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现状背后的冷思考

2013-08-15 00:51程诗杰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小课程内容

◆程诗杰

(沈阳师范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英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出现教育内容严重知识化倾向,尤其是在幼小衔接阶段更是以小学化教育为导向,重视知识技能习得,使得幼儿早早失去了该有的童年之乐。揭示幼小衔接规律,提高幼小衔接成效,教育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在教育理论和心理理论的支持下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以此为幼儿提供适宜性教育。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相互衔接。此阶段儿童正处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其实质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要通过对教育目标、内容、实施手段和评价做出科学的调整,以减轻幼儿入学前后的心理负担。幼小衔接中课程的设置应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双重特点。

二、目前我国幼小衔接课程中存在主要问题

1.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在幼小衔接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程度是影响教育目的直接因素。经调查多所幼儿园及教育机构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第一,重视认知目标达成,忽视情感体验。课程目标的设定中情感目标最易被忽视,教师追求技能训练带来的外显效果,以此凸显教育成就。这便导致幼儿从探索认知直接跨越到以演绎推理为主要思维方式的阶段。

第二,以家长不合理期望为教育目标。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的理想变成了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由于盲从、攀比心理作祟,致使教育中往往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很多幼儿园为了经济利益,弃应有的适龄教育而不顾,为“超前教育”广开绿灯。

2.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置一直是学者对幼小衔接展开讨论的中心内容。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与小学学习内容重复。此阶段课程以小学教材为主要参考,使得孩子入学后对熟悉的知识注意力分散,降低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下滑,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补课,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第二,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在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每一阶段的发展也都蕴含了上一阶段的特点。课程设计者根据成人的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却不考虑处在该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需要,这便导致实际课程与幼儿理想活动之间出现断层。

3.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中实施

很多幼儿园将教室的环境创设小学化,延长上课时间、增加课程数量、减少游戏时间。在这些变化背后,是教育者试图通过环境的改变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适应力。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没有足够的成熟发展,就没有真正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改变环境而有相应的变化。因此这实则是一种积极的外在形式表现。

4.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幼儿园中,除教师外,幼儿自身是重要的评价主体,以质性评价为主。而在小学,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机会减少,量化评价成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在此阶段,由于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上的改变,教师往往直接忽视质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

三、对幼小衔接课程实施的建议

1.课程目标弹性化

幼小衔接课程的目标设定要同时考虑幼儿园、小学两级单位,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以逐步递进的方式实现课程上的衔接,进而实现心理上的衔接。在目标的设定上要体现弹性化特点,及时对已有课程进行反思和调整,力求幼儿从生理和心理上同步发展,使其逐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课程目标的设置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的不均衡性,小步递进,不可操之过急。同时要注意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力求满足不同能力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名儿童都能在课程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2.课程内容生活化

在幼小衔接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继续以儿童的生活经验积累作为重点,发现和探索仍应该是此阶段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这阶段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到知识内容的内部逻辑整合,便于与上级学校的衔接,而且要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发展特点设置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以防止幼儿思维方式转变中出现逻辑混乱。幼儿园、小学和家庭都应注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教育内容,以保证课程围绕幼儿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展开,使幼儿从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3.实施手段灵活化

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正值前运算阶段,思维已经表现出符号性特点,但并非已经进入逻辑思维阶段,此阶段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表面性较强,因此在幼小衔接课程中,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教育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事物表象逐步引导其向逻辑思维转变,从外部动作逐步转化为内部思维。课程的实施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提供同伴合作的机会来激发幼儿兴趣。课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切不可忽视课程中幼儿情感体验的获得。

4.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要以幼儿发展的长远性和全面性为导向,要力求评价的主体、理念、标准、方式等多元化,以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基点,改变评价对象的被动地位,使幼儿成为评价主体,以自评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多个方面,更应注意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性和积极程度。在评价中,尤其要注意儿童间的个体差异,充分做到纵向而非横向比较,并对不同幼儿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上,充分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到幼儿现阶段的发展,又要充分考虑到其长远发展。

[1]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教育研究,2008,(5).

[2]秦臻飙,侯莉敏.幼小衔接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调查与研究——对广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比较研究.2005,(5).

[3]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

[4]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8).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幼小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