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软硬件建设提升现代陶艺职业教育质量

2013-08-15 00:51张宝青刘琦君
职教论坛 2013年35期
关键词:陶艺职业艺术

□张宝青 刘琦君

中国现代陶艺职业教育是在西方教育模式和陶艺制作模式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一种教育模式,主要是一种教师集体授课,偏重于理论讲授的教育模式。如今,在国内上千所高等院校中,有上百所院校都专门开设了现代陶艺课程,都把现代陶艺的教育划入了艺术院校的必修课程,还有很多地方的中小学也开设了现代陶艺课程,作为中小学生提高德智体美劳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课堂集中教学相比师徒传承教学来说,更有效利用了教育资源,在培训的时间方面大大缩短,同时避免了学生接受单一师傅教育的片面影响。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由于其课程设置的局限性,每门课程只有几周,几周后又是新的课程,学生刚刚对某门课程入门,课程就已经结束,导致课程结束后往往学生学到的只是制瓷工艺的表皮,而不能深入地学习每门陶瓷技艺的技巧,往往对理论的学习较为全面,但在实践操作方面就很弱。[1]

一、创新硬件建设,处身于陶,创设陶艺教育情境

改进现代陶艺职业教育效果,必须兼采传统陶艺教育和现代陶艺教育之长,而避开二者之短。同时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防止固步自封,不断改进陶艺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培养真正的现代陶艺人才。在硬件建设方面主要有:

第一,防止片面进行陶艺进行分割。现代陶艺职业教学由于采用班级和课程教学模式,往往陶艺的整体性受到漠视,陶艺被分割成很多条条块块,其教学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条块之间缺乏必要的传承和组合,学生自己缺乏统合的能力,学完之后,难以立即致用。[2]改善陶艺教学的硬件建设,就必须统筹兼顾,首先考虑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陶艺制作链中进行学习,在学习其中某项技能时,可以迅速过渡到其他技能的训练场所,并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学校在进行陶艺教学课堂建设的时候,应该兼顾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实践基地建设的需要,让陶艺制作整个过程能够得以呈现。这种呈现既包括实物的呈现,也就是说从对化学元素的认知、到陶艺制作基本原料的准备、到设计、成型、到最后烧成,同时各项具有专长的教师互相配合,帮助学生将这些过程整合为一个整体,让他们亲手触摸每个环节,使陶艺创作真正成为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即便是失败的,也能够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借益,深刻理解陶艺创作的流程及整体效果。现代科技的发展,使陶艺教学硬件建设有了更好的努力方向。除了这种从陶泥到烧成的现实体验之外,还可以利用高科技制造让学生观摩的仿真效果。利用电脑全息技术,学生进入仿真情境,能够在不浪费任何现实资源的情况下,体验陶艺制作的全过程,并且能够返回,纠错,获得比现实陶艺创作更好的体验效果。这种真实和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纠偏以往陶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

第二,破除陶艺仅仅是设计和造型的观念。陶艺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要获得理想的最后陶艺成 型,学生必须学习一般捏雕和形体设计的知识,此外,还必须对瓷土的构成及成型效果,釉料的辅助成型效果,窑炉和窑火温度的掌控及成型效果等完全掌握,这样才能在每一步学习的时候,兼顾其他,对陶艺制作获得整体认知。

第三,充分考虑陶艺教学的特性,对陶艺教学场所进行和普通教室建设不同的建设。比如各种陶艺原料的摆放,光线的照射和投射,成品的陈设等等,既要考虑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局部环节的学习和接受,同时又要让学习者对于陶艺作品在整体空间中的效果获得完整认知。

