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行,黄 园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071)
现代领导学理论认为,领导指的是组织或群体中的一些特定成员运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引领其他成员,并最终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的过程。由于每个领导者自身素质和所处的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因此很多领导者会因此而形成其独具特色的领导方式。作为20世纪伟大政治家的周恩来展现出了高超的领导才能和独特的领导艺术。他很早就成为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长期领导政府工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领导风格,特别是在干部队伍管理中,突出反映出宽严结合、民主与集中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三大特点。周恩来这些科学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在干部管理的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我们今天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仍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在干部管理中,宽严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首先要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准确把握宽严结合的尺度,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周恩来在管理干部中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在干部管理中做到了宽严结合,该宽则宽、该严必严,准确把握宽严结合的尺度。周恩来的这一领导特色主要包含了四点内容:一是严于律己,以身作者;二是严格管理,绝不姑息;三是对干部关心爱护,加强教育和培养;四是对犯错误的干部不但严肃批评,还要帮助其纠正错误,不断改进。
周恩来深知欲加强对干部的严格管理,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者,严以律己,增强领导人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领导南方局和国统区工作时就制定了《我的修养要则》,共包括七条内容:
(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2)“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3)“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4)“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5)“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6)“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7)“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1](P125)
周恩来的修养要则涵盖了他对自己学习、工作、思想、生活各方面的要求。多年来周恩来正是按这些标准做的。如第一条提出的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周恩来的一生中从未放松,即使是他在担任总理后,政务繁忙,也仍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再如第六条中提出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周恩来一生甘当人民公仆,始终密切联系群众,无论多忙,总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到群众中去做调研,了解百姓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
周恩来在对干部的严格管理中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分清是非,站稳立场。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周恩来对干部管理从不放松,坚持该严的时候一定严抓严管,绝不手软。他一贯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对丧失原则立场,背叛组织的干部,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努力保证党的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二是从制度上保证党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有序开展,在干部管理中同样是首先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然后认真督促贯彻实施,让干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他在领导政府工作26年中,制定了许多严格的规章纪律。如仅仅是针对从事秘书工作的干部,周恩来就指导制定了六条规章:“(1)做秘书工作首先要具有极强的的保密观念。(2)秘书在汇报工作过程中向领导所汇报的情况要非常准确。(3)秘书在为领导工作时不仅要在工作作风上坚持细致入微,而且还要具有民主的观念,能够大胆合理地为领导提出意见。(4)秘书在工作中,对于具体国内外所发生的事件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做到密切关注,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及其经过,而且还要做到第一时间向领导反映,而且对于领导所布置的工作要及时妥当地处理。(5)秘书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要做到简明扼要,要抓住要害,要开门见山。(6)作为秘书还要有广博的学识以及深厚的文化基础。在不断提高自己政治修养和政治觉悟的同时注意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将业余时间读书看报作为一种生活习惯。”[6]
周恩来在对干部严格管理、严明纪律的同时,对干部们十分关心和爱护,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在思想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在能力上培养他们。对犯了错误的干部,周恩来该批评的时候一定批评,不讲情面;但在批评后周恩来还会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教育他们如何纠正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如1952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谈判,在审阅准备提交给苏联政府讨论的中国“一五计划”草案和一系列基本数字材料时,发现林业采伐、造林木材蓄积量计划数字核对不上,当即在电话中批评了负责计划综合工作的干部,严厉指出:像这样的差错和疏忽是不能容许的。被批评的干部很羞愧,心中惶惶不安。但在谈判结束后,周恩来亲自来到代表团驻地看望代表团成员,午餐时他走到受过严厉批评过的那位干部身边说,昨天我批评了你,以后要细心嘛!不要把这么重要的数字搞错。现在我敬你一杯酒,祝你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7](P23)这样温暖的一席话,使受批评的干部很受感动和教育,更激发其努力工作的劲头。这件事的处理,充分反映了周恩来宽严结合的领导特色。
现代化的干部管理首先就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周恩来采取的“宽严结合”的领导方法,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紧密地团结在了党和政府的周围,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储备了人才。周恩来对干部的严格要求和教育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更激起了各级干部把工作做好的干劲和信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周恩来在干部管理中运用这一原则妥善地处理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善于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各种意见,在领导党和政府工作中,他坚持集体领导,群策群力,使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他深刻地认识到,在干部管理中特别是在处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上,只有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和特色,才能不断地扩大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更加科学,更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使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健康地发展。
