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勉中,冯耀明
(1.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转变。紧紧围绕这个新定位新要求,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建共享机制,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形成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共建合力,促进城乡党的建设协调发展,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当前,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称、融合度不高等问题,迫切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强基层党建观念的创新与再造。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共建工作,就是要更新基层党建理念,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双向共建中优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党组织的互动双赢,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加强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两方面的积极性,在结对帮扶中处理好帮扶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与受助党组织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帮扶党组织处于主导地位,应发挥主导作用;受助的基层党组织既是受助对象,同时又是实践主体,要发挥主体作用。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真正做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为了更好地实施双向共建工作目标,在共建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受助的薄弱村或社区基层党组织自建和共建相结合的责任感,完善“双向共建”模式,逐渐从初期的单向服务形式,向双向互动转变,体现互动共进。受助的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主动性,积极配合开展共建。在双向共建过程中,应加强定期会商联系,根据年度党建工作目标和形势任务,及时修订共建实施意见,增设新的共建项目和活动载体,为共建工作提供保证。在当前城乡二元体制和城乡差别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机关等城市基层党组织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在结对帮扶工作中,城市党组织应该负起更大的责任,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实际,坚持物质帮扶、精神帮扶、政策帮扶和信息帮扶相结合,充分激发受助的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好造血和输血、村富和民富、点上和面上的关系,帮助受助的基层党组织加快转化步伐,建立长效机制。
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双向共建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机关等城市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的引领作用,以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强化共建工作,抓住提高帮扶对象的整体素质这一根本问题,实现从“外生型”帮扶向“内源型”发展转变。首先是从单纯物质资助向综合发挥资源优势转变,丰富共建内容,改变共建活动初期简单送钱送物的状况,转向发挥党建资源优势。其次是从改善结对单位办公条件向为群众办实事转变,着力于追求社会效果。应通过转变理念,逐渐使结对双方实现理念共融。同时要充分发挥机关部门在信息、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多层次开展机关共建活动,把机关党建的优势向城乡基层党组织辐射和延伸,尤其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机关作风建设及富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新途径。
经过多年努力,当前各地在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薄弱村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局面,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在共建过程中应注重用足用好城市机关的资源优势,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效。一是发挥政治优势,解决薄弱村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思想优势,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帮助经济薄弱村党员群众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自觉地把外部帮扶转化为内在动力,坚定发展信心。二是发挥智力优势,解决薄弱村发展思路不明的问题。应通过深入调研、思想引领、典型示范、观摩学习、方法点拨、完善制度等方式,引导和帮助经济薄弱村分析村情,帮助村“两委”班子开拓思路,挖掘资源,扬长避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现代和特色农业,选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渠道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和途径,探索走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三是发挥组织优势,解决薄弱村班子不强的问题。经济薄弱村薄在经济、弱在班子,可通过深入开展“作风下乡”、“培训下乡”、“知识下乡”等活动,加强基层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帮助村级班子建设成为“结构合理、作风扎实、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战斗堡垒。
在结对帮扶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需联建,通过面向经济社会需要、面向基层实际、面向群众利益诉求,寻找着力点,使共建工作真正能够在互动中实现双赢。一是突出组织建设,强基固本。通过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学习和工作交流,使机关自身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结对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工作规范等均得到提高。应大力开展区级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非公企业等基层党组织“支部联建,共促党建”活动,推进双方党组织之间的学习和工作交流,在促进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建好活动阵地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二是突出党员形象,提升素质。机关党组织应通过参与共建活动,树立“服务型”、“阳光型”党政机关的形象,积极倡导“服务群众、奉献社区”的意识,提升机关党员的良好形象,以此来带动社区党建。三是突出服务能力,助推发展。在共建过程中,机关党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农村、社区,了解社情民意,组织各类便民服务和咨询援助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村、社区党员群众为推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出点子、提建议。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双向共建,要求各级党组织立足实际,坚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通过扎实工作,研究解决好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共同关心的问题。要防止形式主义,注意避免硬性的“拉郎配”,本着适度和不增加双方负担的原则,力求做到在自愿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城乡共建党组织共同细化目标、设计载体、创新形式,找到结合点,同安排共参与,确保城乡党员共同受益、共同进步,使共建双方始终做到同频共振。一要做到目标同商。应围绕新格局建设,通过目标引领,构建多层次的双向共建体系,从“组织与组织、党员与党员、岗位与岗位”三个层面签约结对,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二要做到载体同搭。要把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推动机关与农村、社区互动共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重视通过活动载体有效推进共建工作深入开展。共建双方要做到定期有活动、年度有重点。三要做到文化同建。要针对基层党组织不同的文化因素,如组织文化的兼容度,结对双方的共享愿景、情感距离,双方的信任以及成员冲突等,在共建中形成合作共享的情感氛围。对组织间的文化要素应作恰当的有效整合,使双方在考虑彼此的组织文化、理念体系及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经过协商沟通营造一个有利于双方共有的合作文化和共享愿景。
双向共建要按照示范带动、重点突破的原则,除了以机关为主体的共建形式外,应积极探索多种结对方式和共建模式,创新党组织结对活动载体。
