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服务:职业院校大有作为

2013-08-15 00:51
职教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区服务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将我国带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理想,即将变为辉煌的社会现实。

社会的现代化必然包括全体国民的现代化,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求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攻坚阶段,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强化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便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工程,而国际、国内经验证明,社区教育是社会建设的“最佳抓手”。职业院校与所在社区关系密切,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在社区教育中发挥多方面功能,所以,职业院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工程中承担着不容推托的责任。

一、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责任

现代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人是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决定性因素,民族复兴必须以民族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基础,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人的现代化作保证,而教育特别是普遍的社区教育是持续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方式。

(一)社区教育对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社会建设、国民教育给予了极大关注。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任务的同时,便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1]。党的十七大重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使“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党的十八大则将“社会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而“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3]。

从生存空间角度看,人一生所接受的教育可以分为四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场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存在局限性,学校教育有其规定性,职场教育注重功利性,所以都难以完成“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只有具备“三全”(全员—覆盖普遍,全面—内容宽泛,全程—持续一生)特性的社区教育不局限、不规定、不功利,按需施教、自主学习,且贯穿人从出生到离世的整个生命历程,所以,社区教育是能够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的最佳教育方式。国际社会近二百年的教育经验、我国社会近十余年的教育实践一再证明:社区教育是全面、持续提高国民素质最有效的方式,是强化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最佳抓手”,社区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理想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独具优势

在社区教育推进过程中,各类职业院校能够担当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职业院校在为社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方面,至少具有三方面独特优势:

首先是区位优势。职业院校大多是地方性院校,一般与所在社区以及社区所在的城市、乡村地气相通、血脉相连,它们的生存、发展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盛衰共担。这种“血缘性”联系决定了职业院校与所在地区社会建设的关系:地方社会的建设、发展,影响、决定着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而职业院校又应该而且能够对地方的社会建设、发展做出独特贡献——职业院校对所在地区的社会建设最关心,对区情最清楚,对民情最了解,也最有可能选择恰当的角度、采用适宜的方式参与所在地区的社区教育,为社区民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进而推进地方的社会建设。

其次是资源优势。职业院校参与地方社区教育,具有明显的智力、人力、物力优势。职业院校集中了大批知识分子,使学校成为出思想、出理论的研发基地,自然会为学校所在地区的发展、为其社区教育的推进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职业院校拥有数量庞大的学生队伍,通过正确引导统筹安排,学生可以在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地方的社会建设,为地方社区教育的推进提供充分的人力支持;职业院校一般拥有相对齐备的设施场地、比较先进的设备器材、比较充足的图书资料,学校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为所在地区民众的教育、学习提供有效的物力支援。

再次是能力优势。强化社会建设需要四种能力:学习力、思维力、行动力、创新力。学习力是接受信息、掌握知识、整理组合、优化加工能力,是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思维力是理解把握、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论证判断能力,是支配语言、行动的决定能力;行动力是目标制定、任务分解、组织领导、推进实施能力,是将构想变为现实的操作能力;创新力是标新立异,创造发明,追求前所未有、与众不同成果的能力,是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能力。职业学院大批量、多技能、高素质的师生队伍具有四种能力优势,将其投入社区教育服务之中,必然强力推进地方的社会建设。

(三)社区教育服务是职业院校的时代使命

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服务社会”,在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的伟大社会工程中,自然应该发挥好骨干作用。

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高等院校“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4]。就是说,在新的形势下,普通高等院校不能只关起门来搞正规学生教育,还应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做出应有贡献。

普通高校是这样,各级职业院校更应该如此。中央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5]。职业院校只有洞开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社区,才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在大规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同时,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在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实现院校的社会价值。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准备着手制定《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①。

就是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职业院校要在完成“教书育人”基本任务的同时,承担起“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使命,为所在社区、周边社区“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做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二、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3],社区教育自然是社区民众发展和社区社会进步的基石。在这项基础性工程中,职业院校可以发挥多方面重要功能。

