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筹资渠道多元化研究

2013-08-15 00:51□龙
职教论坛 2013年29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筹资院校

□龙 霞 张 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十五”期间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发展中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4%),造成了严重的教育不公和家庭负担过重,我国高等教育的学费支出已超过人均GDP的50%,远远高于国际标准(20%)。早在1993年,中央政府在制定90年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曾明确提出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然而,这个目标到2012年才基本实现。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同样存在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是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我国高职教育筹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经费中,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大致各占三分之一。在高等教育经费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更多向本科教育倾斜,高职教育所占的经费比例不足高等教育经费的五分之一。而目前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学校数量、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等方面已基本相当。相对普通本专科教育而言,高职教育的基础更薄弱。由于经费不足,很多高职院校无法引进足够数量的师资,无法按标准投入必须的教学仪器设备,无法建设满足需要的实训场地,致使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已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我国从1989年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收费制度。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实现收费并轨,学杂费收入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从而实现了多渠道教育筹资取代政府包办的教育体制[1]。近几年来,我国对高职教育筹资渠道多元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筹措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招,而扩招最大的是高职教育,从而造成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但是,随着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却日益紧张。相比本科院校,中央资助的高职专项建设项目少、资金更少,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也常常不能及时到位。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建的高职院校基本上没有新的财政投入,主要靠收取高额学费维持日常的正常运转,但学费过高又影响了招生数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投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多产业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要及时顺应形势,探索如何利用教育债券、教育股票、教育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政府应巩固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地位,同时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多元化。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化是解决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有效途径,要从教育经费的投入主体角度将高职教育的主要经费筹措渠道划分为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投入和个人投入。要从政府、企业、金融、个人等多方面入手,解决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职院校也要注重内涵建设,扩大投资渠道,如发展校办企业、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力度、主动接收社会集资和各种捐赠。

(三)经费筹措方式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院校经费筹措方式进行市场化融资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其经费筹措方式可归纳为:(1)内部筹资;(2)合作办学筹资;(3)校办企业创收;(4)有偿服务创收和资本运作筹资;(5)募捐;(6)发行债券、教育彩票;(7)组建教育产业基金、争取教育基金;(8)发行股票等方式筹资;(9)收取学费;(10)银行信贷融资;(11)BOT 项目融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学杂费、社会和私人捐资等渠道。其中,国家财政拨款仍然是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主要方式[2]。在高职院校经费筹措中,应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资的主导作用,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助学贷款制度,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降低市场筹资的强度。

二、我国高职教育筹资情况的解决办法

(一)制定法律法规,确保政府投入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是本国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各地政府在财政上应尽可能多地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考虑引进市场机制,采取诸如政府贴息、财政投融资等形式。对于新建和办学条件比较差的高职院校,各地政府应当在规划、审批学校发展用地、原有校区土地置换、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当前,高等教育经费拨款还是实行财权与事权分离,教育经费预算也未能实现单独列项,教育投资管理活动从上至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方式越位、政策法规缺位、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政府的直接干预也弱化了高校的市场定位,导致高校承担了多重使命,造成市场经济的投入与产出机制难以在教育领域内真正实现[3]。高职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并制定相关法规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及时到位。

(二)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规范高职教育成本分担

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筹措教育经费有两条原则:一是“利益获得”;二是“能力支付”。也就是谁从教育中获得的好处和利益越多,支付的费用就应该越多;谁从教育中获得了好处和利益,就应按其支付能力的大小提供教育费用,能力越大,支付越多。这两条原则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国家、社会、企业、团体和个人从教育中获得了好处和利益,根据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和利益获得原则,国家、企业和行业等部门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受益者,理应分担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

(三)促进社会捐赠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国外对教育的社会捐赠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实物捐赠、现金捐赠、信托捐赠、证券捐赠等。国内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慷慨解囊、捐资助教的资金必将成为我国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高职院校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书育人的满意度,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建立校友会等组织进行专门的筹融资,以形成社会捐赠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支持银行对高职教育贷款

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在不可能投入更多财政资金发展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可视高等学校的发展前景,对公立高校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4]。当然,只要高职院校具有稳定的生源和可以预见的收入,银行就愿意贷款给学校。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敢于“借鸡下蛋”,将学校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银行资金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必然会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五)吸引企业对高职教育的投资

高校方面要多方积极探索产业化途径,增强与地方经济衔接的紧密程度,使高校的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地方能从投资教育中真正得到切实的利益,如增加就业机会、拉动教育消费、获得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等。同时,高校应将重点科研项目与所在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争取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促使政府增加政策性投资[5]。高职院校要努力提高自身筹资能力,挖掘潜力,加快产、学、研结合,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采用BOT等国际通行形式筹资

BOT模式是由学校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特许协议作为融资基础,校外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流动资金、经营管理、各种风险均由项目公司承担,并在协议的期限内经营,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学校。学生公寓、餐厅等项目学校不能获得任何经营利润,没有直接的控制权[6]。对教学楼、办公楼、实训楼、实验室、食堂、浴池、学生公寓楼等基础建设,可采用开发商先期垫款,学校分期付款的方式;对大批量的计算机、办公设施、仪器设备等均可采用向经营商分期付款的方式购进。

[1]胡美娟.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筹资多元化环境下的教育收费[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79-80.

[2]刘琨,周菁.从高校负债谈如何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9):156-159.

[3]任会兵.构建多元化教育筹资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从湖北省高等教育经费现状谈起[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79-92.

[4]尹鹏.高等教育筹资与市场机制选择[J].求索,2005(03):143-144.

[5]高洁.论高等教育筹资理念的更新[J].财会研究,2003(10):60-61.

[6]许振国.公办职业教育筹资方式多元化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30-31.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筹资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