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君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领域移植而来的。 1990 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普拉哈拉德教授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哈默教授在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和知识, 并据此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这一说法是从知识视角来理解核心竟争力。 美国学者詹姆斯·迈天从能力视角阐述了核心竟争力的概念, 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 “能够使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推出各种产品的一系列核心能力”。 我国学者效仿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多角度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笔者以题名“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截至2013 年2 月28 日,共检索到258 篇有关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可见我国学者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的高度关注。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范并思认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人, 是各类专业人才汇集的团队”;黄光明认为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力, 它是图书馆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杨志敏认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各种能力的有效发挥和彼此的协调,是图书馆智力、技术、馆藏、产品、管理、文化等各方面能力的有机整合”。 这些学者关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探讨,各有侧重。 笔者认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图书馆综合能力的表现, 是发挥图书馆知识、资源、能力、技术、制度的优势,维持图书馆存在和保障图书馆发展的独特的、 外界不易掌控的服务能力。 领先的管理和服务战略、核心技术、独有资源,是图书馆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独特服务能力是图书馆应对激烈的外部竞争,取胜于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是服务竞争力。 因此,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企业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优势资源保障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独特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认为: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是图书馆事业的组成要素。 虽然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载体、 读者类型、 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文献、图书馆员、图书馆建筑与设备依然是支撑图书馆运行及发展的基本条件。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特色文献、优秀馆员、优良的图书馆环境做支撑。 文献是具有一定序列结构的文化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图书馆员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 一定深度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图书馆环境是展示图书馆教育功能、信息传播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的空间。协调好文献、馆员、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书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1.1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信息时代,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的核心馆藏, 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内容和形式。 在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特色文献资源起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 特色馆藏是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文献信息体系。 特色馆藏体现出图书馆的专业竞争优势, 一个图书馆特色馆藏越多,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如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农业学科特色资源库、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经济学学科特色资源库、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医学学科特色资源库,特色鲜明,资源存储量大, 与其他图书馆相比, 具有比较优势,是形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1.2 专业技能的馆员
馆员是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服务产品的执行者,具有知识、技术和专业技能的馆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信息服务,主要因为他们具有专业化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信息服务掌控能力。 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开发馆员的智力资源, 发挥馆员的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可快速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一些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 让那些有某一学科背景知识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馆员,参与学科资源建设,解答深度课题咨询,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 使图书馆长久竞争优势得以保持, 尤其是学科馆员创新能力在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都已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 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提升了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
2.1.3 优良的环境
环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区域竞争的利器。 有优美的环境,就有吸引力,就能形成“洼地效应”,汇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 同样, 良好的环境是图书馆赢得读者青睐的重要砝码。 美观、多功能的图书馆建筑,优美、舒适的内部空间环境, 现代化的设备环境可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一所方便读者借阅文献、检索信息的图书馆自然而然要比建在偏僻的图书馆更受读者的欢迎。 馆区环境整洁、馆内宁静典雅的环境无论对读者的心理或生理方面, 都将起到一定的影响并改善读者的心理机能, 激发读者的阅读情趣。如深圳图书馆极富现代感。全开放、大开间、无间隔的“模数式”布局,既符合深圳城市包容开放的特点,又让读者能在更加自由的空间阅览群书。图书馆设备现代化有助于服务现代化的实现。Web3.0 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服务器技术、RFID技术等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有力地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文献自动化传递装置,文献流通防盗设备、计算机及与之配套的各种设备、复印设备、缩微制品和照相制品的存储、复制和使用设备、能联结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的各种设备等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管理系统或者组织、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组合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的过程。 图书馆要保持长久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管理创新。
2.2.1 管理观念的创新
管理观念创新是一种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的综合性创新,它对管理决策、管理执行、管理监督等一系列环节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图书馆管理观念创新就是要打破陈规陋习, 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把千方百计地满足全社会读者的需求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就是要建立特色的图书馆文化。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 即使拥有大量人才,也难以形成合力,难以生产用户满意的服务产品。 我国许多图书馆加强了图书馆文化建设,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形成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图书馆界的领头羊。 如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绩效管理的理念,形成了一种高效团结、尽职尽责、比学赶超的氛围,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激发了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图书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师生认可度, 图书馆读者满意度不断上升。
