馆,是红色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其收藏的红色文献不仅是见证先辈浴血奋战辉煌历程的重要史料,也是当地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源。如何保护好这一红色文化基地, 尤其是如何开发利用馆藏红色文献及文物资源, 充分发掘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更好地发挥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是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为此,笔者仅以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以下简称陈列馆)为例,探讨革命旧址纪念馆馆藏红色文献的史料价值, 以期充分发挥红色文献及文物资源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加强对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的保护,宣传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弘扬铁军精神,1988年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建立了陈列馆。 陈列馆总藏品为3 000余件,藏品包括文件、书画、信件、手稿和寄存品等。 笔者认为,陈列馆馆藏红色文献和文物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938年1月,筹建中的新四军军部从武汉迁驻南昌,在南昌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便于1938年4月4日迁往皖南岩寺。 虽然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活动时间不长,但却在这段时期,完成了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和新四军的组建,干部班子配备、部队集结、编制经费、补充整训等重大工作,为新四军的成立和发展, 扩大新四军在全民抗战中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期间,集结队伍迅速奔向抗日战场,闻讯涌向南昌的八方志士,成立了战地服务团宣传抗日救亡, 组织医疗运输队支前慰治伤员,点燃了大江南北的抗日烽火。 新四军军部在南昌的活动, 为新四军浴血奋战在长江两岸、淮河之滨,解放大量国土和沦陷区人民,并发展成为我党领导的两大武装力量之一, 成为活跃在华中地区的最大抗日武装部队, 成为一支被国人誉为“铁军”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 新四军军部在南昌的活动是新四军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是20世纪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它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进而为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新四军曾经战斗和工作的地方,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革命遗产。这些革命遗产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精神的财富、生动的教材, 它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历史唯物主义、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四军是由党领导的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红军游击队组建而成的, 这些部队是在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 经过艰苦突围又遭到惨重损失的红军游击队。 国民党政府为了消灭这些红军游击队,不断对红军游击队和游击区进行清剿, 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手段,使得当时的游击战争异常艰苦。 陈毅同志后来回忆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战争, 整年整月在山里睡,外面吃,春天雨水多,全身都是泥巴,两个多月没有干过,吃的是野草、杨梅、笋子和蛇,根本不是人过的生活,象野兽一样。 在那三年中,我只进过两次房子。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游击队的指战员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革命信念,经受了各种严峻的锻炼和考验, 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取得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 从而为新四军组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陈列馆的馆藏则以红色文献和文物的形态, 集中突出展示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红军游击队坚持革命信念,不畏各种艰难阻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精神。
新四军成立于1937年10月12日, 新四军军部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张勋公馆内成立, 并挂牌对外办公。 从此,新四军走上了抗日前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斗在大江南北、淮河上下和汉水东西,历经奇冤,抗日不止。 新四军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联合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为了民族独立, 维护国土完整, 抗击了侵华日军总人数的20%,伪军总数的30%,对日伪作战达46万次,毙伤日伪军19万余人,俘虏日伪军12万余人,创建了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边、苏南、皖江、浙东等八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新四军在抗战时期付出了82 000多名官兵的伤亡,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和不朽业迹。 因此,陈列馆的馆藏红色文献和文物, 向人们突出展示了新四军坚持抗日战争,开创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畏强敌,抗战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四军军长叶挺,是北伐名将,他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担当北伐先锋,在北伐战争中英勇作战,所向无敌,出色地起到了骨干和先锋作用,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而为新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这首新四军军歌,唱出了新四军指战员的共同心声。 叶挺以“铁军”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部队,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经受着血与火的锤炼,锻造出一支不怕困难,敢打硬仗、恶仗,勇于胜利的英雄部队。 例如,发生在1943年的刘老庄保卫战,就是“铁军”的顽强战斗作风和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第七旅十九团四连被1 000余名日伪军包围在淮阴县刘老庄, 全连82人与敌激战数日, 毙敌170多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这种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我们人民军队的军魂。 陈列馆馆藏则以大量详实的红色文献和文物, 突出展示了新四军的“铁军”战斗作风,大力弘扬新四军指战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红色文献资料主要是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至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机关或根据地所出版、发行、制作的各种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党的领袖的著作、党组织的各类文件及根据地出版的各种书籍和报刊杂志等。 这些文献历久弥珍, 真实地记录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以及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史实, 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 维护统一、 追求真理、自强不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文献资源和革命文物特有的史料价值和教育功能。
对于红色文献和革命文物的陈列, 要在搞好旧址复原, 保持旧址周围环境的原貌和室内陈列复原的基础上,使观众见物见人,见景见情,如临其境,领略当年抗战时期的历史气氛,使观众引起丰富的联想。 红色文献和革命文物的陈列要遵循“原装陈列为主,辅助陈列为次,陈列主题集中,文字说明简要”的原则,要突出南昌的地方特色,使陈列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结合, 同时配以优质的讲解,以达到直观的感染效果,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人们的欣赏能力不断提高。 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和装饰材料都逐步被文物陈列所利用,以期达到返璞归真的视、听觉效果,给观众以莫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全景式地展现革命文物的独特魅力, 具有意想不到的展示效果。 因此,要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采用电脑、影视、新光源、激光、录音等现代科学技术,艺术地再现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生动场景, 改变单一的橱窗式展示红色文献和文物的陈列模式,改变革命旧址陈列馆展览落后单调的状况, 使红色文献和文物的陈列更具有观赏性和吸引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四军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 拓展和深化新四军历史研究,挖掘馆藏红色文献和文物的史料价值, 不仅对弘扬爱国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和铁军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升旧址的影响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江西仍然有着一批健在的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老战士, 有着一批有志于研究和宣传新四军历史的研究人员及新四军的后代, 他们是研究新四军历史的重要力量, 陈列馆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联系,掌握第一手的回忆音像和文字资料,收集相对完整和丰富的红色史料。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红色文献的开发和研究。近年来, 陈列馆与有关学术团体合作举办纪念新四军的大型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 出版各种纪念新四军的书刊等, 不仅进一步挖掘了馆藏红色文献和文物的历史价值,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陈列馆的品牌效应。
红色文献是在十分艰苦的战争年代中发行的,当年的印制数量有限。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珍贵的一手资料越来越少, 必须进行抢救性挖掘和整理。 收集红色史料、研究和开发红色文献资源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而是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 认识革命先辈为人民打天下的艰苦卓绝的历史,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为充分发挥馆藏红色文献资源的史料价值,纪念馆、陈列馆应该积极走出去, 加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位的合作, 尤其应加强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将其丰富的红色文献或以复制品,或以电子出版物, 或以数据库的形态纳入图书馆的藏书体系,通过图书馆的服务扩大其社会影响。 这样能有效提升馆藏红色文献的受众覆盖面, 提高红色文献的利用率。
[1] 熊河水.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的发展前景[J].南方文物,2001(1):63-65.
[2] 万师.试析新四军取得卓越贡献的主要原因[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1):153-156.
[3] 熊河水.红旗漫卷西风--新四军在江西期间的党建工作[J].南方文物,2011(2):19-24.
[4] 李秋华.论新四军在南昌时期的文化工作[J].江西社会科学,2012(9):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