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学业与产业对接的探索研究

2013-08-15 00:51乔国玲
职教论坛 2013年17期
关键词:学业家具艺术设计

□乔国玲

全球市场贸易与信息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能否实现学业与产业地顺利对接,是检验高职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 当前职业教育不同于研究生本科层次教育,办学水平与成果不足以引领行业发展,总是为了适应产业新的需求而不断探索改革,积极调整专业方向,设置更有效的课程结构,促使在校学生将知识学习转换成有效的专业技能,及时满足当前社会行业的岗位需求,以便顺利找到工作。 从这种意义上说,职教的学业是被动适应产业发展的,我们还应当看到学业有它自身的教学规律,产业又有其市场发展的运行规律, 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思考如何使学业变被动为主动,甚至能否在某些方面引领产业发展, 真正实现学业与产业地对接,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一、产业转型快与教学改革慢之间的矛盾

产业转型速度总是比教学改革快半拍,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全球化,体现在经济贸易和信息传播一体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必然使得新型的产品、行业会以较快的速度在全球成长;教学改革的驱动性没有那么强烈,校际交流也很难直接受益于全球化。二是公司化运作,产业的公司化运作,使得市场对资源的配置速度比学校要快,尤其是对人力资源地组合与调配, 学校为了保证其稳定性,师资往往通过再培训而不是借助残酷的竞聘来提升。三是标准化,产业特别强调标准化,因为它有利于项目执行、行业融通和成本压缩,而学业的标准化目标不强,个性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似乎更加有吸引力。

早在2005 年上海欧洲橱柜论坛上, 德国某橱柜中国区总经理杨子旗说,橱柜家具烤漆的色彩有1950 种供客户选择, 这些烤漆色均是按照色彩标准定制,有标准数字色卡供客户选择搭配使用。 豪迈机械集团在家具的新工艺技术中介绍:“彩色喷墨打印技术用于橱柜门板和封边, 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客户喜欢的图案或照片,通过扫描打印在家具上……”。可以说这些数字色彩技术的使用促使家具生产与销售更加 “标准化、 多样化、 科学化”,并为家具的色彩设计提供了工艺保证。 对比学校的家具专业的色彩教学, 基本还在沿用传统的基础教育方式, 借助手工调色方法做色彩构成练习,对行业中广泛应用的数字色彩还模糊不清,这意味着数字色彩的工业手段已经成熟并普及,而专业教育并没有及时从中受益。 就职业技能教育来说,教学改革往往滞后于产业转型,只有加快学校与行业联合,实现行业与专业地融合,师资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互动参与, 双方找到共同利益之处,才能缩小这种差距。在这方面我们在教学上要尽量让学生熟悉家具加工的机械流程, 色彩的标准化操作;同时要和家具企业建立联合教学基地,尽量缩小和行业的差距。

二、区域环境对学业与产业对接的影响

艺术设计属于创新文化产业, 与艺术潮流、流行趋势和新文化现象联系密切。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活动往往比较活跃,对外来文化和流行事物的吸收也较快,可以说区域环境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笔者所在学院的服装艺术设计是一个时尚潮流感非常强的专业, 从近几年毕业生成绩来看,虽然高考录入时的分数不是最好的,但每年在全国性的服装设计比赛中经常获得比较好的名次,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广州的地缘性。学生可以随时在广州感受到来自世界的潮流趋势和影响,在设计时自然解决了“时尚潮流”这一问题。产业的转型与发展会对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漠然或忽视其存在的客观事实,盲目曲解或将学业与产业对立,狭隘地理解产业对于学业的技术性要求,都忽略了教育的根本性作用。高职设计专业教师应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积极了解来自国际一级市场的信息,将设计学科的教学改革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三、跨界交流对学业与产业对接的促进作用

高校之间经常组织专业教学研讨会, 行业之间也会有行业论坛、商业展览等活动。近年来出现的可喜变化是,高校专业教学研讨会经常邀请相关行业人士参加,行业协会及商业活动也经常有高校教师的积极参与,这是有益的双向互动,类似这种跨界式的交流越频繁,越有利于促进学业与产业的顺利对接。

家具设计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专业,该校经常组织教师参与米兰家具展、 设计周等活动,使得一线教师深入了解家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新的材料、造型、科技等信息,并及时反馈到课程教学中,这种持续不断地对外交流和设计活动,确保了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对未来行业需求的适应性。

四、学业改革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学业改革不仅只是被动适应产业发展,某些方面还能起到引领作用,尤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是专业核心内容,学业改革必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才能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艺术设计教育特有的专业属性决定了教师要在教育技术、教育理念上不断更新,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将最终损坏艺术设计教育的前沿性特征。应该促使教师积极走到行业中去,多做创新型的艺术设计实践,从而促进产业的变革与发展。

纵观艺术设计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其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做得非常好的高校或研究机构。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包豪斯学院在现代设计上的重要作用,使得我们到现在还不容小觑德国的现代设计,而北欧设计的发展则离不开赫尔辛基大学。 统计资料显示,2010 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GDP 的12.6%;而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11.9%,一举超越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坐上服务业的“头把交椅”,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这些是和北京、 杭州的高校设计优势密不可分的。对于艺术设计学科而言,理念的教育必须符合其学科教育教学规律,一个不能引领世界潮流的艺术设计教育高校,必将被淘汰,更谈不上学业与产业的相互促进。如果我们能从潮流文化与高校体制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就完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瓶颈,使高校教学模式可以迅速有效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从而解决实践需求与高校教学体系之间所产生的错位问题。

五、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是解决学业与产业对接的关键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学业与产业对接的关键,然而其间有不少难以克服的困难与矛盾,大量教学实践与改革也证明,这种理想的状态往往是学校单方面的一厢情愿。

企业不会轻易把项目拿出来给学生做,企业的品牌价值、项目过程的督查、项目时间、人力资源成本、专业的验收标准、法律合同约束等因素,都不会让一个优秀的企业去做这种冒失地尝试。那么企业愿意把什么样的项目拿出来参与一体化实践呢?实践证明一些低价值重复劳动的项目、时间约束性不那么强的、有很强创意和研究性的项目都是企业愿意拿出来和高职院校合作的内容。再加上学科体系下的公益性设计项目、竞赛项目等,从而构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内容载体。虽然企业与学校的目标不同,但也有共同利益,成功的职业教育推动了行业岗位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个内因则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盼,职业教育办的成功,企业的竞争成本中“员工入职培训”则可以转嫁给学校,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是促使一体化构成得内因所在。例如,德国员工的入职培训基本都在教育机构完成,教育机构和企业在制造工业和员工的薪酬部分都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产、学、研一体化”除了解决项目来源的问题,还需要合理的课程体系来配套, 主要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学校的环境设备建设、监督体系、行业的检验与反馈等。这些外部因素是一条主线,将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的利益串起来。 在当前条件下,我们应该集中智慧,以积极的心态,妥善解决好外部因素中不利的部分,发挥有价值的因素,把一体化内容做好, 这样才是解决学业与产业对接的关键。

六、结语

紧跟当前产业的变化与结构转型,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技术、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专业方向,围绕“学业与产业的对接”这个核心目标,创造条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扎扎实实地在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做好每一步,不断地推动教学改革,才能将整个教学体系与产业发展对接起来, 最终实现学业与产业的双赢, 使我国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成为促进艺术设计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立足的重要驱动力。

[1]高志强,包旦妮,占必传,薛生辉,单文霞.创意产业视阈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再思考[J].艺术百家,2012(05).

猜你喜欢
学业家具艺术设计
艰苦的学业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