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食品安全体系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

2013-08-15 00:45赵仁龙昌业云杨新欣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产经营者济南市监管

赵仁龙 昌业云 王 铭 杨新欣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事关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公信力;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着济南市的城市形象。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体系,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化解食品安全危机,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本调研组在市政协的领导下,通过对济南市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各层次消费者,以及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进行系列座谈和实地调研,就完善济南市食品安全体系,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提出对策建议。

一、济南市食品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济南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以承办十艺节、实施“五城联创”等重大活动为契机,以打造“食安济南”为目标,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以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为抓手,加强食品安全基础建设,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宣传教育、舆情监测和处置力度,动员社会广泛参与,使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市人民的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体系还不完善,在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难点,需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食品安全体制机制亟待改革完善。虽然在食品药品安监机构组建的大背景下,济南市食品监管“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监管体制有了很大的变革,但是在纵向监管权力分配上,上重下轻,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全社会协同参与治理的机制尚未形成,一些监管部门只注重事后监管,服务意识淡薄,忽视对生产、经营者的教育、指导和技术服务。

2.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济南市虽以通知等形式,向各部门提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具体要求,但并无相应的实施细则,更缺少与之相匹配的地方法规体系。如对于济南市小餐饮行业无证经营、脏乱差等问题,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调研,制定了相关工作指导意见,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监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执行标准不一、法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无法根治小餐饮行业的乱象。

3.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不到位。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是人民群众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法律法规、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较少。同时缺乏相应的、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信息公开不到位、不及时,未形成有效的信息快速告知机制,无论是生产经营主体,还是消费者,普遍缺乏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权威渠道,造成对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另外,个别媒体或由于自身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不足,或由于缺乏职业道德,对某些食品问题不能公正报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4.食品安全监管的执法力量偏弱。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常见,执法任务重、责任大,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执法队伍。但由于各种原因,食品监管队伍,特别是基层,存在工作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编制不足、业务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高端设备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了监管工作的力度不足、成效有限。如平阴县食品药品监管局28名工作人员承担全县620多家餐饮单位和2000多家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任务,执法任务繁重,严重影响了执法的效果。

5.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缺失。部分生产经营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不到相关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一些人由于缺乏诚信观念和道德良知,更存在侥幸心理,对食品安全问题极不重视,惟利是图,认为违法成本较低,企图逃避法律制裁。同时,很多生产经营主体则是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人员匮乏、食品安全信息不足等问题,客观上造成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

二、完善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议

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共同落实,行业自律与社会他律共同生效,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共同激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共同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也为新时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明确指示。根据当前食品安全形势,要保障济南市食品安全,必须源头治理和政府监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强化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感。这需要政府按照四个转变的思路来完善食品安全体系:一是由被动监管向主动引导、服务、监管并举转变;二是由政府单一监管向政府、社会、媒体协同转变;三是监管技术由传统落后的手段,向现代技术方法转变;四是对食品安全问题责任主体由高容忍度向低容忍度转变。

1.制定长远规划,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必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府必须加强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建议进行顶层设计,出台《济南市建设食品安全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以确保相关改革及制度建设能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惠及后代。

2.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覆盖全过程的监管机制。一是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要本着“整合”、“统一”、“加强”的精神,对市县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进行改革。改革到位后,对新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农业局、畜牧局之间的职能进行科学界定,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彻底消除监管空白、加强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以形成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为全市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二是建立检测资源整合机制。食品安全以科学的检测为依据,以高质量的检测设备为依托,整合各级检测人员、设备等资源,建立专门的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研究院),分别承担市县区的检测任务,统一配置检测设备、统一制定检测计划、统一检测标准、共享检测信息,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同时,加强与驻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争取在我市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以弥补政府检测力量的不足。三是建立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和质量安全追究制度,通过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构建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应急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四是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要完善基层监管机构和队伍,强化各县区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乡镇(街道)设立食品安全监管专职机构,在村(社区)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小组,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在人员编制、资金、设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的同时,设置从业标准,健全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大引才和培训力度,以提高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素质。

