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2013-08-15 00:51庞映平王丽娟梁正席岳文喜
职教论坛 2013年3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素质

□庞映平 王丽娟 梁正席 岳文喜

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家的就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质量、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高职大学生自身素质。在这诸多因素中,培养学生的高职院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拟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探讨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意义

(一)高职学生就业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密不可分

通过招生收取的学费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一些民办高职院校更是靠收取的学费来维持办学和赢利。高职院校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招生规模,要保持一定的招生规模就必须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状况好,它必定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出口旺,进口才畅,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好,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必然减少,办学效益必然下降,尤其在当前高职院校数量增加,报考学生数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招生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招生竞争的胜负最终将取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一些高职院校将因招不到学生而关门,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学生的就业将直接决定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高职学生就业与高职教育发展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上千万人的各级各类人才,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特别快,高职院校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但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意见也很多,这些意见集中反映在就业难和教育质量下降等方面。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读书有一个好的工作和前途是学生读大学的直接动力,如果高职学生就业不好,一些学生和家长对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的途径看不到希望时,他们必然会放弃这种成本高昂、代价巨大的上大学的努力,这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上大学的热情。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人数的减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各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和收入的减少,同时高职教育也会招致更多的负面评价,这将严重阻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高职学生就业与社会稳定密不可分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知识层次较高、活动能力较强、影响力较大,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他们的就业问题解决不好,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就业无门的痛苦,会使一些高职学生因自己不能就业的现实处境而产生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当这种不满情绪在众多的未能就业的高职大学生中产生并在社会上蔓延时,就可能会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就业过程中“关系”的渗透、金钱的参与,使本应属于个人知识、能力的竞争变成为“关系”的角逐、金钱的较量,一些高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困境和无“关系”而求职无门,使本应属于他们的工作机会被权势、关系和金钱所剥夺,会使他们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尊严和自信心遭受很大程度的打击和摧残[1],会给他们尚处在形成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产生消极、片面、极端的观念和仇视社会的思想,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极端行为,对社会稳定带来重大的现实影响。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使更多高职学生实现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职业素质缺失。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我国现在的本专科学生平均离校时达到的能力水平与企业要求的最低职位的水平相差10%到15%[2]。根据我们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和我们对部分毕业生的跟踪了解,当前一些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素质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缺失,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陈旧,专业动手能力不强,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团队和合作精神不够,敬业和吃苦精神不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创新创业的意识较差,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欠缺;在接受调查的单位当中,多达48.9%的单位认为现在的高职学生最大的缺点是缺少吃苦精神[3]。其次是就业观念与现实有差距。学生的就业观念指导着学生的就业实践,就业观念不正确必定会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当前一些高职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等”、“靠”思想严重,不愿主动到就业市场去寻找就业机会;就业期望过高,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小单位工作,要求工资待遇高,要求工作环境好,只顾眼前利益等。这些观念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

(二)高职院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等教育严重脱离市场。其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结构不合理,有关方面没有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高等学校,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没有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没有按照市场需求编写或购买教材,没有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适应性较弱等问题。二是职业就业指导滞后。现在出现的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不重视职业就业指导造成的,一些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开设职业指导课,即使开设也是毕业学期才开设,因此许多高职学生不知道从自身客观现实出发设计、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高职学生当初高考填报志愿就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进入大学后,对于自己今后究竟适合干什么,应该朝哪个职业方向努力还是盲目的。因此,一些高职学生毕业以后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分配无序化加剧了高职学生对职业选择的困惑。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为1890元,而近几年技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工资大幅提升。根据山西人才市场统计,2010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的月工资待遇平均为1500元,专科生初次就业的月工资待遇平均为1200元,而技校生初次就业的月工资待遇平均为2000元,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工现在每月也能拿到三、四千元。在2012年成都春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上,不少应届高职学生坦言,虽然招聘单位和岗位比较多,但应届生的待遇明显不如农民工是一个很尴尬的现实。自己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换来的却是较低的收入,这种脑体倒挂、读书无用的现实,对高职学生的心理打击是十分巨大的,也使高职学生在就业时显得无奈和困惑。是就业过程中的各类腐败现象破坏了高职学生就业公平性。近几年在高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有些单位量身订制招聘条件,有的国有单位完全成了家族企业,公招面试成绩比例太大,理论考试基本只是一个形式。

三、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指导

高职院校应该主动适应就业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办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弥补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和完善职业与就业指导机构,要建立职业就业指导中心——系——辅导员的职业就业指导系统,职业就业指导中心要全面安排协调学院的职业就业指导工作,各系和辅导员要从高职学生进校开始就认真分析研究每一个高职学生的身体条件、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选择专业的指导意见,学生应该根据学院提供的指导意见并结合“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的原则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专业。高职院校还应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定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要及时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职业方向。要聘请用人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担任职业指导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就业指导讲座、咨询,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降低就业期望,正确认识社会分配无序、就业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等社会问题,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所开各专业要根据行业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要淘汰一批就业率特差的专业,要改造一批就业率较差的专业,要扩大就业率高、供不应求专业的招生数量,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一些社会急需有发展前景的新专业;其次要按就业市场和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设置课程体系,要减少基础课、理论课的教学时间,扩大专业课、实习实验课等动手课的教学时间。第三要改革专业课、实验课、实习环节的考核办法,要实行人人过关的考核办法,改革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要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第四要大力推进产学合作,高职教育最终是为产业服务的,为产业提供人才,产学结合、边工边读作为一种实现知识获取与岗位认知统一的教育教学模式[4],既可按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也可扩大高职学生的就业渠道,在企业里,高职学生身兼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既有完成课程的任务,也有完成生产的任务。只有真正实现产学结合,才能使学生得到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经历与体验,得到企业文化、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感受与体验。也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生才会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根据职业的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拓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根据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拓展体系建设,努力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首先,可实施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分成职业规划、心理健康、人际沟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都可有效弥补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某些缺失;其次是实施职业素质拓展专业化训练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养成。实践证明,素质拓展专业化训练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拓展最有效的方法,它对训练学生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第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要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素质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升华。四是加强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建立高职学生创业基地,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验证和完善自己的创业理念和方案,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创业者[5]。

(四)广开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要引导和带领毕业生主动进入就业市场,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引导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公招考试,鼓励高职学生参军[6]。要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速的特点进行网上推销,要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包括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就业动态等各类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安全可靠的用人单位信息及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平台,要充分运用本校历届毕业生的校友资源为现在的毕业生推荐工作,要加强与各专业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及时推荐毕业生就业。

总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责无旁贷的义务,只要高职院校以就业导向,按照市场的规律,瞄准市场培养人才,加强职业就业的指导,高职学生的就业就有光明的前景,高职教育就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1]颜志刚.论大学生就业与社会稳定[J].学理论(中),2009(7).

[2]麦可思研究院.看就业选专业(2010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黄天贵.就业导向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4]孙山.论科学推进工学结合与半工半读[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5]杨立红,刘潇,付红霞.对高职生就业抗挫承受力培养路径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2(20).

[6]吴国建.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防范[J].教育与职业,2010(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