(一)顶层设计的建言功能

对于地方社区教育的“顶层设计”,职业院校可以发挥建言功能。由于具有三大优势,所以,在地方社会建设思路确立、规划设计、政策制定、安排调整过程中,职业院校一般会拥有比较重要的建言地位,取得一定的社会建设、发展话语权。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党代会、政府部门、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等渠道,呼吁对作为社区进步基础性工程的社区教育的重视;可以利用调查研究、呈交提案、发起倡议、议论评判等多种方式,为政府提供切实可行的社区教育推进意见,给政府科学的教育决策当好参谋。

(二)先进理念的传播功能

对于先进发展理念、教育思想的传播,职业院校可以发挥传播功能。社区教育这项宏大社会工程的实施,需要全社会上上下下同心协力,全体干部群众齐抓共管,所以,思想的统一尤为重要。在先进思想传播方面,一则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对“社会建设”的部署、要求,必须家喻户晓;一则“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需要深入人心。惟其如此,社区教育推进才能清除思想障碍,才可能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晓、认同,才可能吸引社区民众积极参与。而对先进理念、思想的传播,应该是职业院校师生的强项。

(三)顶层推动的辅佐功能

对于地方社区教育的“顶层推动”,职业院校可以发挥辅佐功能。根据我国国情,社区教育这项关乎全民教育、全民发展的宏大工程,在其推进过程特别是起步阶段、发展初期,必须首先依靠政府部门的“顶层推动”,才可能动员全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先进地区的实践证明,在社区教育“顶层推动”工作中,来自职业院校的智力支持,可以大大增强地方政府的决策自信;职业院校的人力支持,可以显著增强地方政府的行动实力;职业院校的物力支持,可以有效补充地方政府的资源欠缺。所以,职业院校应该也完全能够成为地方政府推进社区教育的生力军。

(四)队伍建设的培训功能

对于社区教育基本队伍的建设,职业院校可以发挥人才培训功能。推进社区教育,必须具备专门管理者、专业教育者、志愿服务者三支队伍,三支队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可能推动社区教育顺利开展。现实的情况是,除少数先行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社区存在社区教育队伍不齐备、人员不充足、素质不专业的“三不”状况,这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三支队伍的配备需要地方政府给力,而职业院校在三支队伍的专门化建设、人员素质的专业化提升方面,则可以充分发挥培训功能。

(五)运作实践的引领功能

对于社区教育的运作实践,职业院校可以发挥较好的引领功能。首先是理论引领,职业院校的理论研究相对而言视野较开阔、探索较专深,可以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次是实践引领,社区教育尽管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区别,但二者在教育思想、规划设计、课程建设、教育技术等方面仍有诸多相通,专事“教书育人”的职业院校自然可以给社区教育实践多方面的带动;再次是科研引领,社区教育的推进需要不断探索其运作规律、提升其运作效率,职业院校完全可以给社区教育科学研究以技术性引领。

(六)资源共享的支持功能

对于社区教育开展的资源需求,职业院校可以发挥有力的支持功能。现阶段,社区教育还没有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得不到国家的财政支持,大多城乡社区主要靠地方政府随机性财政投入运作,这就造成社区教育资源的紧缺。职业院校正好可以给其一定支持:人力方面,学院师生可以对社区三支队伍的不足给予弥补;物力方面,学院通过合理调度,可以让学生与社区民众实现设施场地、设备图书等的资源共享。同样,在社区教育现实的、虚拟的“两个教育平台”建设方面,职业院校也能给予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七)校地协同的共建功能

在地方社区各种社会建设工作中,职业院校可以发挥共建功能。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央相继提出一系列社会发展目标,譬如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等;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不断提出本地的社会建设目标,譬如“幸福广东”、“美丽福州”等建设目标。由此,在各地社区派生出创建“学习社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美丽社区”等活动。实际上,人的因素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社区教育的优劣决定着各种社会创建活动的成败。职业院校通过社区教育这个“抓手”,便能在地方社会建设工作中发挥好共建功能。