3.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济南实际,加强地方食品安全立法,特别是对一些法律空白地带,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等领域,通过制定“管理办法”,以法规形式强化监管,使食品安全工作有法可依,形成法治化的社会环境。

4.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共治体制。一是健全有奖举报制度。要进一步发挥消费者的力量,实行有奖举报,鼓励群众提供线索,解决监管部门“看不全、看不到”问题。建立全市统一的受理平台,增加举报渠道,完善相关奖励办法,提高奖励额度,以鼓励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二是健全行业自律制度,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监管作用。行业自律是食品安全信用的基础,要加大对我市行业协会的扶持和引导,通过行业自律动员大会、自律承诺书、质量责任状等形式,并建立相应的信用奖惩机制,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者之间联动的格局,共筑食品安全防线。三是建立媒体引导机制,引导媒体发挥正确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法律政策、普及安全知识,宣扬优秀事物、曝光典型案件,打击和治理各类虚假的食品广告;同时,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相关知识的普及,引导他们公平、公正的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四是建立健全专家参与机制,发挥专家群体的智囊作用。组建充实“济南市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济南市食品安全教育委员会”,为政府处置食品安全事件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专家为企业技术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普通消费者、新闻从业人员等提供不同层次的食品安全服务与培训。

5.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一是健全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培养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食品安全源于生产经营者的道德自觉,生产经营者的道德良心和社会责任感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培育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使食品安全的关口前移至生产经营者层面,是政府监管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的方向。政府部门要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诚信教育体系,不断强化他们生产经营安全食品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食品安全是自身的“生命”。二是建立系统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推广完善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要求有条件的食品生产者建立“二维码追溯体系”;在各个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严格“二维码追溯体系”。同时,指导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机构、建立食品安全文化、推行食品安全承诺制,在安全标准、生产技术、资金筹集等方面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培训、指导和帮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公示诚信信息,并与工商登记、税务管理、金融服务等对接,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和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可以建立食品安全“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必损”,使悖于良心者“自毁钱途”,从而严格自律,“不敢不安全”。三是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议出台《济南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规划》,整合信息化系统资源,按照公开、共享的原则,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具有诚信档案查询、举报、追溯、预警、应急决策、监管服务功能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为诚信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6.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源头的治理。一是加强对农副产品源头治理机制的建设。农民、农业、农村生产基地是食品安全的最源头,要加大对这些生产源头的监管力度,以村居为抓手,使其肩负起对零散种养业户的监督责任。特别是加强对农产品原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剂以及转基因农产品等治理。在农村加大“三品一标”产品的推广力度,推动种养业户和小作坊的转型升级。依据土地流转制度,实现相关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做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企业生产,代替个体农户的分散生产,以便集中管理、服务。同时,打破以往标准混乱的现象,制定规范、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形成系列的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管理标准,使进入市场的食品有一个统一的安全保障。二是抓好重点领域的整治工作。对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要创新手段、进行集中整治。比如,快餐、大排档、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等,虽受市场欢迎,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规范的管理,而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监管难度较大。我们可由通过“早餐示范工程”、“大排档示范工程”的推广,逐步实现小餐饮的改造升级,将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改造成亮点。

7.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一是通过新闻发布会、专题访谈、知识讲座等形式,利用各种主流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政策,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及时发布重大事件的相关信息等。推进食品安全知识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等活动,形成正面宣传常态化、制度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二是加强宣传阵地和载体建设。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电视栏目(频道)、网站、微博,播报全市食品安全领域的动态信息。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推进食品安全相关学科建设,编写相关教学材料,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同时,加大对典型人物事件的报道力度,树立优秀典型,揭露、曝光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件,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提倡食品质量安全、崇尚食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生产经营者济南市监管
你好,猫婆婆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备案的通告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对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国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
济南市老年机构体系建设分析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