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职教专业课教师需集学术性、师范性和技术性于一身[1]。如此的职业能力仅靠书斋式的大学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的,需依据职业教育特点及其教师成长规律,对传统的教师教育加以彻底变革,采取三元共生模式,突显职教教师的师范性与技术性,以满足职教教育发展的需要。所谓的三元,即指职教教师教育机构(包括职技高师、普通师范院校和重点工科大学附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基地等)、企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机构)和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院)三方,共同作为职教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主体,形成了职教专业课教师教育新模式——STPDS模式。
STPDS: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Specialty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 hool,简称STPDS),即由职教教师教育机构、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旨在建立以合作为核心,以大学为主导的虚拟机构,为职教职前教师即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带来真实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以及职业院校生动丰富的教育教学场景,在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任何阶段,均由三方人员共同参与,合作完成职教专业课教师的培养过程。
职业教育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以职业形式存在的、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人员的专业劳动,是产生于职业劳动实践的技术人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是以技术人员的专业劳动为导向的[2]。作为这一目标实现者的职教专业课教师,就必须构筑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产业结合的桥梁。STPDS正是因应这一目标而创建的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过程中,三方全程参与、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相互协调、密切合作。职教教师教育机构重在培养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学科系统知识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突出学术性;企业重在培养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突显技术性;职业院校重在培养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彰显师范性;进而实现学术性、师范性和技术性的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机构——职教教师教育机构是主导,从策划与组织,到协调与评价,乃至引领与发展等方面均处于核心地位。该模式不仅对职教教师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有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而且能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引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还可满足企业对生产经营人才的需要,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变革,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真正实现三方共赢之目的。
基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STPDS重在规划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职教教师教育机构、职业院校、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方式、合作路径、优势互补、利益均衡、风险分摊以及合作共赢等。如基础文化课学习和专业理论学习以职教教师教育机构为主,企业和职业院校为辅;教育教学实习以职业院校为主,职教教师教育机构和企业为辅;而职业技能训练以企业为主,职教教师教育机构和职业院校为辅;但无论哪个阶段,三方均需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以改变长期以来职教教师教育仅仅是职教教师教育机构职责的窘境。职教教师教育机构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与企业合作承担生产经营方面的研究项目,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3];职教专业课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不仅要适应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而且应引领整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职教教师教育机构依据与行业、企业以及职业院校适应的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真正接触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方方面面在校内无法学到的知识,再加上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使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职教专业课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依靠其丰厚的理论和实践积淀,逐步促进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能促进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变革,真正实现三方通力合作基础上的共同发展。
表面看,职教教师教育机构和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是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受益者,实质上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才是该模式的最终受益者。这是因为,要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的专门技术人才,就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并且使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这就要求职教专业课教师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能力,要熟练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只有教师首先熟练并掌握了特定专业的操作技能,才可能指导和教会学生各项技能,正所谓“言传身教”[4]。也即俗话所说的“训人先训师”,要求学生达到“一专多能”,教师必须先具有“一专多能”的本领。学生掌握了各项职业技能,不仅能促进企业生产,更能为企业的技术改进提供智力支撑。在STPDS中,职业院校的参与使准职教教师具备教育教学技能,而企业的参与使准职教教师具备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最终使职教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紧跟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努力使学生达到毕业后的零距离就业。
组建由职教教师教育机构、企业和职业院校三方代表参与的学术委员会,共同商议和决策职教专业课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制订、教材编写以及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满足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与服务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需求,进而使职教师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适切性。与此同时,该委员会还可为职业院校制订或审核人才培养方案及为企业产业升级、技术改进、员工聘用出谋划策。
职教教师教育机构可以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和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职业院校的优秀教师、管理人员等,与职教教师教育机构专业人员参与的指导团队——导师组,共同指导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及专业发展。创造机会让企业、职业院校相关人员经常性地深入课堂,走进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之中,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职教专业课教师教育培养中。导师组的企业人员对职教教师教育专业教学以及职业教育的指导是很具说服力的,因为他们常常能够结合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实现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真正融合。导师组的职业院校人员,尤其是教学一线教师的成长经历与教学经验与体悟,以及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境,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职教教师的亲身体验,不仅可引起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共鸣,更能让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在职的中职教师的真实生活,培养其鲜明的教师角色意识,坚定其从教信念,激发其学习动机。
STPDS模式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于能为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丰富而充足的实践机会,努力培养他们从事的相关职业能力。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到企业不是走马观花的进行参观,而是要他们亲临生产、管理、服务的现场,熟悉全部的生产管理流程,并亲自动手实践。企业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制订学生在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计划,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促进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必须为学生开设一定的专业课程,供学生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也是如此。职业院校不仅要选派出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指导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而且要为职教教师教育专业的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和职业教育研究方法等教育类课程,提供案例分析,观摩真实教学过程。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及学习状况,熟悉职业院校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过程,并承担与其所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以便获得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只有这样,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才能充分了解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处理不同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历练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更为有意义的是,在实践过程中,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要与导师组成员共同分享实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实践行为,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如此反复,促使自己的教育专业不断发展,并且逐步走向成熟。
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企业里主要需完成两项任务,即完成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切实整合,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协助职教教师教育机构专业人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科研支持,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进行技术攻关,以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真正为企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使企业愿意为自己付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也应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指导,并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学历提升、在职培训以及科学研究提供支持,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帮助他们分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职业院校教师申报研究项目、实施课题研究,进而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职教教师教育机构与企业和职业院校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其合作才能持续稳定、快捷有效,共同为职教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长、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负责,进而促进职业教育的繁荣。
STPDS是借鉴美国为普通教育培养和培训师资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5]而提出的,这种培养职教教师的模式的运行机制还有待建立。三位一体合作的基础、职责、权利与义务还需有法律法规或制度契约做保障。这一模式不仅是职教教师教育机构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需求,而且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人才的一种有益探索。把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提高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顺利搭建了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二者之间互通的桥梁。它既有益于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双向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也有益于推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思考[J].职业通讯,1999(06):8-10.
[2]张吉林.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4-5.
[3]冯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04):125-128.
[4]李海.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无缝对接长效机制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1):40-43.
[5]葛路谊.从美国的PDS学校来看我国的教师教育管理[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