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分析

2013-08-15 00:49:14上海大学经济学院郑颖
中国商论 2013年24期
关键词:集群竞争力优势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郑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集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最显著的特征,例如德国的工具制造业集聚、西班牙的瓷砖制品集聚等,集聚经济的现象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产业集群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越来越受广泛关注。不少学者研究发现,产业集群里各相关企业存在着更为复杂的供求关系——供应链,并且供应链扮演着影响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立足国际市场的重要角色。本文将从供应链和产业集聚的关系入手,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产业集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并试图从供应链角度提高集群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建议。

1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将供应链管理、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三方面理论融合起来的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将产业集群分别与供应链管理和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的工作上。杨青芬(2008)、曾娟和马千军(2006)、连远强(2010)等人对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管理进行耦合分析,认为两者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产业集群为供应链联盟提供广泛基础,而供应链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关系,因此产业集聚和供应链管理的联盟可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产生协同发展的效应。他们的分析表明,供应链管理确实可以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但是这些研究重心在于供应链管理与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还没有上升到一个理论层次。于此相比,国内对产业集群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有陈继祥(2005)和耿帅(2006)等人。他们提出集群通过各种优势条件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如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资源共享优势和区域创新能力等。但是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模型较少,国内仅有杜庆华(2010)、杨丹萍和毛江楠(2011)等人有相关研究。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分析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尚存在一些空白,有开拓研究的必要性。鉴于此,本文将着力从理论分析入手,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加入定理分析深入研究,以填补这些不足之处。

2 供应链与产业集群的内在联系

产业集聚是在某特定区域内,一群在地理上相近、有相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以彼此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连接[1]。现代社会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不是松散的个体,它是由核心企业联系众多的供应商和用户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用户的用户。在产业集聚条件下,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供货商和生产商由于地理的临近,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使相互间建立起稳定的分工合作和良好的依赖关系,因此产业集群的实质是一条或多条供应链在一定地理区域的局部集中。

供应链与产业集群有很多相似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企业独特优势形成外溢效应。产业集群通过共享资源以及空间接近节约成本获得外部经济效应;供应链强调企业发掘自身优势从事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在这方面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以此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从而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最优状态。此外,两者都同时强调竞争与合作,既要在合作中相互竞争,又要在竞争中相互合作。因此,供应链是研究产业集群的一种分析工具,它为研究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

3 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产业集群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带来的溢出效应可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所谓“溢出效应”也就是“1+1>2”,即产业集群的整体价值大于个别成员价值的总和,整条供应链的价值大于单个企业的价值。

3.1 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一方面来自于库存成本的降低。众所周知,产品的生产流通需要经过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传统生产模式中,这些供应链节点需要保持自己的库存,并且各节点对需求的预测是独立的,由此将带来库存成本的增加。产业集群不仅是一系列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更是一条或多条供应链的核心集中。地理上的临近可以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共用原材料库存,制造商和分销商共用成品产销库存,形成了同进同退的联合库存,减少了各个节点的信息障碍。另一方面,集群将相关企业汇集到同一区域中,缩短了供应商到用户的地理距离,既节约了流通过程需要的物流成本,又能快速响应,缩短流通时间。

此外,产业集群由于内部的分工使得每个处于供应链节点的企业实现专门化的规模生产, 从而带来整个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集群范围经济效应。这些经济优势通过集群内部的生产设备共享、固定资产要素共享等带来集群成本优势。同时,集群内部的供应链在运营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通过对合作伙伴的不断选择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因此存在“组建—筛选—淘汰—组建”的循环。这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对节点企业和备选企业都具有一定压力,横向企业在竞争中通过不断降低成本而获胜,以此产生整个集群内部的成本优势。

3.2 技术创新优势

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信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内企业之间的传播与应用,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导致“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会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2]。由于集群中存在网络化的供应链,每个企业都与彼此上下游企业密切相关,创新研究开发与一系列企业相关。而技术创新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和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进行创新的企业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产业集群的组织生产方式很好地弥补了单个企业资金能力的不足。供应链的发展和延伸,促使核心企业将很多非核心业务外包,核心企业周围可以出现很多围绕产品生产的配套生产、专业分工。这样,从原材料的供应到生产,再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的各种职能,都是由在某一领域有专长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公司互相协调和配合来完成。集群中各企业之间也由于外包关系或处于同一供应链的不同节点而相互依赖、共享知识与技能,共同开发与生产,既降低了业务交易的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又改进了质量,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过程。集群内产品的多样化生产,为产业走向国际提供了可能。

3.3 风险化解

产品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汇率波动的风险,而在国内市场又必然面临通胀风险。面对这些外来风险,集群内部的企业或许会束手无策,企业能做的应该是更好地形成互补性联盟,降低内部的风险。产业集群带来的地理位置的临近,形成了企业间密切的社会网络关系,根植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中。一方面,企业外迁的成本很高,因此企业更倾向于严守信用以保持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机会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区域内基于共同人文背景的企业或组织通过长期博弈,易促成供应链联盟企业共同信任基础的建立,使企业间彼此熟悉。这些都有利于集群内企业建立起基于信任的稳定供应链关系,使信息搜寻、交易谈判、契约履行、交易变更等各项交易费用得到节约。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随着与供应商之间信任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造商将就某一种原料逐步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直至最终达到单源供应,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避免了企业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3.4 价值转移

从供应链角度看,产业集群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拥有相关核心能力的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外包业务使不同企业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动态地共同进行价值创造活动。外包并没有使相关企业转移出集群区域,反而加强了集群内的企业间的联系,使产业集群朝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外包也迫使集群内的企业向价值链的核心环节跃迁。由于附加价值曲线上游的设计、研发和下游的品牌、营销、物流环节附加价值高,有实力的单个企业将专攻于此,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再由点到面,使整个供应链条的利润得到提高,最后集群内每个供应链的利润的提高,带来的是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4 政策建议

供应链管理理论认为,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首先要注意产业集群中供应链的培育工作,避免企业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区以产业集群为招牌,建立的企业集聚只是停留在地理上的扎堆状态,在产业价值链上相关企业没有组织有序的系统,企业之间也没有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企业并没有通过共享专用信息和在技术、市场营销、培训、设计等项目上进行合作而获得外部经济,因而不具有较强的“集体效率”,无法发挥相应的集群效应[3]。

其次,在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同质企业与异质企业的培育。同质的企业之间应发展良性相竞争,避免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异质企业的培养应不失集群企业的产业关联度,改善集群企业的分工地位,使企业建立起信息、技术和人才领域相互依赖的关系,形成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学习创新氛围。

最后,在产业集群的培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调问题,尤其要注重往附加价值高的产业链延伸。集群的发展往往是从供应链上某个环节的企业开始的。为了获取最大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部署应注重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尤其在具备了整合生产、设计能力后,要特别注重物流和营销环节的建设。

[1]吕君,颜光华.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研究——供应链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8).

[2]马亚峰,张强.供应链管理对提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探讨[J].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与管理,2006(4).

[3]曾娟.供应链管理在产业集群问题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

[4]连远强.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盟的耦合发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

[5]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J].现代经济探讨,2006(5).

[6]杨青芬.论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共生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

[7]曾丽萍.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10).

[8]姜丹丹,毕彦鹏.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物流科技,2005(21).

猜你喜欢
集群竞争力优势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画与话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中国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