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立体裁剪技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3-08-15 00:51吴永红
职教论坛 2013年36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立体平面

□吴永红

随着西方三维结构的裁剪体系引入我国,各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先后开设了立体裁剪课程,一方面为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做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开发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能融入世界的服装纸样。立体裁剪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艺课程,是一门行动导向课程。我国职教专家姜大源提出行动导向的教学应在“建构优先原则”为主、“指导优先原则”为辅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建构优先原则”与“指导优先原则”的教学融合[1]。用这种指导思想审视当前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可以看出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有效地将立体裁剪的理念和技法传授给学生是服装专业教师们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决定立体裁剪教学效果的几个主要方面来探讨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立体裁剪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艺课程

立体裁剪是将坯布覆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将坯布通过折叠、收省、聚集、提拉等手法做成效果图所显示的服装主体形态,并展平成二维的布样[2]。立体裁剪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双重特性,这个过程既需要理性思维,又充满着艺术般的探索、想象和创造。与平面裁剪相比,它可以边裁剪边看到立体成衣效果,因此更能精准地控制服装各部位的放量和尺寸,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修改最初的构想以达到理想造型。因此,立体裁剪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是将设计构思转换为成衣的较好手段,操作直观可控性强。事实上,很多服装设计师也是借用立体裁剪来检验设计创意的可行性。而对于版型师而言,立体裁剪可以塑造更精致、更适体的版型,一些难以用平面裁剪来实现的高难度结构在立体裁剪中迎刃而解,特别适合于高级时装、高级成衣与定制装的裁剪。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对立体裁剪感性的创造活动加以总结和归纳,可以充分提高设计能力,为其以后成为设计师、版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可以解决学生专业学习的两个问题:一是教师通过服装基本款式如基本衣身、领子、袖子、裙子、裤子等的立体裁剪讲授,一步一步展示基本款式详细的构成经过,使学生理解服装的结构原理,为日后学习抽象的平面裁剪打好基础;教师通过复杂款式或礼服的立体裁剪的讲授,使学生掌握造型及装饰的多种手法,比如掌握凹凸、褶皱、曲线、立体花朵、镶嵌钉珠等对服装的“空间造型”的手法,以便将来应用于高级时装制作。二是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有效的思维能促进知识的吸收与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通过课程的实践进一步培养有益的思维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3],通过立体裁剪课程打通平面与立体思维转化的通道,对于学生今后从事服装设计至关重要。

因此,立体裁剪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中一门重要的技艺课程,它是融造型与结构于一体的裁剪方法课程,是款式设计课程与工艺制作课程的中间环节,是款式设计的延伸,又是工艺制作的准备。

二、立体裁剪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各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立体裁剪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首先,立体裁剪课程在设置上忽视了与相关课程的连贯性。立体裁剪是与服装艺术设计、服装人体工学、平面结构设计(平面裁剪)、服装工艺制作等课程密切相关的,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大部分院校不会单独开设服装人体工学这门课程,至多将服装人体工学内容作为平面结构设计课程的开场部分略微带过。我们知道,服装设计制作要以人体为依据,学生如果不熟知人体结构而不求甚解地只记住一些人体工学数据,在实际服装设计制作中就不能灵活应用。其次,有些教师在讲授立体裁剪课程的内容时只讲立体裁剪的一些方法,几乎不结合平面裁剪的知识,也不引导学生从工艺上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而实际上用立体裁剪方法得到的纸样需要用平面裁剪的知识来修正,工艺的可行性也会制约结构设计的路线。再次,有些教师教学方法欠缺,过于单一,一些教师先讲解理论后操作示范,学生再依葫芦画瓢操作一遍,教师在一旁个别辅导,缺乏启发思维、引导创新的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掌握立体裁剪技术是可行的,但不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比较热衷于服装艺术造型,对立体裁剪容易陷入盲区,片面追求造型如何美观和出奇制胜,而不太考虑面料的丝绺是否顺直、衣身结构是否平衡、各部位松量是否恰当、能否缝制成衣、是否适合穿着等等,立体裁剪课程结束后留下的只是扎在人体模型上的造型作品,取下来是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实际上这是没有真正掌握立体裁剪的技术。其次,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平面面料转化为立体造型以及立体造型再转化为平面纸样的过程,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再次,学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严谨性与持久性,对于立体裁剪制作的作品,大部分同学最终没有将其转化成纸样,也不去考虑如何处理工艺的问题,忽视立体裁剪课程与平面裁剪、工艺制作课程之间的连续性。最后,一些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及审美能力,往往通过复制或者模仿来完成作品,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4]。

三、立体裁剪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立体裁剪的课程安排

笔者通过多年立体裁剪的教学实践,认为将立体裁剪课程分解为两个阶段教学更为有利。第一阶段安排在低年级,平面结构设计(平面裁剪)课程之前,着重基本款式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变化款式的教学。这是贯彻先立体后平面的教学思想,立体裁剪法针对服装初学者来说,易于接受,对后续平面裁剪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因为能理解结构原理对平面裁剪学习的兴趣会大幅度提高。第二阶段安排在高年级,有了立体构成、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以后,着重高级成衣、礼服、创意装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技法有机地将造型与裁剪合为一体,并较为自如地发挥,为独立完成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建立平面与立体交织的教学模式,通过立体裁剪法让学生理解平面裁剪法,再用平面裁剪法来验证立体裁剪效果,在这样的教学循环中,学生的服装立体感被逐渐激发出来,对人体外型和服装结构的理解会逐渐深入,并且变得灵活以及富有创意[5]。

