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
(新乡日报社,河南 新乡 453003)
时事新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改革开放成果积累了30多年,我国进入了信息多元化时代,读者对时事新闻的期望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报纸如何在多元化中生存,如何使报纸办得有分量有特色,让读者爱不释手,是报纸从业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如何编辑好时事新闻版,诸如时事编辑如何提高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擅长发现和处理有影响的突发新闻,提高对稿件的文字处理能力,掌握一定的版面设计能力做一阐述。
时事编辑组版前要收看央视《新闻联播》,查看《新华网》头条和聚集栏,对当日新闻进行浏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细心查看新华社当天的电讯稿,在对全天新闻大致了解后,对新闻做一次纵向、横向的分析比较,准确地挑选出新闻价值高的稿件。
时事热点打头阵。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做宣传,是新闻工作的特性。党的中心工作事关大局,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将这些群众关心的稿件挑选出来编发,做到“上情下达”,重点突出报道。
重大事件突出报道。时事编辑对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有新闻敏感,能够预知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对特别重大新闻在版面上要做突出报道:
从稿“量”上做文章。对特别重大的新闻可做整版报道,用“特别关注”的形式聚集新闻事件;一般的可做专栏。消息可配发相关的通讯、调查、新闻链接及评论等,从量上突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还可以配发图片、漫画或图表等,用形象的方式增加新闻的现场感、提高视觉冲击力。
从版面视觉上做技术处理。从技术上可制作通栏标题,加边框、铺底纹等制造强势效果重磅推出,充分满足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知情权和好奇感。
贴近生活,内容多样化。贴近读者心理是新闻报道的职能要求。因此,选择对读者的工作、生活有指导性、借鉴性的稿件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喜闻乐见。
体裁形式多样,满足不同读者“口味”。新华社每天发送的稿件体裁有消息、通讯、专访、特写、调查、评论、照片、图表及漫画等,针对这些体裁丰富的稿件,版面虽不能一一采用,但最少应从中精选出3种以上不同体裁的稿件进行组版,以满足读者不同“口味”的要求。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面对的“口”多、读者群广,有些电讯稿不免存在冗长、内容多、杂的问题,而地方报纸由于种种原因,版面受限,这就形成了矛盾。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上“承载”更多内容,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这要求编辑在稿件内容上下一番功夫,将冗长的稿件压缩。
多篇融合,“串”在一起。由于一些新闻事件层面复杂而又处在不断变化当中,同一新闻事件会出现不同记者在不同时间发送好几篇不同事态变化的稿件,这些稿件发过来基本材料往往存在重复罗列、数据前后不一致现象,在此情况下,时事编辑千万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细心地进行全面综合的判断处理,补上缺失的内容,删除重复的部分,改正不统一的数据(以最后收稿的数据为准,)、或删掉一般述说保留典型材料,将两篇或几篇相关联稿件内容的重点巧妙地糅合到一起,集中到一个新闻“点”上,浓缩成一篇。这种方法虽然编辑比较费时、费事,但避免了稿件冗长、分散和占版面的弊端,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保留精华只取导语。稿件冗长一般是涉及新闻事件的“枝节”太多、面面俱到。处理方法有两个:一是取局部而舍其余,只选取其中的主题内容,删除“枝节”部分,使其独立成篇;另一种是只留导语,其余部分全部删除。这样处理能使版面信息容纳量大,方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借鉴诗歌的创作经验和技巧。努力制作语言凝练、形式美观、音节鲜明、音韵和谐的标题。
标题口语化。能否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口语化的标题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与读者的生活习惯接近,读起来上口、生动、有亲近感,容易被读者接受。
提炼主题,简明扼要。读者通过“观标题而知其内文”,符合现今快节奏生活方式,是读者、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提炼主题时,一定要“吃透”内文精髓,做到提炼准确,力求做到标题精练且信息量大。
点、线、面结合,合理布局。从视觉效果上看,版面上的点、线、面,分别指的是文字、图片和装饰线条。设计时,文字为点,图为面。因为版面上的图片分大小面积,大图构成“面”,小图可谓“点”(根据图的大小来定,图小到一定程度就成为“点”了)。点、线、面合理布局能营造出活跃、大气、时尚的版面风格。因此,版面活泼、时尚,色彩感强,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出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
增加艺术时尚元素。如今信息传播的形式多样,报纸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要想使报纸办得独具特色,编辑要不断地关注其他媒体。关注时尚流行趋势,增加版面时尚元素,满足读者的视觉心理需求。
总之,时事版面涉及的面很广;版面的稿件选择、体载的运用、标题制作和版面设计都是版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版面编辑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既要有扎实的文字处理能力,又要有熟练的版面艺术设计水平。有了这些专业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将时事版面做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