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雯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毛泽东的全局观是他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重要思想和策略武器。在毛泽东的各种著作中有多处关于“全局”的直接论述,其许多思想中也体现了全局观。近年来,学术界着眼于毛泽东对两次历史挑战的全局性回应,总结了毛泽东全局观的三方面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曾面临过两次历史性挑战,即如何回应“战争与革命”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而对这两次历史性挑战的正确回应,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全局观,对毛泽东全局观的研究正是以此为视角。
“战争与革命”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时代主题,也是毛泽东面临的第一次历史挑战,毛泽东正是在战争与革命的环境下,全局性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学界以此为出发点,研究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中所体现的全局观,认为其主要表现在战略统筹和战术配合两方面。
1.关于战略统筹的全局观。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战争全局观念体现在他精辟地论述了全局与战略之间的本质关系。毛泽东以研究战争规律为起点,认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1〕175,这明确揭示了全局性是战略问题的本质特性,指明了正确解决战略问题,必须着眼于全局,把握全局发展变化的规律。张爱民教授认为,“以战争为例,毛泽东指出,开战之初,战略决策者就要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对每一仗的打法、这些仗的结果——胜或者败对于敌军的全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做到心中有数”〔2〕。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把对全局与战略关系的准确把握,切实地贯彻于实践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正确进行战略布局,周密组织战略协同,解决战争力量的合理分配和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性功能等问题。在战略布局上,毛泽东强调要正确估计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兵力于主要的方面等;在战略协同上,毛泽东特别强调必须保持军事与政治的团结一致,他能正确处理官兵、军民、军政甚至敌友之间的关系,自觉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动员革命中的一切要素,争取战略全局的胜利。例如“毛泽东在长征中自觉地将军事决策纳入政治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对敌采取统战与分化并重的战术,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沿途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创造了有利于长征的外围环境”〔3〕。
2.关于战术配合的全局观。在毛泽东全局观的相关研究中,多次强调了战略与战术的辩证关系。如果将战略视为一个系统、一个全局,那么战术则为这一全局中的局部。因此,学界同样着眼于毛泽东对具体战术的运用,研究毛泽东在战术配合上体现的全局观念。
郝应禄、邓明峰指出:“毛泽东认为,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战争的全局,能否抓住全局,是至关战争胜负的重要问题。”〔4〕因此,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还是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制定军队作战的战术中,善于把握战争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在指挥军队作战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把克敌制胜的战术谋划倾注在对全局有重大意义的战役上。在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统揽全局的战争全局观。首先,三大战役虽然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的大规模作战,但毛泽东把三大战役作为一个战略整体来看,站在战争全局的高度,把各个战役有机地配合起来。如在发动辽沈战役前,毛泽东指示华北野战军打响察绥战役,华东野战军打响济南战役,使这两个战场的国民党军队无法抽调兵力支援东北战场,这就有力地保障了战略决战的首战告捷。其次,毛泽东根据三个战役的各自特点和战局的发展变化,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作战战术,全局谋划,使三大战役相互协调、有机配合并环环相扣,最后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1.关于统筹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全局观。有学者认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着眼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非常强调要在建设事业中贯彻‘统筹兼顾’的方针和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顾全局,识大体,不仅仅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而且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则”〔5〕。“统筹兼顾”和“全国一盘棋”,也就是毛泽东的全局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内涵。时代主题的转换,要求毛泽东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必须兼顾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同又相同。不同在于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不同,相同在于社会主义建设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样也是一个全局。毛泽东抓住了历史的相同之处,坚持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出发,统领全局,从而成功应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关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全局观。有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的全局观体现在他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从论证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入手指出,原则上,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统一的,在实践中两者缺一不可,各个生产单位和实践者都要统一在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同诉求下,坚持与发展自身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具有自己的特色。实际上,统一性和独立性关系的正确处理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局部关系的关照。因此,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问题上,毛泽东认为要考虑统一与特殊,兼顾全局与局部。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顾全大局,保证中央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统筹全局的统一计划和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对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不利。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都要寻找出适合当地发展情况的特殊之处,即要善于根据局部的特点发挥局部的作用。
