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是党在城市的工作基础,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凝聚党心、民心,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集中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已经成为社区党建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笔者对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其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步对策建议。
解放路街道党工委下设1个党委、1个“两新”组织党工委、5个社区党总支,17个社区党支部,47个“两新”党支部,现有党员1291名。作为直接接触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层一线,街道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强基固本,全面提升,以服务统领社区硬件、基层组织和党建载体等各项建设,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型党组织。
1.全面提升硬件,夯实服务基础。为适应群众对社区建设的新期望新要求,办事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实施“改造、新建、租用”三步走,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办事处先是投入450万元,改造提升了十亩园、后坡街和青龙街三个居委会,外部统一设计,内部优化布局,并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依托文华园和东舍坊棚户区改造,与开发商共同投资新建了500平米历山路社区居委会用房以及400余平米的东舍坊党群文化活动中心、36平方米警务室,还在居委会前新建了1500平米的社区文化广场,使居民在回迁伊始就有了宽敞的社区配套服务场所。今年,又将改造目标放在了难度系数最大的解放桥社区,以租赁方式将居委会由28平米的单位传达室迁入600余平米的办公活动场所,告别了十几年的“蜗居”,办公服务和活动环境显著改善。目前,辖区5个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均在300平米以上,达到了“一厅一站点、六室一大学”(即一站式服务大厅、远程教育站点、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党员活动室、档案室、康复训练室、会议室和科普大学)的标准化配备,并全部实现了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紧紧围绕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这一重心,不断提高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打造过硬的“领头人”队伍,提升支部书记素质。每月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发放电话补贴,免费订阅《济南日报》;定期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集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省市区重要会议精神;开展“怎么做好支部书记”大讨论,组织支部书记到孟良崮接受红色教育,到历下区甸柳第一社区、二社区参观学习,引导他们对照先进审视自己、提升工作、发挥作用。二是抓党员素质提升。开展“一口清”活动,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对网格内居民、重点弱势群体、稳控和帮教对象的情况,对相关政策和群众需求意愿清楚、熟练掌握;要求社区干部对责任区内的民情民意、对相关政策清楚掌握。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以及岗位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定期评选窗口服务标兵,奖优罚劣,调动了积极性,提升了服务水平。实行党员轮转学习法,制作印发了学习手册,党员凭手册便可选择站点就近学习,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三是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定期组织“第一书记”述职,引导“第一书记”在社区日常工作中做好管理协调,在社区重大活动中积极参与服务,在社区建设发展中当好参谋推手。
3.完善经费制度,保障长效运行。今年以来,为了确保每个社区管好、用好由政府拨付的30万群众工作专项经费,解放路街道加强调研、审查、指导和监督。一是深入调研,了解社区活动的经费需求。办事处组织人员对五个社区进行全面摸底,查看往年活动经费支出情况,对社区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各社区通过居民会议、党支部会议、楼小组长会议、社区联席会议等方式,及时了解社区党员群众各方面的需求,提出服务项目及专项经费使用初步方案。二是制定经费使用管理细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历下区城市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办事处实际,制定了《解放路街道城市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每笔经费的用途、支出、环节、审查、公示等环节都做得详细明确。同时,党工委在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后提出了 “两个严格两个倾斜”的使用原则,即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五类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使用经费、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支出经费,向社区硬件建设倾斜、向社区党建倾斜。三是街道相关部门严格把关,严格规范支出。财政所负责有关财务事项的指导工作,党委办公室负责协助经费使用申报审查,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监察,为经费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4.创新社会管理,健全服务机制。办事处依托5个社区党总支,构建社区网格化体系,按辖区和楼宇分布特点将辖区划分为35个片区、252个网格,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片区大管家”,推选责任心强的居民党员担任网格管理员和楼组长,对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党支部建在社区、党小组建在楼宇、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的机制,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片区“大管家”、网格管理员、楼组长等分级负责、共同配合,对群众诉求以及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解决,有效提升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同时,向居民发放“社区管家”名片、便民服务卡等,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组织研发了“解放路街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和街道、社区服务大厅触摸屏等载体,全方位公开信息,受理民生服务,形成了“有事网上办、一站式解决”的长效服务模式。
5.精心打造品牌,丰富服务载体。立足群众需求和社区实际,积极探索直接有效的服务载体和方式,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社区党建品牌,实现了“一居一特色,居居有亮点”。十亩园社区的“四季阳光驿站”、青龙街社区的“一个党员一面旗”和解放桥社区的“七彩社区家园”各具特色。历山路社区“共驻共建党建联席”,发挥辖区单位“人、才、智”优势,定期联席,共商共治,凝聚辖区力量,推进共驻共建。后坡街社区“爱心家园党员服务站”,依托党员志愿者队伍,提供多种形式的爱心服务。社区党建品牌还以其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效果,吸引了广大党员群众和“两新”组织的热心参与。辖区“两新”党组织在围绕经营发展抓思想工作、提高地位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困难帮扶和就业援助等工作,凝聚起了为民服务的最大力量。
近年来,济南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据笔者的调查了解,部分街道社区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认识不足,社区干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逐渐下移到最基层的社区,社区承担的服务、管理的职能日益增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社区工作涉及党建维稳、计生优抚、宣传文化、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各个方面。另外,当前经济建设仍然是地方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包括党建在内的其他工作往往不够重视。社区派给党务工作者许多经济、文化、维稳等杂务,使得这些党务工作者由名义上的专职变成了实际上的兼职。社区干部身兼数职,忙于日常事务,很多精力都放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上,开展社区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足够保障,也很少有时间、精力参加教育培训,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上的能力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
