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意蕴与当代价值

2013-08-15 00:44王振国武仕祯
中州学刊 2013年10期
关键词:群众思想

王振国 武仕祯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内容。关于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研究,学界对其形成的条件、形成的过程及基本内容等诸多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过程进行简单回顾梳理,对毛泽东群众思想的主要内涵分别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然后从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化经济社会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等几个方面,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价值做些粗浅分析和探讨。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脉络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和结晶,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如同其他理论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产生

1927年3月,为回击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及其蕴藏的巨大力量:“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①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已经认识到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必要性。“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②在毛泽东看来,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由此不难看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大革命时期已经有了初步萌芽。要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毛泽东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有很好的群众;二有很好的党;三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五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③在这里,毛泽东将“有很好的群众”列为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说明他早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就已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发表,可以说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④。1941年,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提到:“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⑤指明了一切依靠群众首先应具备的态度。同时,他还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⑥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⑦从而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他强调:“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在组织中在斗争行动中发生正确关系的思想,正确的领导意见只能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思想”⑧,“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⑨在1943年举行的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提出:“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⑩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进行了进一步生动全面的阐释。

(三)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成熟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毛泽东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工作作风“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2]同时,他还指出:“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13]“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4]再次明确了群众路线的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15]“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16]由此可见,不但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而且在其他一切工作中,毛泽东都将群众路线思想发挥和运用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毛泽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逐渐成熟,并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内涵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切为了群众”的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群众既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目的所在,也是党的宗旨所在。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17]“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18]其实就是强调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路线。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依靠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首先“就得和群众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19]。无论是干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群众的意愿,要将维护群众利益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强调:“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2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1]在《必须切实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中,为解决对浙江、苏南两区农民征粮过重的问题,毛泽东建议谭震林要“调查十几个乡,专门调查农民公粮及其他负担的实情,以为会议讨论的根据。”[22]

(二)“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要求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31949]年,毛泽东在向全国铁路职工临时代表会议上指出:“以后在我们面前困难是一定会有的,但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注意依靠和团结广大群众”,“只要是想把中国搞好的人,都要团结他们,这样困难就可以克服”[24]。同时,他还对如何依靠群众作出了生动形象的解释:“依靠群众,就是说你当司令或是当班长必须有一个队伍,这个队伍就是群众”。[251955]年,毛泽东在《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按语中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261956]年,毛泽东在同参加中共八大的拉美一些党代表的谈话中指出:“过去打仗主要是依靠农民。现在我国城市资产阶级很快地服从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因为农民组织起来了,农业合作化了。因此,党在农民中的工作非常重要。”[27]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紧紧依靠群众都至关重要。“要争取和依靠农民,就要调查农村。”[28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9],“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30]这样,就将一切依靠群众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31]即先做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再当先生引领指导群众。“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在组织中在斗争行动中发生正确关系的思想,正确的领导意见只能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思想”[32],“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33]这就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做了比较具体的解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正确的政治路线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4]强调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正确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35]“广大群众跑到我们的前头去了,迫切地需要前进一步了,我们的同志不能做广大群众的领导者,却反映了一部分落后分子的意见,做了落后分子的尾巴。”[36]为此,党员干部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始终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三、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密切党群关系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37]为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任何时候,都要向人民负责,都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38]我们一定要时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群众路线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更是党的生命线。脱离群众、脱离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将面临的最大危险。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时刻与群众心连心,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二)紧紧依靠群众有助于推动改革和发展

紧紧依靠群众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39]。

“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40]只有“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为本,抛弃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真正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取得新的进步”,才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方面创造出新的气象”[41]。

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持改革发展思路问计于民,改进发展措施请教于民,落实发展任务依靠于民,衡量改革发展成效请人民评判,听得进人民的批评,了解人民意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才能更好地破解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保证。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使“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42]同时,还需要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的声音,想群众之所想,“群众不愿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43]反之,“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极小数党员干部不同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如果让这“四风”发展下去,必然会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四风”不解决,党群干群关系就要受到损害,党群干群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化,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而且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按群众意愿办事,让群众满意了,党群干群感情自然就融洽了;让群众生活富足殷实、幸福快乐了,社会就自然和谐了。

(四)组织发动人民群众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人民群众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今天,组织发动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45]“只要我们同全体人民更好地团结起来了,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46]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面临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要像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因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面前困难还多,不可忽视。我们和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47]不论追梦的过程多么的艰难,追梦的道路多么的曲折,“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48]。

有梦想固然可贵,但要真正将梦想转化为现实,就要首先认识到人民群众这一最根本的影响因子,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一最根本的力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只要我们紧握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根植于胸,我们党就必定能谱写出无愧于人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注释

①②③④[18][19][20][24]《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12—13、13、57、139、138、138、138、136 页。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22][32][33][34][35][36][37][39][42]《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790、790、790、899、899、900、933、1031、1094、1095、1096、1094—1095、899、899、900、984 -984、1095、1095—1096、1095、1004 页。[16][17][43][44][45][47][48]《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1318、1319、1318、1320、1318、1162、1163 页。[21]《毛泽东文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0页。[25][26]《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306、306—307 页。[23][27][38]《毛泽东文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241、457、241 页。[28][29][30][31]《毛泽东文集》第 7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131、133、206—207、207 页。[40][41]《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64、364页。[46]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册,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6页。

猜你喜欢
群众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