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充分的民主就没有真正的统一。关于如何在干部管理中坚持民主的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三点正确主张:
一是营造民主气氛,听取基层意见,注重民主协商。周恩来认为处理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主要领导人主动营造一种民主气氛很重要。他指出:“民主作风必须从我们这些人做起,要允许批评,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 ”[2](P325)“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允许有不同的意见,这才是社会主义的自由,才有心情舒畅,实现毛主席所说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2](P325)周恩来认为民主与集中相结合首先要加强民主建设,而民主建设的根本在于要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一贯主张领导干部要走群众路线,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相信群众,认真倾听和吸收群众意见。特别是在制定重大的方针政策时,首先要听取来自于最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映和建议。他深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因此他在制定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前总是坚持集思广益,主动与各有关方面进行积极协商。他认为:“新民主主义的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3](P134)在领导全国政协工作和国务院工作中,他强调:“凡是重大的议案不只是在会场提出,事先就应提出来在各单位讨论。新民主的特点就在此。因此不是只重形式,只重多数与少数。凡是重大的议案提出来总是事先有协商的,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就包括这个新民主的精神。”[8](P17)
二是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扩大和发扬民主必须要贯彻平等性和公开性的原则,要使所有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党和政府内部的事物管理中,公开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有让所有干部群众有了知情权和参与权后,他们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只有在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集中领导。周恩来在领导工作和干部管理工作中最重视也最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意见。他主张应该让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之下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地方工作的干部在充分了解中央的整体设计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处理个别地区、个别部门的具体工作。他认为,不能以“这是国家大事,要保守秘密,不能随便告诉别人”为借口剥夺干部群众的知情权。他特别提出:“国家大事中有秘密的,也有不秘密的,在秘密的范围内也要区别对待。我认为国家大事必须与闻,应该使每个人有与闻国家大事的习惯。”[2](P2)对于某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封锁消息,只将消息传播给自己身边的亲信的行为,周恩来批评道:“不能因为这是我的工作,你不能管——‘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样就无法合作了!任何问题公之于众总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得到大家的帮助,有什么不好呢? ”[2](P345)
三是要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独断专行。在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时,周恩来反复强调集体领导的重要性。他认为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书记的个人领导,个人没有权力领导一切,不管是谁,个人离开集体,就无从起领导作用。任何的个人都不能代表集体做出“独断”的意见,要发挥集体领导的优越性,努力实现民主领导和集体领导的有机统一。关于集体领导和个人意见的关系,周恩来明确指出,“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从工作上说,大家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彼此平等的交换意见,决不能个人自居于领导地位。个人离开了集体,就无从起领导作用。个人的意见不能代表政策,必须制定政策,才能算为集体的意见、领导的意见。”“共产党员必须首先把这个界限划清楚”。周恩来进一步阐明:“大家都承认共产党是领导党,共产党的领导是指党的集体领导,党的中央和党的各级领导机构(省、市、县委员会等)的领导。”但是,他认为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个人。[2](P392-393)他特别强调:“‘一言堂’,说出一句话来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天下没有这种事情。”[2](P323)周恩来提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最高领导境界,是既坚持领导,又使群众不感觉被领导。使群众的意见被充分地采纳,集中统一的决策被人民积极响应,广大群众和领导者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感觉,大家都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各司其职,愉快地工作,这才真正地实现了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在干部管理中坚持民主原则的同时,周恩来还强调要与集中结合起来,民主必须要在集中的指导之下进行,要反对民主的极端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他阐明:“我们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把广泛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相互结合起来。我们不是为民主而民主,我们之所以要有广泛的民主,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如果只有民主,没有集中,就不可能使全国人民在一个共同的方向、统一的计划下进行有组织的共同斗争,也就不可能达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目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运用,是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动而有所不同的。”[9]
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是周恩来管理干部的一大特色,它的精髓在于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周恩来一贯坚持民主的工作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但另一方面他也注意到在发扬民主的同时,并不是不要集中管理、统一领导,民主不能够离开集中而单独地存在,片面地追求民主只会导致党内组织纪律的涣散,大家各说各的,各做各的,毫无纪律可言。因此,周恩来强调在注重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还要坚持集中统一领导。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把握好民主和集中之间的关系,既重视民主又坚持集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在《195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处理中央和地方经济关系时曾具体指出:“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经济管理工作上,民主的扩大都是很明显的。但是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能因为民主的扩大而根本否定集中的领导。‘绝对民主’只能使人民陷入散漫的、无组织的状况中,不能用集体的力量来保障人民的利益。”[9]