(八)交流合作的沟通功能

在地方社区教育交流合作中,职业院校可以发挥沟通功能。社区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又极不平衡,后发地区要避免失误、少走弯路,对外交流、学习便十分必要。院校一般都有对外交流的传统,大多院校与省内外学校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不少院校还开拓了与港澳台、世界各国院校交流合作的渠道。而地方城乡社区在教育对外合作方面大多信息不灵、关系不顺、渠道不通、交流不畅。职业院校正好扬己之长,发挥好中介沟通作用,帮助地方通过对外交流、学习,推动社区教育健康发展。

三、职业院校在社区教育服务中发展

职业院校参与地方社会建设,在为社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的同时,如果注重调查研究、学习探索,便能直接从社区、社会汲取丰富的“营养”,促进院校自身的创新发展。

(一)学校在社区教育服务中创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我国社会发展目标时,首次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则在第七部分专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3]。

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的忽视,“社会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迄今为止,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很不健全,现代社会组织体系尚未形成,社会管理运作机制尚不科学,社会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尚不稳定、不充足,特别是专业化水平不高。总而言之,社会建设水平与人民的期盼、中央的要求差距明显。而这一切,恰恰为职业院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职业院校在参与地方社会建设、为社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地方社会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管理服务队伍等存在的问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地方强化社会建设的人才需求,了解到社区政府、广大民众对社会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这便为学院的创新发展、适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依据。随着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和扩大,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管理模式、考核评价方式设定,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将享有完全的自主权,而直接参与地方社会建设实践获取的各方面信息,将为职业院校的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提供最可靠的方向性指导。

(二)学生在社区教育服务中全面发展

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3]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文凭,轻水平;重从业资格,轻职业素质”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理想低俗、信仰缺失、态度偏颇,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职业院校将社区教育服务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后,可以有序组织学生为社区民众提供管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法律等多种多样服务。如果引导得法、指导科学、评价客观,学生在社区教育服务实践中不仅可以使知识、技能水平得到检验、提高,还能使从业理想、人生信仰、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全方位优化,学生便会自觉地将“梦想”由“顶天”转为“立地”,不断调整人生坐标,使自己成长为社会急需、民众欢迎的适用人才。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由此引申,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应该是:“提供美好生活优质服务,实现职教人才人生价值。”而这种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社区教育服务实践中才可能逐步完成。

(三)教师在社区教育服务中持续发展

教师是立校之本,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是决定教师发展的基本能力。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教师只有努力朝“知识型+技能型+研究型”方向发展,才能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实情况是,职业院校多数教师属于“知识型”教师;经过近年的努力,少数教师已经或正在转变为“双师型”教师;而具备“知识+技能+研究”素质的“复合型”教师,还属凤毛麟角。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成为我国职业院校总体教育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要因之一。

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区教育,在带领学生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直接与社会各界接触,直接深入生产一线、民众生活,直接向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调研、交流、学习,直接了解社会需求、解决疑难问题,可以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特别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如果结合自己的专业,向相关科学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师傅、生产一线员工虚心学习,再经过实际操作、锻炼,使既有知识转化为全新智能,便可能实现由“知识型”向“知识技能型”的转变,再通过适当资格考核,使自己成长为“双师型”人才。

科学研究是大多职业院校教师的“弱项”。不少教师面对自己专业早被反复耕耘的学术园地,陷入“选题难、开展难、突破难”的“三难”境地,给自己平添了“科研焦虑症”;而现代化社会建设系统工程,是一块新展现的科研“处女园地”。职业院校教师在深入地方社会建设、社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只要沉下心、睁大眼,努力发现工作推进中的“焦点”、“难点”、“芽点”(新生苗头)、“冰点”(被忽视的重点)问题,设计针对性课题,深钻细研,寻求突破,便可能获取富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使自己的研究能力大幅提升,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广泛开展提高国民素质的社区教育,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职业院校自觉、积极地为地方提供社区教育服务,顺应了社会建设之大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自身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开拓了光明的前途。

注释:

①参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推动教育结构科学调整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载2012年11月27日《中国教育报》1、6 版。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18.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4).

[4]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02).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1-3).

[6]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04).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社区服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