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桂兰
(江西省东乡县中医院,东乡331800)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肖桂兰
(江西省东乡县中医院,东乡331800)
中药颗粒剂是中药的常用剂型之一,中药颗粒剂的发现离不开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药颗粒剂的基础。目前,随着各种工艺技术如提取、纯化分离、制粒等不断发展,中药颗粒剂发展迅速,呈现越来越多的优势如口服方便、安全性高、计量准确、方便保管、吸收好等。本文就目前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具体如下。
中药颗粒剂;研究现状;应用前景
传统的中医临床用药的剂型主要是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具有以下优点:药房组成灵活可变、利于患者的吸收、起效快、疗效佳等。但是由于中药汤剂味特苦、携带极不方便、熬药过程较为复杂,患者常常难以接受,内心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近年来在中药汤剂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中药颗粒剂,中药颗粒剂有效地纠正了中药汤剂味苦、不易携带、熬药复杂等缺点,同时大部分的中药颗粒剂已制成胶囊的类型,有利于患者口服,且性能稳定,易于吸收、安全性高、计量准确、方便保管。随着中药颗粒剂提取工艺、分化纯离及制粒工艺等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出现大量的多种多样的中药颗粒剂[1]。
制备中药颗粒剂通常包括提取、纯化分离、制粒、干燥、包装五个步骤[2]。现主要介绍前三个步骤。
1.1 提取工艺 中药颗粒剂的发现离不开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药颗粒剂的基础,因此中药颗粒剂提取工艺源于中药汤剂的提取工艺,提取工艺在中药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提取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提取方法应根据药物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要秉承的原则是:尽最大的可能提取出药物的有效成分,排除其无效成分,提高中药颗粒剂的药效且利于口服。目前提取工艺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主要是煎煮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发展了半仿生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提取法、酶提取法等先进的提取方法[3],提高了提取工艺的提取效率。
1.2 纯化分离工艺 纯化分离对中药颗粒制剂的制造非常重要,需要保证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常用的纯化分离工艺是水提醇沉淀法,在用水提醇沉淀法纯化分离时需要用到大量的乙醇,纯化分离的耗费成本很高,此外,乙醇还能造成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如生物碱、有机酸等不同程度的损失,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近年来相继发现了高速离心法、絮凝法等分离纯化的新方法,通过试验,已经证明高速离心法、絮凝法等[4]分离纯化具有纯化程度高、分离彻底等优点,值得深入研究。
1.3 制粒工艺 目前已经用过的中药颗粒制剂的制粒工艺主要包括:湿法制粒技术、干法制粒技术、快速搅拌制粒、流化床制粒技术四种制粒工艺方法。①淀粉、糖粉、糊精等常作为湿法制粒技术的辅助材料,但其用量通常是工作人员根据经验确定的,因此通过湿法制粒技术制备的中药颗粒之间的质量往往性能不稳定。但是经过严格的优选试验,仔细控制辅料种类、用量、搅拌时间等,湿法制粒技术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同时也可提高中药颗粒制剂的质量。这就有效地提高了湿法制粒的质量。②干法制粒技术在湿法制粒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糖、糊精等辅助材料,成为一种新型的制粒工艺,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其应用也逐渐广泛。③利用快速搅拌制粒机的快速搅拌制粒工艺所需要的辅助材料极少,且能制得的均匀的颗粒。④流化床制粒技术是一种集混合、制粒、干燥为一体的制粒工艺,辅助用料少,制粒具有圆整的外形圆整、可容易控制、同时具有流动性、可压性等优点,是目前制粒工艺的最佳选择。
中药颗粒剂是以中药汤剂为原料,经过提取、纯化分离、制粒、干燥、包装五个步骤制成,中药颗粒剂具有生产方便、易于包装且保持了中药汤剂的的性能与药性,口服方便、避免了汤剂的味苦难以服用,中药颗粒制剂同时具有作用疗效强、吸收快等优点,可妥善保管。
中药颗粒剂剂量准确,干净卫生,传统的中药汤剂配方称重不易控制,中药颗粒剂按方取药,防止了称重抓要时造成的差错,省时省力。目前,中药颗粒剂除了在国内广泛使用外,也已打入国外市场,促进了祖国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科学、规范、标准的应用中药颗粒剂可以完善中医中药的发展,繁荣祖国中医事业。
中药制剂(包括中药汤剂、中药颗粒剂)可以治疗许多西医都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但中医的制剂成分颇为复杂,因此在中药的制备过程中需小心仔细,充分发挥中药的各种成分,仔细监测中药颗粒制剂生产的整个过程,提高中药颗粒的疗效。随着各种中药颗粒剂工艺技术如:提取、纯化分离、制粒等不断发展,中药颗粒剂发展迅速,呈现越来越多的优势如口服方便、安全性高、计量准确、方便保管、吸收好,日后必将取代传统的中药汤剂,代表中医中药闯入国际市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满足人类的用药治病的需求。
[1]何龙,姚尧.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82-83.
[2]庞丽.中药颗粒剂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6):469-471.
[3]刘冬菊.中药颗粒剂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C):31.
[4]刘莉,杨丽红.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现状调查[J].黑龙江医药,2011,24(2):246-24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88
1672-2779(2013)-15-0130-01
吴义红
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