批评和自我批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周恩来干部管理和领导艺术的主要特色之一。任何的一个政党、政府和领导人在其行政过程中都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周恩来在领导政府工作和干部管理中,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不允许自己犯粗心大意的错误,更不允许犯方向性的错误。他对任何工作中的缺点或失误,一经发现,立即纠正,既严肃批评犯错误的同志,又勇于承担责任,多做自我批评,很善于做思想工作。
周恩来认为有效的自我批评是批评的前提,他指出“中国古代的曾子尚且‘吾日三省吾身’,常常想想自己,何况我们?”[4](P21)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干部应该以身作则,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常做自我批评,严于剖析自己的言行。他强调,领导干部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因为自己是干部,顾及个人形象,好‘面子’而不敢做自我批评,“应该丢开这个‘面子’,严格要求自己。 ”[4](P21)同时,在他看来只有首先从自我批评做起,首先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正,然后再去批评别人,别人才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进而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批评。周恩来多次强调:“为了团结起见,为了进步起见,应该以身作则,先从自我批评开始。 ”[4](P64)
周恩来一生都勇于对自己所领导的各项工作负责,对工作中任何一点失误都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如1954年7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为使国内可以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这次会议的发展情况,周恩来嘱咐新华社记者要做到:他在会议上的发言每讲一段,记者就向北京发一段;会议对初稿有什么修改,要随改随发。但是由于这名记者工作的疏忽,最后发回北京的电文比原文和别的通讯社发的少了好几段,当发现这一问题时,《人民日报》已经印了数十万份。周恩来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有关工作人员的失职,同时迅速对这次失误做了补救。事后,周恩来做了自我批评,在他发给中央的电报中,坦诚提出自己在这次事件中应付失职职责,并请求中央给与处分。又如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在各个部门都对前几年经济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时,周恩来没有把错误推给别人,而是主动检查了国务院在经济管理上的失误。
周恩来不但勇于承认错误,常做自我批评,而且提出在进行自我批评过程中也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讲求一定的效率。他认为,在做自我批评时:“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说一番空话,不联系实际,听起来好听,却没有实际内容。这种所谓的自我批评是不对的,我们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作深刻的检讨,认识错误根源,为以后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提供保证。”[4](P64)
在勇于自我批评的同时,周恩来也强调领导干部应接受来自外界的批评。他认为:“只有自我批评,没有了相互批评也是不行的。”[3](P158)在自我批评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相互间的批评,让别人来指出自己工作中的缺点与失误,以弥补自我批评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更好地改正错误,更好地进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对别人批评应该抱着什么态度呢?周恩来提出,对待别人的批评要抱着欢迎的态度,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秉持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共产党人要有勇气面对真实,面对错误,有错误就不怕揭露,就勇于承认和改正。”“政府应该让人民代表批评自己的错误,承认应该承认的错误。”“换句话说,就是允许唱‘对台戏’,当然这是社会主义的‘戏’。我们共产党人要相信真理越辩越清楚。我们共产党人要有勇气面对真实,面对错误,有错误就不怕揭露,就勇于承认和改正。”[2](P208)他进一步指出领导干部“如果脸红脖子粗,不接受批评,就是没有修养。我们不要怕批评,假使人家不了解情况,说错了,可以善意地加以解释,就是恶意的批评,日子久了,群众也能识破。 ”[4](P64)
在干部管理中,党和政府高级领导人坚持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完善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周恩来确实带头做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同时,他对犯错误的干部讲明道理,给他们指出纠正错误的办法,让被批评的干部心服口服,甚至终生难忘。从事秘密工作的老干部熊向晖就曾撰文回忆过周恩来对他的三次批评,并深情地表示周恩来的教诲使他受益终生。
现代领导学理论认为,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可以更好地为其追随者树立了价值观和信仰的榜样,而且也有意识地采取设计好的行动,使追随者对他们的看法有利,并最终带领其部下走向成功。周恩来在干部管理中始终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成为他领导艺术的一大特色。数十年来周恩来在工作中虚心接受来自各界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且常做自我批评,勇于对自己所领导的各项工作负责,对政府工作中的任何失误都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同时他对下属犯的错误绝不迁就,该批就批,能帮就帮,形成了鲜明的领导特色。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接受和继承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在工作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正确接纳外界批评,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既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也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各项工作制度尚不完善,正是由于周恩来对干部队伍的科学管理,才保证了党政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朝着有序方向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但是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脱离群众的浮夸之风、奢靡浪费之风、弄虚作假之风等等不良风气却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消失,反倒有蔓延之势,这些不良风气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也损害了领导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我们党及时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加强干部管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党的十八大后,为了彻底纠正一部分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我们在全党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们重温和学习周恩来的干部管理三大特点越显得十分必要。周恩来当年管理干部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干部管理和组织建设,至少有着如下几方面重要启迪:
