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邹辉
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外部空间结构,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要寻求城市功能和城市形态的完善,城市外部空间结构主要寻求地区之间城市关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合作。在城市竞争已经成为地区竞争的标志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目前地区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抓手。对于国内外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在调整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不光要调整内部结构,还要注重外部结构的调整。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外部空间结构协调进行调整已经是任何城市在发展中必要的选择路径。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30%~70%是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其中50%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30%~50%是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期,50%~70%是城市化减速推进的时期。按照这一规律来看,我国已经超过50%这个转折点,这就意味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城市建设将由过去的加速推进转变为减速推进;应该说快速的城市建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快速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出现各种矛盾。城市空间无序开发、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等,这些矛盾与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城市外部空间环境迫使城市进行区域合作。为了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为单体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资源优势会不断丧失,要主动寻求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形成错位发展,其中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指标涉及很多方面,外部竞争力也是一个方面。因此,基于理论与现实的要求,对于任何一个城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除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之外,还要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区域合作日益加强、全球化不断推进,丹东城市空间发展进入加速扩张时期。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丹东城市历史扩展过程中比较紧凑,土地利用效率较高。随着各大项目的不断推进,未来仍然需要土地指标做支撑,而丹东可利用的土地指标有限,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丹东在未来发展中,空间布局要集约化,要提高每寸土地的投资回报率。城市空间的调整从之前的紧凑式发展转变为组团式发展,因此,丹东市规划主要分为四大组团:一是丹东新区组团。该组团是未来丹东重点发展的组团,主要划分为五大园区,分别为口岸物流园区、商贸服务业园区、仪器仪表园区、环保产业园区、振兴产业园区,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是仪器仪表、依托港口的现代物流业等,未来新区组团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承接丹东老城区的产业与人口转移。二是东港组团。该组团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形成临港产业体系,主要划分为再生资源循环纺织园、装备制造园、临港产业园等,重点发展的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三是前阳组团。主要划分为现代物流产业园、纺织工业园区、县区项目示范区、装备制造工业园等,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纺织服装,在丹东市所占比重较大,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集散地。四是大孤山组团。主要划分为港口核心区、新型能源产业区、精密铸造园等,重点发展海洋红港区,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以及精密铸造产业等,其中海洋红港口成为丹东未来新的东北东部澄海通道,发展的潜力很大。组团之间通过绿化和廊道体系分隔,规划出三湾,进而实现了沿江沿海整体城市功能的优化。
丹东的地理位置是“三沿”(沿边、沿江、沿海),如何将“三沿”区位价值转化为“两带”经济优势,是各届领导关注的问题,不管是辽宁沿海经济带还是东北东部经济带,主要的是寻求区域合作,重点发展沿江沿海经济带,这是丹东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为此,在丹东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中提出一个战略举措是“西进东联”战略,进而提高丹东的对外开放水平,做大丹东的经济总量。应该说西进东联战略是顺应世界发展规律,也是适应丹东发展的需求。通过合作的力量把自己做大做强,进而加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合作。除了与大连、与东部城市合作之外,还需要向北拓展,因此,丹东规划出三个经济区。以丹东市区、东港市区为核心,包括五龙背、楼房、虎山、九连城、金山镇、同兴、前阳、汤池在内,形成南部经济区的核心区。这一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紧密联系,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产业及结构升级,规划人口规模百万以上的带形城市,成为第二、第三产业发达,功能完善,门类齐全,分工协作的都市经济发展区。北部经济区包括以凤城为核心的市域乡镇。这一地区今后要以加强资源深度开发为重点,发展煤炭、建材、机械等地方性工业的同时,发展板栗、山楂、柞蚕、中药材、烟草等农业经济作物,走工、农协调发展之路。东部经济区是以宽甸县属区域为范围(不包括虎山镇)。这一地区今后发展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硼石开采与加工为重点的硼化工业的及菱镁石、理石、石灰石开采加工的建材工业,水电业,旅游业,形成东部特色产业区。
顶层设计固然重要,理念也重要。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策的设计,应该是要从实际出发的,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的话,政策的设计很有可能是零散的,各项政策之间是相互重复的。在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过程中,要有科学准确的城市发展理念做支撑。对于目前丹东的发展现状,不管是建设外在的“大气”,还是内在的“秀美”,未来丹东拉大城市空间,做大城市骨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幸福感,只有将市民的幸福福祉与空间调整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
依托港口发展城市是世界各个港口城市发展中总结的规律,港口和城市在发展中是一个共同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为港口提供腹地需求,港口为城市提供产业支撑,所以任何一个港口城市不能剥离港口而发展。丹东港在城市空间调整中非常重要,近几年丹东港口发展迅速,带动丹东产业高度集聚,临港产业发展成为集群,使得城市空间向港口扩展,城市沿江沿海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上是普遍规律,因此,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发展临港产业是丹东未来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
没有产业的城市就没有灵魂,城市空间调整离不开产业支撑。目前,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丹东的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工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呈现“两低一高”的特征,分别是第一产业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第二、三产业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因此,调整经济结构首先要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于丹东的产业体系来讲,产业要转型,“转什么”、“往哪里转”、“怎么转”?本文认为丹东产业转型要紧扣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个关键要素,促进产业合理转型与城市内外部空间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比如现代化农业、现代物流业、养老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等产业体系,进而为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提供完善的经济基础。
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是盯着国家项目不放,但是,在开展区域合作方面,很多相邻地区是竞争对手,不是合作伙伴,甚至在与周边城市开展区域合作方面存在相互排斥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丹东未来发展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重视开展多层次的国内区域合作,比如:与辽宁省内其他地区的有机联动;与东北其他省区的协同互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深合作。
[1]许彦曦,陈凤,濮励杰.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7(3).
[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甄建超,陈峰.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与研究方法[J].山西建筑,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