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

2013-08-15 00:51□李
职教论坛 2013年17期
关键词:金融业实践性金融机构

□李 琰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培养能够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相适应的金融高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为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竞争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一、当前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高职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中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教授,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没有在相关金融机构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操作能力差。金融行业的业务操作有一定的行业独特性,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讲授专业技能上会有很大困难。

比如商业银行和保险业一般一笔业务是由几个职能部门按规定流程共同完成的。一笔贷款需要信贷部门、风险控制部门、清算部门和前台柜员共同完成,一笔保险业务需要经过接单、审单、核保、制单、发单,由保险公司不同的部门来共同完成。教师如果没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对这些业务流程中不同职能部门的作用、 重要性及操作要点不清楚,相关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必将受到影响。特别是涉及到股票、期货、基金、外汇等市场交易的相关课程,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交易经验,很难将这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开展起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我们的绝大部分教师不具备“双师型”素质,在实践性教学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的实践能力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校内实践性教学尚未体系化

实践性教学是采用将学科问题生活化、 情景化、社会化的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国高职院校近几年虽然加强了实践性教学,但还处于探索阶段。 校内实践性教学分散于课堂讲授、校内实训、毕业论文等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一体化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效果难以衡量,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制度保障也有待加强。

(三)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需要通过在金融机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以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保密性较高,每一项工作风险控制要求都很严, 需要专人操作专人负责。目前,学校很难在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机会。 学校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校外实训安排时,学生大多接触的是金融营销工作,企业深度参与的校外实训基地非常缺乏。

高职金融教育承担着为金融行业培养掌握业务技能、 具有一线实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的职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需要针对行业特点,围绕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技能要求来展开。

二、我国金融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分析

(一)金融业的混业发展趋势需要具有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为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提高市场竞争力,我国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当前不断发掘出新的业务,拓展盈利空间,金融业务发展呈现不断融合的趋势。 相应地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各金融机构不仅要求基层前台员工具有基本的业务操作技能,还需要了解银行、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行业相关产品的特点,并且能够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相应的产品分析和推荐。 同时,由于金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学生还要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自主掌握新的业务技能,以适应金融业的不断发展。

(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

当前, 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向高端服务拓展,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发展新客户、提供新服务成为各种金融机构的竞争焦点,创新产品与服务成为开展新市场和新客户的保障。金融产品的创新需要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 同时,任何一个新产品是否能占领市场还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金融机构在一线为客户服务的理财顾问、 客户经理、前台柜员每天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对客户的新需求和金融产品的市场反映拥有最直观地了解。具有创新能力的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捕捉到市场变化的信息,为本公司的金融产品开发、创新和整合提供可靠的建议。因此创新能力也是金融业基层员工必须拥有的能力。

(三)金融业竞争加剧,对营销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竞争的加剧, 金融业不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新型的金融产品,而且需要将产品成功地销售出去,保持并且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客户群。 为适应金融产品营销的需要,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加大了对一线业务人员的管理力度,人力、物力和财力向基层倾斜,对一线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层工作人员不仅要会操作、懂业务,还要有营销技巧,能够将金融产品销售出去。

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毕业后在金融业主要从事基层的基础工作。作为金融机构的“业务终端”, 应用型金融人才必须熟悉各种金融产品的主要特性,具有一定的金融服务技巧和营销手段,掌握金融产品营销的基本规律和运作模式, 能够根据产品特点制定营销策略, 将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并能够拓展和维护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四)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发展对业务操作能力和风控能力要求提高

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务的广泛使用使金融业的前台操作业务进程加快,业务种类增加,对金融工作人员操作的准确性、快捷性要求提高, 需要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多种业务技能,适应快节奏地变化,精通所从事的主要工作的相关业务,并具备一定的判断和控制业务风险的能力。

现代金融业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电脑的广泛普及也改变着金融业的运作方式。个人电脑正成为金融机构为客户服务的关键渠道,网络成为金融业与顾客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信息运用能力也成为应用型金融人才从事金融业务的基础能力之一。

三、满足金融业人才要求,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对策

针对金融业人才技能的需求,高职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可以划分为学校课堂内、学校课堂外和校外三个层次。 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实现最终的实践教学目标[4]。