周恩来很早就意识到,治国就是治吏,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他曾明确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2](P418)并且 “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的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的、非常危险的。”[2](P422)他在干部管理中不仅注意培养干部业务水平,更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抓紧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领导。早在1943年他在中共南方局的干部作报告中,就提出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问题,明确告诫各级干部必须“反对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如马虎主义,空谈家,妄自尊大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以及退化思想或腐化思想等等。”[1](P130)
然而,近年来我们干部队伍中懈怠平庸、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屡禁不绝,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破坏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公信力。为彻底杜绝这些现象,提高各级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拒腐防变的能力,必须强化干部的严格化、规范化管理,这也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紧迫任务”。[5]而要实现干部的严格化、规范化管理,就“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5]要建立健全干部日常问责机制,推进干部问责制度化、科学化,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思想上组织上的严格管理,肃清一切官僚主义现象,提高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最大的政治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周恩来认为“党的路线、政策再好,如果执行的业务部门给塞住了,那就是把党和群众隔离开了。”[2](P418)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党的干部中必须坚决杜绝。早在抗战时期周恩来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要做到三点:“(1)与群众接近和联系,要与他们打成一片;(2)倾听群众意见;(3)向群众学习。”[1](P131)周恩来当年这些正确的思想主张,对我们今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很有启发。如今要确保我们的党和政府真正做到执政为民,首先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心里时刻想着广大人民群众,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政府工作中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5]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一些干部身上出现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贪图享乐、浪费奢靡等问题。党的十八后为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间的联系,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9]为加强党政干部同人民群众间的血肉联系,我们应积极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常态化发展,激发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动性。要以强化干群关系为基础保证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充分发挥,督促干部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同时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保障及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各级党政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信息沟通平台。
周恩来一贯主张,做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必须要“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1](P132)他认为在干部中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纯洁思想,改正错误,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进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但是,现在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了下属和群众的称赞、追捧,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不允许别人提出批评意见,对于说真话者处处设防,对于敢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怀恨在心,甚至打击报复。这样的事虽然发生在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却严重破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使我们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消失殆尽。
为了纠正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这种不良作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应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使领导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中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并以整风方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10]今年6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生动形象地提出领导干部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领导干部经常“照镜子”,可以正视自我、发现问题,并且从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主动找差距,进行自我批评,并以此为基础“正衣冠”,以为民务实,为民争利为出发点,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回避、不推卸、不淡化,做到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领导干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实际上就是“洗洗澡”的过程,在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后,最终去掉了“享乐病”、“特权病”等顽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治治病”的过程。因此,各级干部要以周恩来为榜样,弘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新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百姓。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委会编.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委会编.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委会编.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委会编.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6]周天军,王寒.周恩来对秘书的几点要求[J].秘书,2001,(8).
[7]宗丽,杨伟编.周恩来二十六年总理风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
[8]全国政协研究室编.老一辈革命家论人民政协[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BE/OL].http://tibet.news.cn/xwzt/xcsbd/18sqfb/2012-11/14/c_131989941.htm,2012-11-14.
[1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N].人民日报,2013-06-19.