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天野 任玺洁 王 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治疗急性脑出血验案赏析※
兰天野 任玺洁 王 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任继学;急性脑出血;验案
中风自古以来即为四大难治之证之一,其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此病导致的肢体功能及言语障碍等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法”治疗出血性中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治疗一例基底节区出血量80ml的患者为例,探讨了任继学教授治疗脑出血的思路和方法。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的出血,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年发病率为60~80/10万人口,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该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脑出血属于中医学中的中风病,因其起病急而得卒中之名。传统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导致气血、阴阳异常,从而导致突然昏仆,口舌歪斜,或仅有语言不利,偏身麻木等表现。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应用“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经“八五”期间大样本病例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开辟了一条新路。现举一例典型病例进行讨论:
任某,女,52岁。2005年3月20日初诊。患者于2小时前去卫生间时,突然觉头晕目旋,仆倒,瞬间头痛如破,并伴左侧肢体强直不可屈伸,随后出现神志不清,遂由家属送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经门诊急检头颅CT扫描(基底节区高密度灶,并破入侧脑室、四脑室,出血量约80ml。)诊断为“脑出血”,鉴于出血量较大,建议手术治疗,且向家属交待:患者病情较重,即使手术治疗,亦不能排除死亡的危险。遂转往吉林省中医院救治。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达160/100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维持在110~150/85~95mmHg;甲状腺结节病史2年。否认肺结核、乙肝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初诊时症见:头痛如破,躁动不安,谵语,2小时内已呕吐3次,均为胃内容物,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翻身及转侧,言语不能,颜面潮红而青,呼吸气粗,不能进食水,嗜睡,大便秘结,小便失禁,舌质红,有瘀斑,苔厚腻,脉沉弦而滑。查:Bp240/140mmHg。神经系统查体:嗜睡,言语不能,概测智能不能配合,项强2横指。肌力查体不能配合,左侧肢体肌张力降低,左巴氏征阳性。任继学教授经过详细查病人,确定中医诊断:出血性中风,络损血溢证;风头眩。治法:破血化瘀,醒神开窍,通腑泻浊。处方:①至宝丹1丸,真紫雪散1支,醒脑健神丹0.2g,西藏红花1g,真天然牛黄0.1g,血竭粉0.1g,琥珀粉0.1g,珍珠粉0.1g。用真犀牛角尖加用羚羊角5g,玳瑁15g。煎水50ml磨汁化上药,高位保留灌肠法给药,每次5ml,1至2小时1次。
②大黄10g(后下),赤芍10g,地肤子15g,胆星3g,赤茯苓15g,生蒲黄15g,地龙15g,竹沥拌郁金15g,石菖蒲15g,羌活15g,羚羊角10g。1剂两煎100ml,高位灌肠,2小时1次。大便以通为度。③用②号方3小时后大便未通,又方:酒炙大黄7g,烫水蛭5g,生蒲黄15g,枳实10g,厚朴15g,车前子15g,羌活10g,地龙15g,朴硝5g。兑入煎好的汤剂中,1剂两煎100ml,高位灌肠2小时1次。以通为度。④醒脑静注射液20ml,兑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日静点;清开灵注射液50ml,兑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日静点。在此间静脉加点20%甘露醇注射液250毫升1次。
二诊(2005年3月21日):患者头痛减轻,头昏脑胀,仍躁动不安,时有谵语,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翻身及转侧,颜面色泽青黄少华,神志渐清,言语不能,呼吸气粗,已无项强,可以自己用吸管进饮食及汤散药物,口淡无味,小便黄赤,大便偏溏,日行2次。查:Bp150/100mmHg。神经系统查体:嗜睡,言语不能,概测智能不能配合,肌力查体不能配合,左侧肢体肌张力降低,左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舌质暗,有瘀斑,苔微黄厚腻欠润,脉象沉弦而滑。处方:制豨莶草20g,生蒲黄15g,酒川芎10g,当归尾15g,胆星3g,赤茯苓20g,生地10g,金钱白花蛇2条打碎,秦艽20g,酒大黄3g(后下),石斛15g。1剂水煎,日3次口服。