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一方面,可以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集中力量和优势推进中心村建设,以达到农村党组织规模扩大、实力增强、班子建优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强村与弱村结对、促进合作发展”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强弱结对,由强村辐射带动周边弱村,使弱村得到强村在党组织建设、人才培养、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产业带动等方面的支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这一模式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带动:一是带党建,助推工作水平提升。双方党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党员联谊会等制度,明确帮扶目标,推进组织共建。二是带思想,助推观念转变。通过党员学习教育活动、联谊活动、工作经验交流沟通和传授学习等形式,使强村与弱村之间通过指导、观摩、学习,帮助弱村找准发展路子,促进思想观念转变。三是带产业,助推农民增收。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下,强村帮助弱村制订切合实际的村域经济发展规划,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通过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和联办产业等方式,推进合作式、帮扶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城市社区党组织在社会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而农村党组织的经济发展需求强势,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探索“城市社区+村(农村社区)”模式,建立互学互助、互补互促的长效机制,是基层党组织共建中最为基础也是最值得期待的一环。在共建中可通过强化“五个对接”,切实推进社区和农村党组织的结对活动。一是发展对接,共同进行招商引资,共同开展党员人才教育培训;二是创建对接,共同搭建党员志愿者服务平台,实现创建互动、经验互学;三是文化对接,共同培训文艺队伍,联办文艺演出,开展文化下乡与小戏进城活动;四是管理对接,共同落实村务、居务、党务公开,推动基层民主管理;五是民生对接,共同解决公共服务设施互惠互利问题,关心救助困难群体。在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结对活动中,还可通过社区干部交流联动、党建工作联促、志愿服务联搞、文化活动联谊、特色品牌联创等措施,推动城乡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统筹协调发展。
与地缘型村企联建不同,企业与村或社区的共建方式是跨区域的。应以科学整合村企两类党建资源、有效发挥组织优势为着力点,按照“村企自愿、互利共赢、长期坚持、注重实效”原则,开展村企结对互帮活动。企业党组织可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企业主营业务、经营特点及能力,突破工农业界限,以一村一企、一村多企、一企多村等灵活结对方式,通过干部兼任、村企挂钩、互利合作等形式,在安排劳动力就业、兴办企业、帮助农村发展项目、拓展销售渠道、共享企业资源等方面支持农村,提高农村党组织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党组织可利用人力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支持企业发展,共同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提供实践教育基地,提高企业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实现双赢。
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共建工作,国有企业党组织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相对而言,国企在党建工作方面具有传统优势,通过国企与非公企业党组织共建,一方面可以促进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国企也可以借鉴非公企业党建形式多样、注重绩效的特点,进一步激活自身党建的创新,从而促进各自优势充分转化,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在推进国企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共建中,可以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为内容,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探索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条件下党组织参与和影响企业重大决策的方式与途径,增强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发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改革与稳定中的基石作用。国企与非公企业党组织可通过组织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党组织与村(企业、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的共建,是基层党组织共建中值得引导的新举措。高校有四大功能: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三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文化传承创新。村(企业、社区)作为社会基层组织,处于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高校与村(企业、社区)共建可以整合双方党建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应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知识和多学科优势,为村(企业、社区)和广大群众服务。参加共建的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打造现代农业等内容开展科研攻关,推进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知识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可通过与村(企业、社区)党组织的交流合作,进一步了解基层,服务社会,特别是为大学生走出校园、自觉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党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新平台。
基层党组织之间开展共建工作的核心和支撑在于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要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创新机制与创新领导干部工作方式、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结合起来,着眼于完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密切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组织部门作为指导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搞好思想引导,提高对基层党组织共建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热情,并加强督促检查,规范制度措施。应建立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为结对帮扶和共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围绕共建的内容和要求,把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位。加强共建工作的考核考评,把各级党组织的共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之中,加强全程督查指导。应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激发党员干部参与共建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典型作用,推广成功经验,以推动双向共建活动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要确保共建活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对经实践证明的有效做法,要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定并坚持,形成双向共建的长效机制。在实践运作过程中,要通过签订共建协议,用制度的形式明确共建的内容和要求,推动共建活动健康开展。在充分了解结对双方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双方党组织每年需商定共建主题,制订共建计划,将共建任务具体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见成效。应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工作例会、工作记录、活动联络、情况通报等制度,促进共建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要将基层党组织共建的动力建立在城乡的共同利益、共赢利益基础上。共建中的利益是指广义上的城乡基层党组织通过相互合作与协调,作为一个整体所创造出来的党建效益〔1〕。基层党组织共建是在强调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每个参与组织的利益最优化。其最初的合作可能是基于经济领域的,但其内含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必然会扩大到组织的范畴,促进城乡基层党建的统筹发展。这种利益机制的核心就是实现多赢与利益共享,其不仅是激励参与的基层组织间相互协作的动力,而且可以提高共建双方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绩效。要从多方面支持鼓励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以各种形式加强联系,促进全方位互动交流,培育城乡党建基本服务同质、均等的良好环境。
〔1〕张书林.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策略原则〔J〕.党政干部论坛,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