第四,陶艺制作还必须是一项不断得到反馈提高的艺术。这就要求在进行硬件建设时充分考虑到陶艺作为审美工艺品和商品的特性,让它的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得以呈现,并反馈给陶艺制作,让陶艺制作者进行足够的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陶艺教学就不能在一般的艺术教学教室里封闭完成,而是要在一个流动空间里进行教学。在开始陶艺教学之前,让学生通过流动空间,感知社会对于审美和经济价值的需求,并且充分进行自我个性与环境的磨合,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充分感受和观摩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且对每个过程进行反思,在制作完成之后,接受专业的评论和价值评估,这个可以用现实场景或者仿真场景来加以呈现,这样陶艺职业教学就不会成为静止的孤立的甚至分裂的过程,而会成为运动的鲜活的流动的过程,进行硬件建设可以有效改进陶艺职业教学效果。

创新现代陶艺职业教育硬件建设,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感受和学习陶艺的空间。这里从小的角度来说,让学生感受到尽可能多的陶艺元素的存在。通过改善陶艺教学硬件建设,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到触觉,甚至借助电脑科技,进行3D的立体感受,这样陶艺对于学生来说,就不会仅仅是书本上枯燥的概念,也不是摆放在那里仅仅供他们临摹的样本。通过陶艺情境的创设,学生就会感觉到生活在陶艺制作的空间里,和陶艺制作融为一体。这种陶艺制作情境的创设,在有充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对整个陶艺学习过程场所进行设计和建造,从学习和实习一体化的角度,让学生摆脱只是体验式的感觉,而是真正成为陶艺学习的主体。当他们进入这样的空间之后,就不再会感觉外在于陶艺,只会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而是通过观摩优秀的陶艺作品,观察陶艺作品产生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亲自动手的机会,在各种试对和试错的具体实践中,他们真正成长为陶泥、釉料、造型和烧成的主人,让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转化成具体的作品。创新现代陶艺职业教育硬件建设,就是要提供这种让学生游于艺的情境。硬件不是冰冷的外在物,而是有着富含情感的色彩和温度,并伴以各种有声和无声的语言,去激活学生的每个艺术细胞。这种空间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他们懂得规矩,并敢于逾越,并且有看到自己思想客观化,情感具象化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同样得到解放,不再需要像传统陶艺教育那样一板一眼地教育,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自己的翻版,或者因为学生模仿不到位而大发雷霆。教师在这种情境中同样获得主体性,他们成为真正的艺术宫殿的导游,并利用他们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不至于完全迷路,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的实践成为有活力的行为,而不是丧失主体性的机械模仿。

二、创新软件建设,游心于艺,提升陶艺教育内涵

硬件之外,还必须创新陶艺教学的软件建设。这里所说的软件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脑软件购买,而是相对原料窑炉等材料和设备的陶艺制作主体,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建设。

首先,要加强陶艺教学师资的建设。陶艺既是一门工艺,同时也是一项艺术,所以陶艺的师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陶艺的工艺特性和审美特性,从师资的引进和培训等方面进行考量。传统的陶艺教学,师资往往偏于有一技之长的工艺方面,学生投师学艺,往往就是冲着师傅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希望学到独家之秘。但是这种独家绝技即便去除门户偏见,往往也难以广相传授,因为它往往是这些师傅们依靠自己的悟性和经验获得的,离开这种因缘际会,就很难学习。这样就导致大量独到之秘无法传授,不得不失传。现代教学技术则往往是采取班级教学,教师在理论把握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但是学院和市场有着一定的阻隔,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在进行理论传输时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在进行实践指导时却并不能得心应手。从事实践的师傅们往往看不上理论教学的教师纸上谈兵,而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又往往觉得师傅们纯粹是经验主义, 往往将他们贬之为工匠,不屑一顾。打破这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壁垒,在师资引进和培训时,将二者进行结合,就是当下很时兴的双师型教师,对于这种师资的引进和培训,对于陶艺职业教育的提升,非常重要。

