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2013-08-15 00:51张晓刚
职教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北京区域

□张晓刚

一、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关系

职业教育是所有教育类型中与区域经济发展最紧密、服务最贴切的教育,两者之间表现为一种协同关系。

(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区域经济发展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提升了职业教育招生的吸引力。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信息资源和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理论上来说,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二)区域人才需求与职业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水平又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定位。

(三)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产业结构是职业教育依托产业办学的基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应对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的积极反应。反过来,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类型、比例、招生人数也会影响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与质量。

二、北京区域经济特征及发展布局

(一)北京的区域经济特征

北京作为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2010年经济总量达到14113.6亿元,人均GDP 78,5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07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62元。北京的经济表现为中央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等特征。中央经济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产总额占全市的83.4%,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占到37.7%。北京正在成为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初步形成了CBD、金融街、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等几大特色总部聚集区。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三、二、一”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5.1%,以金融、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的主导产业。北京的知识经济发展迅速,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21.6亿元,《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显示,北京的知识经济竞争力在国内排名第一。

(二)北京的经济发展布局

北京所处的环渤海经济圈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国家“十二五”规划又正式把首都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北京“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将集中力量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基本形成国家创新中心的新格局,使之成为世界城市先行实践区。“十二五”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力争达到50%。同时,北京还将积极推动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等高端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

三、北京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培养适应首都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

北京“十二五”将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为适应经济结构优化的需求,满足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高端化要求,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北京明确提出了“培养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战略,掌握高端技术和具有更高学历水平“高端人才”成为技能人才的关键词。

(二)根据产业结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类型

2010年,北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6.0%、19.6%、74.4%。目前,北京中等职业院校一、二、三产业专业在校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6%、41.3%和55.1%。高等职业院校一、二、三产业专业在校生人数比例分别为0.6%、32.3%和67.1%。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比例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需要按照“构建首都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促进职业人才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三)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

北京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和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兴起,下岗职工再就业,在岗人员再教育,新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的培养等,都要求职业院校面向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培训。也要求职业院校更多元化地参与区域经济活动,为其提供经济信息资源服务、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服务,以及人才流通等服务。

(四)需要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

北京作为全国经济领先的地区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的中心,迫切要求有一批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世界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等职业院校。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学历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是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要要求。此外,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提高终身学习的理念也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作为支撑。

四、促进北京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立足区域经济,明确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1.北京的职业院校所处区域的经济特征和对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在“十二五”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都已明确定位,职业院校要立足区域,主动与所处区域相融合,找准目标,确定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走融合发展道路。例如位于通州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就要把服务CBD中心商务区作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位于房山的农业职业学院,应着力于为西部次区域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旅游休闲生态友好型产业。

2.北京首批两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在融合区域经济中走在了前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确定了“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服务京津冀,走出环渤海,实现学校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办学定位。通过“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推动学校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育人机制的改革和社会服务机制的转换提升,面向北京南部新区、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地区,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支持、信息平台、社会培训等服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关村石景山园和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和实现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的定位,通过改革办学机制和育人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努力成为石景山区及北京西部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应用推广平台,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1.不断优化并丰富第一产业人才。目前北京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6.0%,而中职院校涉农专业在校生比例为3.6%,高职仅为0.6%,需要进一步提高涉农专业的学生比例。未来北京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因此,专业类型要按照现代都市农业的要求进行优化升级,不断增加现代都市农业的专业,例如,会展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学校专业建设也要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

2.进一步优化提高第二产专业人才结构。北京职业院校第二产业的专业学生人数比例还偏高,特别是中职院校第二产业的学生比例还高达41.3%,中低端制造业学生比例偏大,这与北京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趋势相违背。因此,第二产业专业要根据需要及时升级,减少中低端制造专业人才,提高高端技制造专业人才,减少传统制造业专业数,增加高端制造业专业数。重点培养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的高端技能人才。

3.提高第三产业人才比例,重点培养生产性服务业人才。2010年,北京第三产业的GDP为10600.8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为6705.1亿元。“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的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将促进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由服务业主导向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升级。当前生产性服务专业中高职在校生比例偏低,专业覆盖面还不够全面。特别是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流通服务专业的学生数相对较少,人才需求还有一定的缺口。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专业学生比例,特别加大生产性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4.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人才。“十一五”期间,北京新兴产业飞速发展,累计接近北京生产总值的50%,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的经济贡献量都取得了迅速提升。与之相比,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和专业设置都与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不协调。因此,培养新兴产业职业人才是未来的重要方向。要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等产业需求,从专业开发、专业设置,以及招生人数上做相应的调整。

(三)增强能力,丰富内涵,建设国际一流的职业院校

1.优化结构,加强培养与引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势培养一批有一定社会知名度、教科研方面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能方面有所长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积极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师能力培养评测体系。不断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建立面向企业与学校的兼职教师流动站及兼职教师津贴制度,吸引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等高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2.加强实践教学,更加突出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优势。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调配、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为建设主线,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运行机制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重心要向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和提高校外实训基地质量上转移。

3.加强课程建设,成立政府、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课程改革委员会。由政府主导,企业和行业发挥指导作用,职业学院具体实施。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和调整,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评议、筛选和增减。遵循市场规律,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使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科研活动与地方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相结合。

4.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培训需求,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充分利用师资、实验设备,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技术革新、工艺改造,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与区域政府及企业建立“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运行机制,合作建设资讯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人才调剂中心,为企业及社区提供信息咨询、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服务。

(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1.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职教集团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0年,正常运行的职业教育集团有50多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延伸至全国各地。2009年,教育部提出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将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但在北京,职业教育集团无论从数量还是形式上都与北京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009年,北京成立了首家职教集团——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北京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开始起步。北京市教委表示,未来将围绕首都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工作。

2.结合区域经济,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职教集团。一方面,北京的职业教育集团应该是以具有区域优势和影响力高职院校为龙头和核心,政府主导扶持,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辐射相关中、高职院校的多元型职教集团。充分发挥集团作用,积极开展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校企共同培育“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管理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等。积极拓展办学空间,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并举,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资源整合、融通、共享。另一方面,集团的组建要以特色专业群为基础。根据专业群的类别,以行业为指导,积极吸收企业参与,实现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互补,组织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实习实训、质量考核标准等有关人才培养事项进行研讨和交流,使各方合作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社会量身定做人才。

[1]马树超.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梅松.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董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互动—以天津职业大学服务滨海新区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08).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北京区域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分割区域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北京,北京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