2.2.2 管理机制的创新
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与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建立统一协调的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 建立外向型信息管理机制, 改变面向内部资源管理为面向外部信息管理,积极参与改造、建设信息技术和设施,不断完善信息保证体系,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开拓信息市场。 面向网络建立信息流集中管理、物质流分散负责的机制。 对信息流宜采取集中管理、共建共享的方式。 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机构调整和业务重组,推行以“学科化服务”为主线的全新机制, 实行扁平化管理。 通过对业务部门、 图书资料以及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的重组与整合,形成了以读者为中心和面向服务的“三部一所”组织结构,推行“藏、查、借、阅、参”五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彰显了该馆在催生知识创新、促进学术交流、辅助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使该馆形成以学科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图书馆。
2.2.3 管理制度的创新
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可使图书馆赢得更多读者的关注。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从人性出发、以人为本、把人视为管理的主体,尊重人的个性、崇尚人的价值,充分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组织与组织成员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以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应尊重读者的需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 给读者提供对文献信息自由选择和平等获取的权利。 重视馆员的培训,对馆员加强情感沟通,授予馆员一定的管理权限,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同济大学图书馆推行的“一门式进出”的人性化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读者到馆率明显提高。
从读者角度看, 图书馆服务能力是一种创造读者价值的本领, 是 “保障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公平、公正与平等”和“创造读者价值最大化”的结合。
2.3.1 具有较高价值的服务产品
图书馆服务产品是通过馆员劳动创造出来的,对于读者来说,其使用价值就在于能“满足个人某种想象的或实际的需要”。 “想象的需要”即精神享受和心理素质的需要。 图书馆作为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的休闲场所, 其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读书活动,可满足读者的“想象的需要”。 实际需要即实际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遇到一些难题,需要图书馆提供一些数据、事实、信息、方法,帮助人们解决疑难,如图书馆开展的信息咨询、科技查询、专题文献信息的提供等。因此, 图书馆要创造能为读者带来较高价值的服务产品,主要开发读者“想象的需要”的服务产品和实际需要的服务产品。 当然,“想象的需要”的服务产品和实际需要的服务产品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图书馆有的服务产品具有双重属性,既能满足读者的精神享受,又能帮助读者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图书馆界推出的讲座服务,既是一种想象的需要”的服务产品,又是一种实际需要的服务产品,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率先开展的“Living Library”活动,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使专家、学者能与学生读者面对面交流共同关注和感兴趣的主题,在自由、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感悟精彩的人生,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著名品牌。
2.3.2 畅通的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改善, 图书馆借助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服务, 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形式。 构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网络信息服务,能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开展的网络信息咨询服务、手机图书馆服务、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等,需要畅通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 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网络性能差,势必影响读者的使用,即使图书馆有丰富的服务内容,读者也难以利用,这将消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2.3.3 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及方式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信息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实现了服务目标个性化、服务方式针对性、服务发展指导性。 图书馆除了为普通读者提供基本服务外,应重点面向决策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为学科带头人、 专家与学者开展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前瞻性知识服务,建立学科导航系统,为教师提供定题个性化知识服务, 满足了这些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 公共图书馆开展的 “两会”信息咨询服务,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专题咨询服务,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影响力。 在Web2.0 时 代, 图 书 馆 利 用Blog、Rss、SNS 等Web2.0 技术开展互动信息交流服务,可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了解用户读者所想、所需、做好市场调查,为读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增强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双赢,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之间不是独立、互不影响的,而是具有难以分割的内在联系,共同促进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维系。 一是各要素之间具有层次关系。 优势资源保障能力能为图书馆带来独有的、难以模仿和转让的、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 这种资源能为图书馆在竞争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起到关键性作用。 管理创新能力处于中间地位,整合图书馆内外合力、优化图书馆运行环境、激发创新动力,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提供着发展导向、 精神动力和激励约束功能。 图书馆的独特服务能力核心地位,将图书馆的各种要素资源融合转换成高质量的服务产品,有力彰显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各要素之间具有作用关系。 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形成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优势资源保障能力如同一张弓箭的弓, 管理创新能力如一张弓箭的弦,独特服务能力则如一张弓箭的箭。 只有优势资源保障能力足够强、 管理创新能力足够紧,独特服务能力才能得以有效发挥,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 三是各要素之间具有价值传递与转化关系。 优势资源经过科学管理及整合,才内化为独特的服务内容和形式。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形成过程也就是一个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再转化为服务能力优势的过程,是一个从单一经济价值转化为社会、学术、服务、科研多重价值的一个过程。 优势资源保障能力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管理创新能力是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而独特服务能力则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力表现。
在网络服务便利的冲击下, 图书馆的读者资源在减少,图书馆读者大量流失,图书馆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对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对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图书馆需对读者需求进行调查,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图书馆管理,及时推出新的、有价值的服务产品,从而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 徐大勇,于春莉,葛艳.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5):5-6,11.
[2] 柳小玲.试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J].现代情报,2007(8):47-49.
[3] 索传军.关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与思考[J].图书馆,2011(2):43-45.
[4] 赖辉荣.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再认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84-89.
[5] 罗泽宇.图书馆服务能力理论研究——概念、特性、提升障碍及逻辑起点[J].图书馆杂志,2012(2):2-4,10.
[6] 管永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