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全局观主要体现在他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指挥全局的人要注重关照全局;其次,全局利益的实现有赖于局部作用的发挥,要善于兼顾局部;再次,全局与局部辩证统一,要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1.善于从整体上统筹全局。有学者认为,强调从整体上统筹全局是毛泽东全局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曾系统论述了统筹全局的重要性,指出全局是一个整体,有自身特有的整体性和功能。指挥全局的人对事物全局关照得好或不好直接影响着全局利益的获取、全局要求的实现和全局功能的发挥。黄保红教授认为,全局观是毛泽东认识、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范式性”概念,“毛泽东强调全局有其自身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其整体利益和要求、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由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而成”〔6〕。例如,在研究战略胜利与战术胜利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毛泽东认为每一次的战术胜利并不直接决定战争的胜利,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对战争全局和战争各阶段关照得好不好。如果对全局和战争各阶段的关照出现了错误,那么战争一定会失败。毛泽东关照全局的“范式性”路径,使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
2.善于从具体上认识全局。有学者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毛泽东在统筹全局时,要求做到实事求是,按照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一般的抽象情况作决策,是毛泽东全局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学者指出,“全局作为系统,其状态、结构、属性、行为方式等都与一定的环境有关,并对环境有巨大的依赖性”〔6〕。因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事物全局的整体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全局必须改变自己的整体属性,才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毛泽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他统领中国革命与建设全局的过程中,不断分析与思考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对革命与建设全局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全局观主要体现在他制定重大战略决策的初期,此期间他总会对事件各方面的大致发展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进行前瞻性的预判,而进行预判的依据就是事件发生前的实际情况。
学术界在对毛泽东全局观的研究中,强调研究全局时不能脱离局部,局部构成了全局。所谓局部,即构成全局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及全局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正如毛泽东所说:“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1〕175因此,毛泽东十分强调局部功能的使用和发挥,善于兼顾局部,才能真正做到统领全局。
1.重视局部作用的发挥。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特别强调全局不能离开局部而独立存在,这是他全局观的突出表现。毛泽东认为,对全局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只能解决一般性、方向性的问题,很难具体解决个别性、特殊性的问题。因此,毛泽东在统领全局的同时,十分重视局部作用的发挥。他要求各级领导者,在照顾全局的时候必须看到各个局部的特殊性质,要从各个局部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甚至“一刀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曾说:“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1〕175这里的“各阶段”即战争的局部,说明他在革命战争中十分重视局部功能的发挥,把对局部的关照与对全局的照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善于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部分。毛泽东在论述局部对全局的重要作用时,十分注意那些事关全局的重要环节。在构成全局的所有局部中,有的是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局部,有的是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局部。毛泽东强调,应当把工作的重心和注意力放在那些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局部上。在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曾把战争比作下棋,他认为想要取得战争胜利必须走好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否则就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是因为,那些对全局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局部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对全局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如果组成战争的多数战役失败了,或有决定意义的某一两个战役失败了,全局的形势就会发生变化。有学者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专门论述了“慎重初战”的决策思想”〔2〕,他对初战的时机、地点和作战对象的选择都十分慎重,而且要求指战员必须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动手,宁可放弃一次机会,再继续等待时机,必须保证初战告捷。实际上“初战”即是那个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战役,毛泽东“慎重初战”的思想正反映了他善于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部分的全局思维。