三诊(2005年3月22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神志清,问答反应灵敏,头痛明显减轻,仍面色青赤,觉头晕沉重,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心烦易怒,善太息,五心烦热,饮食正常,口淡无味,睡眠差,小便频,大便略干。查:Bp140/90mmHg。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构音障碍,概测智能正常,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舌质隐青,有瘀斑,苔白厚腻少津,脉沉弦无力。任老指出:瘀血渐化,脑元神见聪,神志得清,腑气已通,正气来复。治法:化瘀通腑,涤痰醒脑,养阴清
热。处方:生蒲黄15g,栀子3g,石菖蒲15g,竹沥拌郁金15g,当归尾15g,制豨莶草30g,白薇15g,生地黄15g,石斛15g,玄参15g,酒大黄3g,秦艽15g,厚朴15g,羚羊角6g,玳瑁15g。2剂水煎,日3次口服。
四诊(2005年3月25日):患者病情稳定,神清,问答反应灵敏,颜面青赤,已无头痛,头晕沉重明显好转,心烦易怒、善太息减少,五心烦热减轻,仍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饮食见增,寐安,小便正常,大便不畅。查:Bp140/95mmHg。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构音障碍,概测智能正常,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降低,右侧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舌质隐青,有瘀斑,苔厚腻黄少津,脉沉弦而缓。患者病情趋于平稳,上方已收效,效不更方,治法同上,处方:玄参15g,生地黄15g,石斛20g,酒军5g,姜厚朴15g,白薇15g,赤芍15g,生蒲黄15g,石菖蒲15g,竹沥拌郁金15g,胆星3g,水蛭5g,地龙15g。2剂水煎,日3次口服。
经以上救治,患者病情日趋平稳,继以中药汤剂调治1个月后,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病情好转而出院。
本例患者由于出血量较大(80ml),西医外科手术治疗疗效也不十分肯定,任继学教授应用破血化瘀为主的治法,辨证施治,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为中医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树立了治疗典范。
任继学教授提出出血性中风的病机为:气血逆乱,脑之元神为瘀、痰、热、风、浊毒,五邪所伤。“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人年四时,阴气自半,该患由于久患风头旋,气血已失常度,气血逆乱而风生,风热、火毒性炎上,上窜脑之络脉,血脉、毛脉,脉络之血受风热鼓动,痰瘀、浊毒随之相加损伤脉络之体,导致“脑中血海”失于正常,固守失职,血溢于外。离经之血化而为瘀血、浊毒,损及脑髓,清窍失养,神机失于元神之统摄,不能灌注周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该患头痛如破,即为风热挟痰浊、瘀毒损伤脑髓而至。且该患者出血量较大,“琼室”为离经之血充塞,导致脑之元神、神机、神经不能协调配合,一身之主不明,上下失应,内外失和,故而神志失常,躁扰不宁。
任老认为,出血性中风的急性期应以通为主,新暴之病,必宜“猛峻之药急去之”,邪去则通,故治法必以“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为指导临床急救用药准绳。该患者初诊时腑气不通,致使风热痰毒内聚上拥加剧,故以至宝丹、真紫雪散、醒脑健神丹等清热开窍、化浊解毒药配合破血化瘀通腑之品治之。其取高位灌肠之法,思其取灌肠之由有二:一者,患者神志不清,不易进药,且容易误吸延误治疗时机;二者,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使通腑泄热之品更快、更佳发挥功效。以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增加泄热醒神,涤痰开窍之功。初诊用药后,腑气通,神志即有渐清之势,随后三诊则以破血化瘀、豁痰开窍为主导,佐以通腑泄热养阴而收功。可见“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虽为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有效之法,但也应视病情轻重缓急,在治疗时有所侧重,才能不失任老应用该法的灵魂。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明得其中趣,方为医中杰。”对于出血性中风的诊治,任老首次提出“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的治法,并以此为课题,对此进行了验证,其有效性、安全性得到了证实,为出血性中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69
1672-2779(2013)-15-0100-02
杨 杰
2013-06-30)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