其次,创新陶艺职业教学软件建设,还要打破对于陶艺学习的狭隘理解。陶艺,顾名思义,是陶瓷艺术,但是既然是一门艺术,除了制作技艺的传承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它和其他艺术以及文学、美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联。从这点来说,学习陶艺,如果仅仅就陶艺而陶艺,最终学到的不过是简单的工艺,是陶艺的末端,不要说登堂入室,连陶艺的门径都没有触及到。要提升陶艺职业教学,就必须在强化陶艺基本工艺教学的同时,扩展陶艺的概念,树立大陶艺的思想。对从事陶艺教学的主体进行全方位教育,进行文学、美学和哲学的教育,甚至进行一些和陶艺风牛马不相及的物理化学教育,都能有效增进陶艺制作者的素养,让他们获得更好的艺术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感觉,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并最终改进陶艺职业教学效果。

再次,创新陶艺职业教学软件建设,要打造大软件的概念,也就是说尽量破除陶艺教学的功利性,让学生在感受陶艺教学的过程中,领悟陶艺,对陶艺进行工艺过程学习的同时,培养审美感觉,进行审美认知。通过这种大软件的建设,学生就不会仅仅局限于从一般的泥巴和釉色等来考量陶艺,而是会获得一种对于陶艺生命的体认,于具象之外获得抽象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又作为一种艺术的直觉,具象为他们的艺术作品。陶泥作为现实和自然的表征,被打开之后重新排列组合,意义在重组中拆解然后重建,这样就让艺术作品具备了意味,在简单的工艺之外收获了丰富性。

创新陶艺职业教学的软件建设,在本质上就是把艺术还原为艺术,在为了教学方便,进行艺术拆解的同时,随时能够对艺术进行整合,而不能给学生造成艺术是分裂个体的误解。创新陶艺教学软件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创新陶艺教学硬件建设更为困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场地的建设,而是更为深入地涉及到陶艺制作主体,即人的素质提升的问题。只有把从事教学的师生双方都看作是生命的本体,并且和陶艺这种艺术的生命进行复合,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提升陶艺职业教育。硬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陶艺教育的从事者充分体会到身在艺中,即他们从小的地方感受到陶艺的元素构成,从大的地方感受到陶艺作为生命萌芽到成长成熟的整体过程。而软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陶艺教育的从事者充分体会到心在艺中,或者说完全化身为艺。甚至通过前述大陶艺的教育,对陶艺的边界进行充分地破坏,目的是让陶艺教育的主体,即师生获得充分的心理和情感自由,既能入乎陶艺教育之中,又能出乎陶艺教育之外。这样就摒弃了传统陶艺教育那种机械传承,甚至对每个步骤死背硬记的毛病,同时也避免了一般班级教学,教师和学生相脱离,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创新陶艺教学的软件建设,就是从本质上提升教学的主体,让师生共同提升他们的艺术感觉,并且将理论的传授演变为艺术直觉的获取。[3]

创新陶艺职业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根本上就在于把陶艺理解为艺术,是生命的整体。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某个过程进行拆解,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对陶艺的制作过程进行孤立片面的理解,甚至为掌握某项技能而沾沾自喜,画地为牢,并拒斥更为全面整体的艺术感受和理解。

硬件和软件的区分是为了阐述的方便,而实际上他们应该是混融一体的。我们在进行硬件建设的时候,要想到操纵硬件的陶艺教学的主体,即人的建设,在进行软件建设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陶艺制作的对象,陶艺是将人的主体性客观化的过程。只有将这两方面综合考虑,我们才不会有所偏颇,从而将陶艺职业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之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时时更新,与时俱进,永葆青春而不衰!只有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我们才能进一步提升现代职业陶艺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陶艺人才,为现时代和将来奉献更多的陶艺精品。

[1]冯金江,何裕宁,洪燕.日美陶艺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启示[J].中国陶瓷,2006(12).

[2]詹嘉,李月明.陶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若干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6).

[3]宁钢,张朝辉.陶艺教育的使命[J].美术观察,2008(3).

猜你喜欢
陶艺职业艺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纸的艺术
“疯狂”的陶艺
我爱的职业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