立体裁剪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一般被设置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这是从内容的难易程度上加以区别。其实从本质上来看,立体裁剪课程包含技术与造型两个方面内容。技术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面料丝绺的控制能力和衣服空间的塑造能力,即掌握面料的丝绺顺直和衣身平衡,以及衣服松量的加放;再利用立体裁剪操作直观的优势,结合服装平面裁剪与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服装和人体之间的关系并塑造出不同空间形态的常规服装。立体裁剪课程的造型内容重点在于针对非常规服装中的轮廓造型和细部结构,通过立体裁剪的手段用坯布呈现出来,旨在训练学生对服装的空间三维造型的审美感知和空间三维塑形的创造能力[6]。

(二)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一般地,教师应先研究课程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传授该课程的精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依照立体裁剪的课程特点,其教学方法可综合采用以下几种:

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这个方法比较适合立裁技术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先将学生集中起来,讲解教学计划中的理论部分,再开展动手实践教学,不仅学生动手,教师也要动手,也就是说,教师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进行分散练习。教师示范教学要举一反三,从原理上讲通讲透,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师示范的品类要具有代表性,需包含此品类服装的各技术要点。学生的动手训练,不只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要在课后练习。

2.平面与立体相交叉。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立体裁剪也要结合平面裁剪方法,学生要学会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实现与平面裁剪方法相同的结构特征。例如在衣身原型和省道转移的授课中,教师可让学生先用坯布在人体模型上用立体的方式完成,然后转化成平面纸样,再将其与平面裁剪方法产生的原型相互对比、相互验证。通过这种平面与立体的交叉,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一块平布在包裹人体时出现的种种结构形式、这些形式的可变性、这种可变性带来的立体效果变化以及转化成平面纸样后其外型、各种结构线的特征等等,从而为平面结构设计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且,教师要让学生多测量立体裁剪形成的服装的主要部位,加强直观记忆,掌握服装结构要点。

3.强化动手的练习法。作业练习是立体裁剪整个教学实现的重点,而立体裁剪的练习主要是动手训练。为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在课堂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业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法。教师选择作业习题时,要使习题具有覆盖面和典型性,并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体现出款式灵活的变化和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数量也要达到一定的量。教师还可将最后的大作业适当地采用项目设计的办法,将其与企业项目相结合,由教师组织细分项目,学生分组来合作完成各子项目。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设计制作课题的实践活动来体验实战过程,积累实践设计制作经验。教师也可以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设计大师的最新作品作为任务,要求学生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做出来。这样强化师生间互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4.讲求完整的系统法。服装设计是个系统工程,一环紧扣一环,各环节紧密关联。因此,学生用立体裁剪完成的服装设计如果仅仅停留在人体模型上,还不能算是完整的,还要从结构和工艺的合理性角度来检验最终效果,要用审慎的眼光来观察衣身是否平衡、丝绺是否顺直、从人体模型上取下来能否成形、穿脱是否方便,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并思考用何种工艺手法来完善成衣效果。

总之,立体裁剪的教学方法不仅要遵循服装设计学科的教学规律,还要依据自身课程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结果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能举一反三、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立体裁剪的教学评价

立体裁剪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即要彻底改变仅以期末考试单项成绩的评价方式,而是将评价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比如将学生的综合成绩评定划分为:期末作业占40%,平时作业、期中作业各占30%。评价体系的核心要义是既评价学习过程也评价学习结果,要更注重学生学习及能力发展的过程,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将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为促进评价对象的变化与发展,将结论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学习表现,这样不仅能清晰地记录下学生个体学习成长的轨迹,还能对学生进行多次评价,是较为科学的方法。另外,若要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结果,对评价主体就要进行开放化处理,即在评价主体上,要改变单一地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模式,重视多样选择评价主体及评价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商,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和其他人员交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考核内容除了立体裁剪基础部分的考核外,还要加大创意设计和对企业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考核,比如引入企业开发款式制作项目,在参与企业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对实际工作要求的适应能力。对于项目成果的评价,应从以下指标着手:对款式特点的准确把握、基本技能的掌握、艺术造型手法运用、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及造型设计的原创性[7]。

时尚在变,服装的样式也在变幻。服装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美化生活、让生活变得更有趣的宗旨不变,变的是达成这个目标所用的艺术和技术的方法,所谓“道不变,变的是器”。立体裁剪在实现艺术与技术合二为一的过程中,其方法还需要不断探索,比如日本学者中道友子创立的平面与立体结合的方法,借助纸样剪切手段,把服装的立体造型变魔法似地进行创新,引发了大家对立体裁剪新的思考和实践。作为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主力军,各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也应不断改进教学,以适合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的安排来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和服装产业需求的人才。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23.

[2]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组.服装制版初级[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12.

[3]宋勇,马宝利.基于三维空间概念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探讨[J].职业,2009(9):44-45.

[4]邓鹏举,冯素杰.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如何实现三位一体化[J].文教资料,2009(30):63-64.

[5]胡剑光.巴黎艾思莫德(ESMOD)学校服装结构教学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7:78.

[6]赵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立体裁剪课程内容设置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298-300.

[7]李凤仙.项目驱动法在服装立体裁剪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59-61.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立体平面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玩转高考真题——平面解析几何篇
念个立体咒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