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斌 沈世强
论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杨 斌 沈世强
高职院校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时,应该找准出发点和着力点,立足职业人的培养理念、人才发展性规划、职业素养提升三个层面开展设计,并着力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融会贯通、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整合进程、构建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三个方面的系统建设,在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教育;职业人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受到广泛地关注。同时,高职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困惑,这个困惑源于高职教育本身对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的偏差,这个偏差产生根源在于教育者没有厘清高等教育中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关注的是受教育者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学以致用地运用到具体的职业要求中去的实践过程。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但是对人才培养中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构建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综合素质教育应该富有鲜明的“职业化”特点,而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教育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等要素及品质。但在高职院校中,教育者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怎么样体现 “德智体美”的要求并没有明确化的内容和体系支撑,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条式”的宣讲和教育,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特点是起点较低,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由于综合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内涵丰富,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往往容易用听报告、听讲座、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等传统形式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甚至一些传统的文体活动也冠上“综合素质教育”的美名,不但没有起到教育的整合作用,反而削弱了其教育效果。这种综合素质教育既没有彰显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征,又由于缺乏针对性而变得空洞无物。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应该来自职业和岗位,归结起来人才培养的开始和结果的评价依据应该是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具体来说就是所培养的人应该适应职业发展和企业要求。而目前职业院校在设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时往往都是单方行为,是教育者基于经验的主观臆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缺乏着明确的指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构建,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应该包括:基于职业化的人才培养设计理念、人才发展性规划和职业素养提升三个基点。
职业人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个具体的维度构成,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概念体。职业人的综合素质简单地说应该理解为适应职业要求的一切人的素质的总称,具体来说应该由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和职业精神共同组成。职业人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即做好一个职业应该遵守这个职业道德的道德自觉。“职业品质”指的也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有的人的思想、品行、认识等要求。“职业精神”指的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有的人的精神要求。在职业人的人才培养理念的三个方面中,职业道德是第一个层级要求,职业品质是第二个层级要求,职业精神是第三个层级要求,相互之间依次递进,彼此交叉,相互交融又相互影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的综合素质培养应该紧紧地围绕“职业人的综合素质”展开设计,将职业人中的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和职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当中去。
人才发展性规划中第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起自身对职业的认知,并建立起对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同时形成对某一个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受教育者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稳定的发展追求,从而引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样职业教育的目标性就能够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彰显出来,受教育者由于受到职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活动,并积累起一种特定的心理能量,最终引导受教育者将这个心理能量逐渐地释放出来。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是职业院校学生在实际的求职和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性心理规划能够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的同时,主动地去积累一种发展性潜能,而这也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核心。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就业的初期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但是职业发展能力往往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后劲不足,因此,教会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发展性规划势在必行。
职业素养一般包括与人沟通、团队协作和服从反馈的合作能力,更包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其中一般性的职业要求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来完成,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校内和校外的模拟训练和真实岗位训练完成,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必须持续开展。合作能力的培训还需要进行课程的深度开发和合理设计,情景体验式教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具有合作能力的良好途径,它能将问题情景、理论教学、心理体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形式。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往往都不惜重金兴建这样能提升职业素养的工作室或者活动室,并将这一类师资培训和提升作为高职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示范性建设项目予以支持,这种实践活动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三个出发点是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着眼点,职业院校必须紧紧围绕着三个基点开展体系化的设计,并找寻考评和验收的依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两张皮”现象长期制约着高校的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中的教与学长期分离更容易导致教学中的盲目性和学生工作中的纯粹化现象。即不能将专业教育与职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引向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教育现象。学生工作中的纯粹化现象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由于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指引,往往容易走入理论说教和俱乐部式的活动形式的教育现象。这两种现象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都是应该极力克服和避免的。
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一样都面临着教育时间、资源紧缺的问题。高职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要进行合理的教育体系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就是要将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课程包的形式才能够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那么只能出现点到即止的教育景象。另外,要紧密地围绕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教育的出发点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两者应该并行不悖。
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能否起到实质性的进展,关键要构建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将辅导员队伍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系统化的师资队伍培训,积极努力开发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综合素质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并将职业人的培养理念、人才发展性规划、职业素养理念和要求融会到培训过程中,同时将职业指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有师资整合到综合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中去,并进行必要的业务规范和工作绩效考核,使得综合素质教育沿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面对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以改革创新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认真研究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以培养更多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环境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1]焦玲霞,等.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0(03).
[2]陆晴云.探索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J].教育研究,2008(09).
[3]李敏.用和谐的理念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J].长沙大学学报,2008(06).
[4]陈栋,杨光瑞.大学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技术与市场,2010(07).
[5]万素珍.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复旦教育,2001(01).
杨斌(1967—),女,云南昆明人,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沈世强(1981—),男,云南昆明人,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2012年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品牌战略规划研究——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Y245,主持人;杨红卫。
G710
A
1001-7518(2013)26-0076-02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