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利 赵守连 李召华 宋 杰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民医院,济南250400)
复方血栓通治疗妊高症并发视网膜脱离1例
董 利 赵守连 李召华 宋 杰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民医院,济南250400)
妊高症;视网膜脱离;复方血栓通
妊娠期视网膜脱离是指在妊娠期间视网膜的内层即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往往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存在,多为继发性。本文就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降压药治疗该病进行探讨。
患者女性,33岁,妊娠20周发现高血压,血压150~180/100~120mmHg,未给予药物治疗,分娩后7天发现右眼视力下降,3天前左眼视力下降就诊眼科,来院查体视力右眼0.02,左眼0.1,双眼前节正常,双眼视乳头边界正常,动静脉比1∶3,静脉迂曲,血管旁视网膜有水肿、出血和渗出,视网膜层青灰色隆起,未见裂孔。眼B超双眼视网膜脱离,嘱患者停止母乳喂养,卧床休息,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并给予口服降血压药物治疗,两周复诊视力右眼0.3,左眼0.4,视乳头正常,网膜红润,黄斑光反射可见,眼B超网膜复位,四周复诊视力均达到0.6。
妊娠期视网膜脱离是指在妊娠期间视网膜的内层即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分为原发性脱离和继发性脱离,妊娠期视网膜脱离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存在,多为继发性[1]。
视网膜眼底血液循环并非为交感神经所支配,其主要调节方式为自控调节。在全身血压急性升高初期,功能正常的眼底视网膜组织可以实现自动调节,而出现视网膜血管收缩并张力增强。此时视网膜动脉所表现的局限或普遍性狭窄均为功能性收缩的结果。随着血压得以控制以及全身情况好转,上述视网膜血管表现可逐渐消退且不会导致永久性眼底血管损伤。持续时间小于1月的视网膜动脉功能性收缩可完全恢复而无任何后遗症状表现。时间较长者最终将发展为视网膜动脉硬化。如若高血压状态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视网膜长时间处于自控调节状态下而不能改善,则容易导致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视网膜因组织缺血缺氧而出血、水肿及棉絮斑渗出等。脉络膜毛细血管主要是受交感神经支配,脉络膜动脉收缩是对全身高血压的反应。目前为止对于高血压脉络膜病变中血管阻塞的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交感神经紊乱、纤维血小板内凝固致使栓子形成有关。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阻塞可为多发,其上视网膜色素上皮及外层视网膜缺血,晚期可出现色素变动。
妊高症眼底病变:一般分为3期,即:①动脉痉挛期;②动脉硬化期;③视网膜病变期。因为本病病人动脉硬化发生率低,终止妊娠后眼底恢复较好,即动脉硬化并非此病的必经阶段。也有人主张简化分为痉挛期和视网膜病变期。所以临床可见有些患者不经过血管硬化期而直接进入视网膜病变期。妊高症最常见和最早发生的眼底改变为视网膜小动脉功能性痉挛和狭窄,可先侵犯1支或多支动脉,功能性收缩可局限于1支小动脉呈节段性痉挛,致管径不规则。均一性收缩可使1支或整个眼底动脉缩窄,动静脉管径比例可从正常2∶3变为1∶2甚至1∶4。血压长时间处于高值,致使血管从功能性收缩进入到器质性硬化,此种变化所需时间尚无定论,有人认为2周以上即不再为功能性痉挛,也有人认为数周或数月以上才进入器质性硬化期。本例患者妊娠前即有高血压现象,动脉硬化时则更明显。此时动脉狭窄,反光增强,有时尚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严重的动脉痉挛和缩窄打破了原有的血管屏障。引起视网膜病变和(或)脉络膜病变。在血管旁视网膜可出现水肿、出血和渗出等。渗出根据视网膜缺血程度而定,多围绕视盘以棉絮状斑为主。视网膜病变可起始于局部而发展至整个眼底病变。脉络膜毛细血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受损时视网膜下可见白色病损,严重者可产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其发生率在0.6%~2%之间。视网膜脱离常为双侧性,多为球形,位于视网膜下方者较常见,渗出液可来自视网膜和脉络膜,或单独来自脉络膜血管。此病因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预后好,无需手术,如果高血压持续时间过长,也可产生黄斑星芒状渗出。严重病例尚可产生视乳头水肿,大约有50%的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视神经萎缩。
病理学改变:妊娠高血压的眼部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其他严重高血压所致者相似。急性全身性高血压的血管改变是急性缺血。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毛细血管狭窄,毛细血管周细胞退行变性。多数严重病例视网膜小动脉还有纤维样坏死。黄斑色素紊乱,有可能严重影响视力,视力下降程度根据眼底病变程度而定。
复方血栓通胶囊是在单味药三七(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的基础上增加了丹参、黄芪、玄参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扩张血管,提高组织抗缺氧能力,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在临床常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性疾病。因此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视力,在临床上起到确切的疗效。
[1]于佳,石磊.妊娠合并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808-180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100
1672-2779(2013)-15-0146-01
张文娟
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