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的堕落——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现代性

2013-08-15 00:51◆佟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3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鲁迅

◆佟 彤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高尔基曾在一篇极具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丹柯》中,描写了一个耶稣式的英雄人物丹柯。他从自己的胸膛中掏出如太阳般燃烧着的心,给在黑暗中走得筋疲力尽的人们照亮,为他们指明生存和自由的道路,这种丹柯式的心正是鲁迅笔下的“精神界之战士”、“真的知识阶级”的灵魂。

“五四”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的时代,而知识分子是这场文化、思想革命的先锋。鲁迅的寂寞、苦闷情绪反映到文学界,如鲁迅所言“北京虽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1920年至1922年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从一阵“精神界之战士”到“布不成阵”的游兵,鲁迅在其小说中深刻剖析了各类知识分子心灵世界和现实社会之间的断裂,以及知识分子心灵内部的矛盾,这“成了他怀念旧战友和寻找新战友的过程中的一种历史性的精神文化思考”。

一、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923年,鲁迅怀着拯救国民的梦想踏上异邦日本,开始了他的求索之路。从医治身体到拯救灵魂,从实业救国到思想启蒙、立人,鲁迅最终将文艺创作作为“第一要著”。鲁迅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创造了两种五类知识分子形象,并对其进行剖析,代表着历史和精神文化的一种沉思。

1.“向外型”知识分子

鲁迅的“向外型”知识分子形象指的是主人公的思想锋芒是向外的,是作者主人公之口表达自己对时代、历史、革命的感受,如《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

鲁迅苦闷地对时代与历史进行了10年的观察与体验,终于1918年完成了《狂人日记》。《狂人日记》以象征的笔触记录了狂人“荒唐之言”,及中国文化思想界一个艰难苦痛的过程。文中写到“只有20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所谓陈年流水簿子乃指等于帝王将相作家谱的史书”。从查看这些“陈年流水簿子”中,狂人悟出中国五千年来用“仁义道德”化装的“吃人”本质。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反动统治阶级,有两种社会职能:“刽子手”吃人肉,“牧师”吃人的灵魂。

鲁迅借狂人之口宣布在旧制度必须崩溃的同时,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但这一历史转折关头是艰辛、曲折的。狂人在沉重万分压人欲死的“铁屋”中,“战栗栗在发抖,呼啦啦将倾倒”。于是呼吁“救救孩子”。

2.“内向型”知识分子

“内向型”知识分子是指小说中作者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剖析其内心世界,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其中包括如下四类:“上一代”知识分子、冒牌知识分子、迷路知识分子和“新一代”知识分子。

“上一代”知识分子,如《孔乙己》《白光》等,其共同特点是受封建科举的模式教育,并在风起云涌的新时代走向沉没。他们腹有诗书却愚腐、空虚,同时遭到幻梦的破灭。“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满口“之乎者也”,得到的仅是哄笑和羞耻。《白光》中的陈士成是一个陷入绝望的白发苍苍的“童生”,被功名搅昏了头脑,被科举胀破了灵魂,不管怎样“左弯右弯”,最终都是“完了”,“完了”是旧知识分子,即“上一代”知识分子的唯一收成。

鲁迅作于1924年的《肥皂》与1925年的《高老夫子》中的主人公则属于冒牌知识分子,这一类知识分子形象是与鲁迅同时代的,但在路途中主动失去了路,他们的逝去不值得惋惜,但鲁迅对其充满了期待、憎恶、同情、哀怜,并沉思与反省。

《肥皂》中的主人公四铭是一个满嘴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伪知识分子。他看到街头两个流氓下流地嘲弄女乞丐。“你不要看得这货色脏,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同时又不能忘怀街边女乞,建议以“孝女行”为诗社主题,将其流氓性化作风雅,为自己的面具增彩,“在鲁迅笔下,所谓挽救风教,保有国粹的人们的文雅就去从淫荡中寻找出诗意,借虚伪来支撑古道热肠”。《高老夫子》通过对主人公高尔础在历史课前后一个小时的思想波动,展开深入的心理追踪,刻画了一个复古派伪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

鲁迅对此类“进一步退两步”的冒牌知识分子进行无情的鞭挞与嘲讽。如果说“孔乙己、陈士成是被时代潮流冲倒,埋葬的朽木”,那么四铭一类冒牌知识分子则是被逆时代潮流而来的阴风搅起的渣滓。

学者杨义在其综述鲁迅的专著中认为“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考察鲁迅的小说,他最重要的发现存在于两个根本点上:一是发现阿Q式的‘国人的灵魂’中麻木的奴性的精神结构,及其在中国乡村骚动和革命中的消解功能;而是发现吕纬甫、魏连殳的‘精神滑坡现象’,他们早年精明的理想和高昂的热情,逐渐在现实碰壁中消沉化、平庸化、圆滑化或变态化,从而在新文化革命者主体的变质中对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产生解构”。《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以及《端午节》中的方玄绰等,都是与鲁迅同代的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落幕这10年中,他们经历了重重生活与心路历程,被曲折反复的现实中消磨了斗志,内心在寻路-迷路中挣扎,他们需要时常被敲警钟,但结果也未尝不是“完了”或为“我还得活几天”而折腰。