2.社区党建费用支配缺乏长效化、科学化、条理化。在当前的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经费方面存在两种问题,一种是没有经费可支配,一种是有经费但分配使用不合理。在有的地方,财力投入上不足,社区党建的经费没有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体系。因此,社区党建经费的不足,妨碍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而在上级比较重视并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则存在有经费但未能合理分配的情况。比如从2013年开始,济南市城市社区每年可获得20万元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专项经费,而历下区更是加大投入力度,将经费拨付标准提高到每个社区每年30万元。但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社区“过惯了穷日子”,对于突然增加的专项经费不知怎样合理支配。
3.区域化党建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随着社区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多元,街道社区与辖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关系日益密切。要增强社区工作活力,必须创新机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使基层党组织与辖区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但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社区的区域化党建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认识不够。部分社区党支部书记对区域化党建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工作思路,工作局面难打开。一些驻区“两新”单位对区域化党建认识模糊,担心参与社区的党建会影响经济效益,参与的热情不高。二是机制不畅。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一些行政级别较高的驻地单位, 放不下架子配合社区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推进区域化党建,要求社区与驻区各经济社会组织对资金、平台、活动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辖区内各相关部门的党员、青年、妇女、基础设施、交通、信息、人口、地理等信息充分共享、统筹利用,不能各自为政、相互独立。但就目前来看,社区与驻区单位等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方法,区域化党建工作推进难度大,社区无法独立承担。
针对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解放路街道的经验,建议如下:
1.调整考核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纠正对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认识上的偏差,首先要在工作目标考核中抛弃惟GDP的考核模式,建立健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党建发展等一系列目标在内的全面考核模式。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列入社区考核中,采取基层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级党组织考评的办法进行考核,最终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参考指标,把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软指标变成硬杠杠。对社区专职党建工作者的考核,仅以其社区党建的业绩作为其考核指标和依据。另外,针对社区事务繁多、人员较少的情况,应该着力打造多元化的服务队伍,推行专职社区干部、志愿服务力量和社会参与力量相结合的队伍模式。要通过选派年轻机关干部、选聘大学生“村官”、委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把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派到基层,带动基层党员干部提高服务水平。要围绕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这一中心,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各种形式,引导党员践行宗旨、提升素质、提高境界。
2.健全经费保障,夯实社区服务阵地。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固定投入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列支经费,形成正常的经费投入机制,用于支持社区党组织完善场所和开展活动。加大部门资金和服务平台整合力度,抓住旧城改造等机会,采取新建、改造、置换、划拨等手段,加快解决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缺乏的问题。经费可适当向经费紧张、资金运转困难的社区党组织倾斜。对于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经费充足的地区,则要在明确使用标准、规范管理办法、主动接受监督的基础上,确保用好用足经费。要通过报纸刊登、张贴海报、发放明白纸等方式,积极向党员群众宣传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最大限度调动党员群众参与经费管理使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问需于民,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专题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征集群众意见,汇集群众的智慧。
3.创新服务理念,推行高效管理模式。推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社会管理模式。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规模适度、全面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以自然居住小区或相对集中的楼栋为单位,将社区党组织管理与服务区域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网格划分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辖区内居民住宅楼、机关和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商业网点等均纳入单元网格范围。在组织设置上,打破各社区党组织原来下设各党总支或党支部的组织架构,以单元网格为单位理顺党员关系,调整或新建单元网格党支部,确保每个单元网格建立一个党支部。通过在社区划分网格,构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单元网格党支部”四级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党建工作体系,形成整体一张网,做到层层有格,按格定责,事在格中。
4.加强区域党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一是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出台相关制度,对区域内党组织条块结合、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服务联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遵照执行,推进区域共建共创,建设和谐文明社区。二是健全完善考核体系。将区域共建共创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纳入社区和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检查通报。对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表彰;对认识不足、工作不实、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处罚,并限期整改,让共建共创成为各单位的自觉行动。三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探索区域化党建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归纳,推广应用。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历下区城市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