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中小型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可持续性*——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3-08-15 00:48杨利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杨利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图书馆,北京 100048)

所谓特色,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而表现出的独特的风格和状态。图书馆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显著特点。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具有特色的部分馆藏;二是整个馆藏体系的与众不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章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订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1]由此可以看出,特色馆藏在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核心。[2]在数字化的今天,高校中小型图书馆走什么样的特色馆藏之路,特色馆藏建设如何创新、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各高校中小型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特色馆藏建设在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一)发挥基础作用

高校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而学科建设的成效有赖于本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传统优势、历史积淀和整体状况。特色馆藏资源丰富且利用率高,就可为重点、特色学科建设提供优质资源,奠定坚实基础,必将对学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长期以来致力于特色馆藏建设,形成了“古文献资源库”、“北京历史地理”、“北大名师”、“民国旧报刊”等23个特色馆藏板块,为北大在国内外社科领域享有盛誉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发挥自己的基础馆藏优势,建立了蒙、藏、维吾尔、哈萨克、彝等20多个文种的民族文字图书和“民族学科馆藏外文图书”,对中央民族大学特色学科建设和整体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这些特色基础馆藏、优质资源为本校的精品教学、学科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优化馆藏结构

现代高校的学科建设呈现出对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而每年出版物数量的大幅增加和购书经费相对紧张,对高校图书馆提出新的挑战。面对这一矛盾,高校中小型图书馆只有根据本校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本校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以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中心,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只有通过馆藏结构的不断优化,才能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更好地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使高校中小型图书馆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现资源共享

各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资源共享势在必然。传统观念下的图书馆在文献收集中的重复和遗漏,不仅降低了整体藏书的完备程度和信息容量,且文献资源共享的效果也不理想。现代网络环境下,读者都希望通过网络获取内容更丰富的信息,因此,各高校中小型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精品馆藏,增进馆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最大限度方便资料共享,提高文献的利用率[3]。如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BALIS)建立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该中心可以向读者提供近80所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中外文图书;再如,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全称为Open Access,简称OA,是一种在学术领域使学术文献信息资源免费共享的理念与出版机制,也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免费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学术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将科研成果和学术文献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开,真正实现了馆际间的资源共享。

二、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发展概要

(一)国外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有关资料显示,国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从最初的收集、研究型图书馆逐步扩展到对特色馆藏的管理、研究、实践。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特色馆藏管理和应用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许多大学图书馆开始研究数字化的特色馆藏。内容主要有:古籍善本、名人手稿的收藏建设、管理、保护和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建设。

(二)国内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国内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起步较晚,最早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公共图书馆开始,逐步扩展到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研究、管理、服务。特色馆藏建设已成为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内容有:学科馆员参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图书文献资源的采集、建设;探索资源共享;重视数字化的特色图书建设;以当地文化、产业为依托坚持特色馆藏建设;挖掘开发历史文献保护和利用。总之,各高校都从思想观念、机制建立、方法探索到制度建设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特色馆藏建设方兴未艾。

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我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属的唯一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中国工会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基地,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科研力量。学院图书馆也在工会学及其相关领域有着较为完备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资料情报体系,其中特色资源主要有:

(一)工会专业特色藏书

我院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院图书室。由于传统优势、历史积淀,我院在专业设置上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我馆馆藏的工会类书刊中文图书1650种,8370册。中文期刊38种,英文图书80种,港台图书8种。涉及全方位的工会理论、工人阶级、工人运动历史研究,是全国工会类图书收藏量较大较全的馆。除此之外,与工会研究相关的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劳动安全、劳动与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图书也相当丰富。我馆每年仍多渠道收集工会类图书,继续全面、系统地采编专业特色书籍以保持自身的专业特色,在满足学院教学科研需要的同时,也为进行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员、工会培训、劳模本科班提供专业资料查阅服务。

(二)自建特色数据库《中国工会理论数据库》

1990年起我馆自主开发制作了《中国工会理论数据库》。数据库突出工会特点,注重学术性,分为工会、经济、法学、安全工程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五个专题。目前共计收录全文22447篇,其中工会专题收录全文4928篇。该数据库除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外,还供全总及地方工会系统使用。检索方便,操作简易,是我院使用率较高的工会类数据库。

(三)馆刊《工运参考资料》

《工运参考资料》重视特色学科内部资料的整合,创刊20多年来紧扣工会工作热点,在广泛收集工会资料的基础上,以我馆的非出版物资源为依托,经过对海量信息的精心筛选,汇总编辑为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工会工作专题性刊物,为工会专业教学科研人员及工会干部培训提供了实用、便捷、系统、鲜活的二、三级文献资料,保证了二次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方便了读者的查阅,受到用户的欢迎。