鲁迅小说中最光明的形象非“新一代”知识分子莫属了。《伤逝》中的涓生、子君,《药》中的夏渝等形象,他们是真正的“精神界之战士”,他们同时也是鲁迅本身

《伤逝》写于1925年,是以男主人公的手记形式写成的悲伤的悼亡诗。青年男女追求社会解放、个性独立,追求自由爱情、梦想,涓生和子君开始了梦想之旅,他们在一起讨论男女平等,讨论封建专制,讨论易卜生,子君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权利干涉我的权利!”坚强果敢,但当他们共同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他们失败了。曾经的梦变得空幻而苍白,小说以子君自杀告终。而涓生,他思考着“我活着,我得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去”,他没有吕纬甫、魏连殳的落魄颓唐,涓生继续在寻路的途上,从未迷失。

鲁迅在描写五类知识分子的时候,“有时怒目相向,有时愁肠百结,有时掘心自食,有时沉思默想”,鲁迅剖析这五类知识分子的心理,进行历史性的沉思。尖锐深刻地批判旧传统、旧思想,哀堕落者自身的不幸,恨其不继续奋起,为仍在路上的勇士摇旗呐喊。

二、鲁迅的知识分子观及其现代批判性

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出现,是晚近以来的事,随着西学东渐,国门顿开,废除科举,输入西学,区别于中国传统“士”、“读书人”的知识分子群体才初露端倪。

最早将“知识分子”引入中国学界的应为鲁迅,他于1927年10月25日在上海劳动大学作的演讲《关于知识阶级》,这里的“知识阶级”大抵就是知识分子的最初由来。

1.鲁迅的知识分子观

作为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古老国度,中国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西方的)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经烙刻在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灵魂上,读书是为了走上仕途,“兼济天下”。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自由的。虽然仅用政治、道德来评介知识分子是不公平的,可是“真的把社会的价值体系交给知识分子,是否就能保证不走弯路,也就是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否真的能承担起价值的责任,纵观中国近代的历史,除了客观的政治因素除外,每一次的变革或者动乱,都是以意识形态作为主导,所以受难最多的事知识分子,为祸最烈的也是知识分子”。中国读书人始终也摆脱不了西西弗周而复始的痛苦劳役。

直到“五四”运动,西方思潮涌入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觉醒,虽然仍带着几千年的枷锁,但“铁屋”中有了声响总是好的。而鲁迅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是自由的,他能说能写、敢说敢写,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鲁迅对知识分子的奴性、束缚深恶痛绝,但他本人从未置身事外,只知责人,不知自省。他在《写在<坟>后面》说:“我的确时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的解剖自己”,作为一个真的知识分子,他“煮自己的肉”,充当“历史的中间物”,“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2.鲁迅知识分子观的现代性

鲁迅在《关于知识阶级》中说“今天发表这个主张,明天发表那个意见的是“冒充的知识阶级”,即类似四铭和高尔础那样的“伪士”,“伪士总有股流氓气,而流氓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无理论、无信仰、无文化”。鲁迅对知识分子自身的当代性审视,也是对现代文化及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在《帮闲法发隐》中,鲁迅说“做皇帝的牢靠”的时候,“皇帝”使要统治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帮闲”;“倒霉的时候”,地位不保,便要知识分子出来“帮忙”,“帮闲的盛世是帮忙,到了末代就只剩了这扯淡”。

萨义德在《论知识分子的代表性》中认为“……知识分子不能放弃文化批判的职能,不能被任何集团或团体笼络收买,成为其喉舌。而应为受压制的弱者说话,虽然知识分子可能来自不同的民族或国家,具有不同的信仰和信念,但萨义德认为在涉及人类受苦受压迫的现实面前,知识分子应该坚持共同的“真理标准”。20世纪的知识分子在大方向上是如此,但仍然缺少独立人格。“所谓近代意义上的独立人格,蕴含着哲理、伦理、心理、历史和政治的多元内涵,以文本所涉及的历史-政治角度而言,主要指个体的自主性和社会批判精神,具体地说表现为补衣服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不依附于任何显示内政治势力;在真理的认同上具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并依据内心准则而自由行动;在社会实践生活中,积极地参与政治,成为改造社会的独立批判力量”。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像孔乙己那样的庸腐、落魄入旧窠臼的知识分子减少了;像四铭、高尔础那样道貌岸然、表里不一的伪知识分子和魏连殳在清高廉洁的道路上渐渐迷路的越来越多。而中国缺少的是能够拍案而起,有独立自由的灵魂的“真的知识阶级”,最需要的是“丹柯式”的“精神界之战士”。

[1]杨义.杨义文存·第五卷·鲁迅作品综论,人民出版社,1998.

[2]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邵建.20世纪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与鲁迅.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4]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张隆溪.萨义德笔下的知识分子.读书,1997.

[7]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8]杨义文存·第五卷·鲁迅作品综论.人民出版社,1998.28.411.412

[9]《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

[10]季红真.世纪末的回顾.

[11]钱穆.鲁迅作品十五讲.人民文学出版社.

[12]张隆溪.萨义德笔下的知识分子.读书,1997.

[13]许纪霖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鲁迅
鲁迅防窃
鲁迅,好可爱一爹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鲁迅《自嘲》句
阿迅一族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