(一)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学校为教师创造学习与提高技能的机会。高职院校要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创造条件。通过利用校内实训中心资源对教师进行校内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行业举办的技能大赛, 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培训等方式,让教师获得与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争取实践技能的自我提高。 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理财规划师、 资产评估师、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人资格等专业资格考试。专业资格证书既是教师是否具有“双师”能力的证明,同时证书取得的过程也是一个自身专业能力提高的过程。金融专业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另一个途径是主动参与到证券市场中,通过市场交易,提高自己对股票、基金、期货、外汇的市场分析能力和技术分析水平。

第三, 聘请金融机构的兼职教师来学校授课。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针对部分难度较大的实践性教学部分,学校可聘请在相关金融机构工作的兼职教师来讲[3]。 来自金融机构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以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来讲课,可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同时专职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观摩学习,提高实践水平。

(二)开展“双证书”教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可以使学生在取得资格证书的过程中,掌握金融领域的专业技能, 满足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国金融业一般都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人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实行金融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学方法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考试用书作为教学使用教材,既可以保证日常教学的质量,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又能提高高职金融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性教学活动

1.采用案例教学。 针对相关知识点,将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不但可以使教学形式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眼界,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主动性[1]。比如在期货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美国亨特兄弟的白银市场操纵案,让学生认识到期货杠杆交易的巨大威力, 以及投机中不尊重市场的后果。 教师在讲授证券技术分析部分时,介绍每一个技术分析方法的特点后,最好结合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股票或期货品种趋势图进行对照分析,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各种技术分析方法。

2.强化模拟训练。 在一些金融专业课中涉及到具体操作性金融业务时, 教师可通过强化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该类知识的掌握。如在《金融企业会计》中通过训练学生填制审核凭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国际金融》中通过练习汇率兑换,使学生掌握汇率间的关系。

3.使用场景练习。 在一些需要与客户沟通的金融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情景中来,进行场景化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及应变能力[2]。 例如在讲授保险产品时,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保险人员及客户,让学生根据客户具体情况推荐保险产品,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和营销手段。 在《个人理财》中,创设一些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根据客户背景,分析风险和需求,编制理财方案。

4.多运用直观演示法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或者图像进行金融专业教学内容的演示,提高知识点的直观性,加深学生理解。 比如介绍金融工具时,通过PPT 直观展示银行的支票或者汇票等工具;贷款业务流程则可以制成视频操作演示,使得学生的理解更为直观。

(四)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的作用

金融行业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非常高,在营业时间不允许外人进入工作场所。同时,为防止风险,金融业的工作岗位特别是一线岗位, 都是职责明确,一岗一人,外人难以插手。 因此,金融专业开展校外实训难度较大,实践性教学一般以校内实训室为主。 校内实训室通过网络和软件建立起仿真系统,学生可以进行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保险公司业务、证券交易的模拟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践训练。

(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课外实训

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而市场分析能力的提高仅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为提高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和交易水平,可以在学生中组织股票(期货)模拟交易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市场交易锻炼和提高学生。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 “证券协会”、“保险学会”等金融方面的学生社团,学校给他们提供与金融机构的联系途径,鼓励学生通过社团自主与社会进行接触,获得了解金融行业的实践机会。

金融行业涉及的面比较广, 产品和业务种类多,市场千变万化。为了让学生动态、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高职院校应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实践性教学,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 讲座邀请的专家主要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邀请来自其它高校的金融学领域的专家教授来校讲学,介绍金融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 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动态,开拓学生的视野;二是请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的优秀专家给学生介绍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把握以后的学习方向;三是请金融领域的新兴行业或专业课涉及比较少的行业,比如信托、拍卖、典当方面的专家给学生介绍行业特点,让学生对这些领域有一个全面了解。

(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处于一种开放的、具有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状态。 在实训基地实习,学生能接触社会,亲身融入真实的金融业务活动中,对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加强对金融业务的理解,有利于今后的就业。由于金融机构的行业特殊性,校外实训最好与学生毕业实习结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学生在金融机构可以实实在在地顶岗操作,达到了实训目标。二来对金融机构而言,学生校外实训也是发现人才、选择人才的过程, 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直接将优秀的实习生接纳为员工。 学校还应该与校外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 以便于企业将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给学校,促进学校教学的改进。

[1]毛传为.金融人才面临的环境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5(06).

[2]曾赛红.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6).

[3]党文.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设计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06).

[4]赵宏.金融证券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猜你喜欢
金融业实践性金融机构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刍议音乐“新课标”的“实践性”观点及其应用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