学界在研究毛泽东全局观的内容时,普遍认为毛泽东的思想中体现了全局与局部辩证统一关系的准确诠释:全局与局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全局与局部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对立;全局与局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全局与局部相互依赖。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全局与局部作为两个不可分割的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有学者认为,毛泽东能利用全局与局部的相互依赖关系,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取得最大的效果。毛泽东从全局出发,强调负责领导全局工作的机关和同志要善于发挥每个局部的积极性,统一领导和指挥,通过发挥各个局部的最大功能来推动全局的发展。从局部来看,局部是相对于全局而言的,没有脱离全局而独立存在的局部,从全局的高度布局并指挥局部的实施,有利于局部功能的最大发挥。
2.全局与局部相互对立。有学者从全局与局部相互对立产生的必然性出发,认为全局和局部不仅相互依赖,还有其相互对立的一面。全局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实践中,人们总是从全局的需要出发,考虑每个局部在全局中的作用和发展,并且认为在必要时局部要服从全局的利益。但局部除了与全局有相互依赖的一面,还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当局部不能完全适应全局的需要时,全局与局部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发生了相互对立的问题。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全局和局部的相互对立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当全局和局部发生矛盾时,局部要服从全局,“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7〕。因此,在统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局时,他敏锐认识到这一矛盾关系,并不断地及时调整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推动革命与建设的发展。
3.全局与局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有学者从全局与局部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的全局观,认为毛泽东正是用这一观点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例如,毛泽东曾指出:“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1〕175由于毛泽东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因此他能看到一个事物范围的无限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某一情况下或某一过程中为局部的东西,在另一情况下或下一阶段会发展成为全局的东西。对于中国革命战争而言,战争时刻处于变幻莫测之中,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要避免思想僵化,制定战略决策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准确把握当时当地的全局,并要善于审时度势,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全局会转变为局部,局部又会转变为全局。这样,我们才能看得远并且看得深,驾驭战争全局的发展。
近年来学术界在毛泽东全局观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研究创新不够,多为重复研究。首先,大多数学者着重从毛泽东的著作及毛泽东思想中所体现的哲学思维入手,研究毛泽东关于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其次,学者们比较注重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体现的全局观,而忽视了毛泽东在政治、经济、文化统筹等各方面所体现的全局观。再次,学界甚少从“观念”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的全局观,多是从“思维”、“思想”上进行论述。最为重要的是,在毛泽东全局观研究中缺乏创新的观点,多为重复研究,忽略了学术研究要填补空白的意义。
2.缺乏比较研究。学界在研究毛泽东全局观时,并未将毛泽东的全局观与其他一些具有代表性革命人物的全局观进行比较,例如同邓小平的全局观进行比较,这样就不利于学界对毛泽东全局观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3.研究没有形成体系。学界对毛泽东全局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军事、战略决策等方面,缺乏对毛泽东全局观直接的系统论述,大多是研究毛泽东其他思想中所涉及的全局观的内容。从研究区间来看,对毛泽东全局观的研究也集中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使得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毛泽东全局观的研究:
1.加强史料发掘工作,推进理论创新。研究缺乏创新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在研究中掌握的史料有限,因此,应尽可能收集毛泽东在这方面的史料。其次,发掘史料还体现在对原有史料的创新性解读上,应从原有的材料中解读出能为研究毛泽东全局观所用的新的东西,使对毛泽东全局观的研究有一个新的发展。
2.增加比较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学界在研究毛泽东全局观时,大多采用文献研究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远远不够。因此,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可将对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全局观方面的研究补充进来,与毛泽东的全局观念加以比较,使毛泽东全局观的研究更加深入,更能得出全面的结论。
3.加强多视角研究,增强研究系统性。所谓全局,必是涵盖了多方面的一个范畴,应不仅从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出发去研究,还要注意毛泽东在政治、经济、党建方面体现的全局观,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毛泽东全局观研究体系。
〔1〕毛泽东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张爱民.毛泽东决策的全局观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2(4).
〔3〕李 峻.长征中毛泽东战争决策艺术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5).
〔4〕郝应禄,邓明峰.毛泽东的战争全局观〔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8).
〔5〕阳作华.学习毛泽东关于全局与局部的辩证法〔J〕.江汉论坛,1983(12).
〔6〕黄保红.毛泽东全局性思维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7〕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