(四)中国工会·劳动关系网门户网站

近年来,我院投资自建了中国工会·劳动关系网门户网站,放在图书馆首页。网站专注于工人组织 (工会)、劳动关系、工人地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问题的研究。本着信息有序化的原则为该领域特定需求的专业化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资源整合,对与该领域及学科建设相关的学术资源如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法律法规文件、学科专家人物、会议信息等进行整理、集成,提供分类浏览和关键词搜索等多种查询途径。并建有学科黄页,与一些相关网站链接,方便读者查找信息。

(五)随书光盘系统

为了加强对随书光盘的有效管理,目前采用了随书光盘管理系统,以满足读者对光盘借阅的需求,读者可以通过在线浏览和下载镜像文件到本地的方式来获得随书光盘的内容。本地没有的可通过链接非书资料管理中心浏览。

另外,还设立了工会特色专业阅览室;古籍、港台、库本阅览室;外文阅览室等。

总之,在网络化的今天,我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工运史、工运理论及相关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服务教学和科研为宗旨,以精细化服务为手段,在继承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建成了在工运史和工会理论等方面具有独特风格的高校中小型图书馆,探索了一条有特色的建馆之路。

四、特色馆藏建设的可持续性

(一)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早期学科馆员制多是以建立专业馆藏资源为主要职责,后来逐渐演变为以用户需求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用户的需要,由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来采选专业文献资源或获取特定资料,提供优质专业服务。学科馆员的出现可以将特色馆藏资源和专题服务与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赢,为特色馆藏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二)经费投入的合理机制

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师生大量增加,对图书馆文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书价大幅上涨且出版物数量与日俱增。这种情况下,如何既坚持特色馆藏又兼顾其它学科需要,使有限经费发挥最大效益,有效缓解经费紧张问题呢?一是应从本校图书馆实际出发,合理分配经费资源,向重点、特色学科和科研项目倾斜。主要采购与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直接相关的,能反映这一领域前沿成果、最新动态的书籍、期刊等文献,保证本馆的特色馆藏更特、更专,同时也要保持与其他学科的适当平衡,注意协调发展;[4]二是应防止向纸质图书一边倒倾向,合理分配纸质图书、电子文献和二次文献等载体的比例,统筹兼顾。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提高电子文献的比重,以更好满足现代教学、科研创新发展的需要。我馆应合理统筹有限经费,着力处理好普通与特殊、一般与重点、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首先,制定出特色资源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策略,明确近期和远期目标,确定纸质文献、电子文献构成的比例并根据需要逐步调整。其次,制定出对特色资源的采购策略、采购工作程序和保障措施。第三,确定特色文献资源选择的原则和标准。第四,经报学院和主管部门批准,争取资金支持,确定经费保障体系。特色资源建设有了宏观指导和工作标准与规范,才能避免特色资源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特色馆藏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传统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以图书借阅为主,读者需要亲自去图书馆借阅。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其“信息中心”的地位要想牢固,就必须审时度势,迎难而上,不断开创服务新境界。首先我馆要转变服务理念,牢固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意识,以特色化、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形式为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创新服务内容。我馆应采取独特的差别优势,不断探索、了解和掌握用户的需求变化趋势,抓住机遇,将服务内容向纵横拓展,对重点学科内的特色文献资源进行挖掘,提供定题跟踪服务;还应广泛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大量无序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组合,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创新,使特色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三是创新服务手段。网络环境下高校中小型图书馆要想生存发展还必须掌握互联网技术,创新技术手段,尝试利用图书馆2.0的理念、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图书馆2.0是Web2.0在图书馆的运用,Web2.0包括博客 (Blog)、维基 (Wiki)、信息聚合 (RSS)等。我馆可以尝试利用RSS技术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实现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使读者在第一时间获知网站建设、图书馆藏等最新动态;还可尝试Wiki所提供的可读写功能,让有共同兴趣的读者进行交流与共享并得到他人有针对性的帮助与建议。〔5〕

创新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高校中小型图书馆必须坚持特色馆藏建设,打造精品资源,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平台,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健全管理机制,创建共建共享模式,在不断创新中建设特色馆藏资源体系,探索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Z].高教 [2002]3号文件.

[2]胡越慧.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

[3]邵平.高校图书馆开发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及方法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0,(6).

[4]邢晓亮.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4).

[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图书馆课题组.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